浅谈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2016-07-13邵晶
摘要:后现代教育思想是人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种新的思考,从其本质上来看,主要强调学生的实际能动性,即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运用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来说,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教学思想,利于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掌握与创新。
关键词:后现代教育思想;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65-01
汉语言文学作为语言教学一类,一方面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另一方面也具备一定的审美性和创造性;因而在常态的教学工作开展之中,对学生汉语言的掌握不能简单的根据教学分数的评定或者单一考核方式进行评估,而在于学生的语言运用以及通过汉语言知识进行更多知识成果研究的能力;而后现代教育思想的强调重点,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就有着很高的借鉴作用,本文从后现代教育理论的特点入手,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做出简单的分析。
1.后现代教育理论的特点分析
1.1 后现代教育思想对于教学知识理论的强调更加灵活。后现代教育思想基于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对教育领域的一种新的思考,其本身由来已久,我们可以将其概括成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也可以理解成是对于传统教学理念的突破性思维。正如,现代教育思想的施行基础是在于对科技学术的标准型认知,更多偏向于对学术理论、学科概念以及一些公式的恒定性,就像对于生物学而言,在现代教育的思想下,在人的进化知识方面,就形成了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基础,在此前提上进行学术理论的发展;而后现代教育思想强调的则是以观察审视的态度,对于该理论进行辩证的看法,而不是认定其就是唯一,推崇教师、学生进行多种方向的研究,而不是被局限在某一个理论中。就以天文学的教学为例而言,在曾经很长的一个教育阶段内,在太阳系行星的学习中,很多人是以九大行星为学习基础的,但是随着不断的研究我们最终发现目前其实只有八大行星的理论;所以在学术理论和知识上,后现代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在于对知识拓展延伸的"怀疑",在教学层面上来讲,就是对于知识灵活的掌握。
1.2 后现代教育思想强调教学模式中的交互性。在我国常态的教学模式中,尤其是教学课堂上,一般是以教师授课,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或者教材对于知识点的解读进行吸收,再通过教师的命题来对学生进行知识掌握的考核,这是现行最常态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这也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的影响有目的和计划的培养所需求的人才。当然,在这样的模式之中,往往就形成了知识内容变成了以课堂的教师以及教材的编撰者身上,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往往受到教师的局限而没有更多知识创新的空间。而后现代教育思想则是更加强调课堂之间的交互协作。例如,在教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传统的师生关系,而是伙伴关系,共同对于知识理论进行探讨分析;在教学知识的运用上,应当与生活实践多方面进行挂钩,让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在教学的考核评定方面,不应当是以指定的知识框架来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评比,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自身的知识掌握,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以创造性来评定其价值。
2.后现代教育思想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开展
后现代教育思想所体现出来的教学特点以及其对教学内容的侧重上面,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起到的借鉴主要表现在,我们常态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及学生教学能力考核评定的几个方面,通过对这几个方面的借鉴引用,以促使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2.1 调整教学授课模式,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在上文中我们已经有所提及,常态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对于学生知识的引导,而这种方式带来的弊端就是学生容易受到老师知识点传播的束缚,从而限制了学生自身知识学习的深度,甚至在一定层面上还会影响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因而,在突破常态的教学模式之中,课堂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可以借鉴后现代教育思想下的协同模式。一方面在教学形态上面做出授课方式的调整;例如在进行现代汉语方言的教学体系中,课堂之上減少教师对于学生方言体系知识的灌输,而由老师与学生写作的形式,对于全国方言进行相应分析,最终做出各地方言的总结,在此基础之上,再将学生对于方言片区的划分,与传统教材对于方言片区的划分进行比较,以此来形成学生对于方言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而不是局限在教师的讲解与教材的方言划分之上,形成真正的"百家争鸣"。另一方面则是在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在常态的教学方法中,要么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要么是坚持教师为主体强调教师的指导性,然而其实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之上,更应当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参与性,即教师以学生学习伙伴的身份进行教学方式设计,以此形成更加良好的教学互动方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2.2 丰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面。语言教学本身来讲就是一门比较宽泛的学科,涉及到的各个专业领域都尤其的多,特别是在语言逻辑思维、语言符号的理解、表达等方面几乎是人们生活之中的常态内容,因而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和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本身就是有利于学生对于汉语言更深刻的理解。在课堂之中,丰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也主要体现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汉语言文学专业领域本身的知识拓展,例如在文学作品的鉴赏层面之上,目前更多是针对我国古代、近代以及外国古代、近代文学作品的鉴赏之中,很多作品的解读内容其实都已经如同市场之中的大白菜一般,随处可见,以此为作品的鉴赏教学重点,反而无法突出学生自主的鉴赏风格和学习,可以适当的引入现代的文学作品做出及时的鉴赏分析,拓展学生的实际鉴赏能力;另一个方面则是对于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节点应用,比如实用文学题材的应用教学之中,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之中,诸如论文、计划、报告以及行政办公类的应用问题也属于教学内容的重要一部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文字方向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的知识要点贯穿于各个专业领域之中,以此来拓展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这方面的教学效果是最为直接的表现,不仅能够拓展到学生实际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还能有效的激发出学生自身的的学习兴趣。
2.3 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力考核评估方式的转变。学生汉语言文学知识掌握的评估,不仅对于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效果评估的一面镜子,在现实的环境下,很多教师对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之中难以迈出脚步,很大一部分程度则是碍于教学效果评估之中。因为在现行的评估机制里面,更多的评分依据来源于对于理论的掌握程度,这也就将学生束缚在我们的教学大纲的框架之中,学生难以突破教学大纲的范围,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难以在此环境之下做出调整,所以教学评估的转变是必要的。在能力考核的评估之上,应当广泛的结合到社会市场的实际需求中,这个可以结合到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所提出的"创造"理论,即提倡学生实际的创造能力;比如在我们考核之中,可以采用多元素的结合的考核方式,以不同的学科能力掌握,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听"、"说"、"读"、"写"之中,而不是单纯的对于部分教师命题内容的掌握之上。
总的来说,后现代教育思想有着对于学生实际能力主张的重要表现,对于这种教育思想的采用更多应当是以借鉴为基础,而非全盘采用;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之中,也应当在已有的教学环境基础上,将后现代教育思想对于学生能力注重考量的方面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之中,以此提升我们实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峰;有关现代教育思想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王水泓;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J];科技信息;2012年32期
[3] 杨玉丽;;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J];电子制作;2015年06期
作者简介:
邵晶,女,民族:汉族,籍贯:上海,工作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职称:讲师,职务:教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