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职院校科研人才培养策略
2016-07-13李丽芳高晓燕靖彩玲
李丽芳 高晓燕 靖彩玲
[提要] 近年来,河北省产业结构快速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科研工作如何为之提供必要的服务和支撑已成为摆在河北省高职院校面前的紧迫问题。而高职科研人才作为高职科研活动的第一要素,无疑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和使命。高职院校应通过分层分类培养,积极培育和引进科研骨干、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增强科研意识、激发科研动力等方式,积极培养和打造科研人才,以期更好地服务河北经济和社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人才培养;策略
本文系2015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项目编号:JRS-2015-3039)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18日
近年来,河北省高职教育迅速发展,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为河北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但是,高职院校如何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拥有教学与科研双重身份的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加强科研人才培养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严峻课题。
一、河北省科研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的使命及实现内涵发展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就是为服务社会,它承担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改变、推进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创新型国家以及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的完成要靠一个个具有较高综合素养的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来支撑。科研工作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凸显特色创建品牌的重要手段。在尊重广大教职工主体性基础上,通过多种外部诱因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进而激活其内驱力和积极性,使他们顺利开展一大批应用性强、实践性佳的科研项目,是落实中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政策的需要,其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关系到生产实践中实际问题或任务能否有效解决,关系到能否达到多出成果特别是精品成果,多出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的目的,从而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大量应用性科技人才。
(二)改变高职院校科研人才培养现状的需要。据河北省教育厅2015年公布的高校数据显示,河北省高职高专院校总数已达59所,占整个高等教育学校总数的50%。但就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科研成果无论数量还是水平都与其规模不相适应。成果形式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论文上,即便有少数教师申请并被授权了专利,也很少有进一步深化或转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乎其微。而且,囿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从学校管理层到教师个人,科研意识都较为淡漠,对于具有职业教育特色、面向生产实际、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科研工作认知不足,科研人才培养未形成有效体系。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基本的科研人才培养做起。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河北结构改革、经济转型的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省具有较明显的短板,经济结构层次较低,发展的质量较差,转型已成为必然的选择。由此,面对河北省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调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河北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河北省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这方面,河北省高职院校理应顺应趋势,加快科研人才培养,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迈向包容、均衡、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河北省高职院校科研人才培养现状
(一)研究领域与研究方向缺乏固定性,优秀领军人物匮乏。河北省许多高职院校是通过“三改一补”转制而来的,师资队伍的学历总体偏低,职称不高,欠缺科研工作的经历与经验。这就导致其申报课题时“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有的是临时抱佛脚,申报的领域和方向具有极大的随意性。而高职院校成立后新引进的硕士毕业生或博士生,虽在校期间受过较为系统严格的科研知识培训,也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但对高职教育的定位、高职科研工作的特点欠缺深刻的认识,难以将所学专业与高职教育结合起来,进行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应用性的研究。优秀的领军人物更是屈指可数。
(二)科研团队的稳定性不强,组建团队的随意性较大。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存在着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大一部分教师的科研行为有“间歇性”,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段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在评职称或晋升等级之前一两年加班加点,一旦晋升成功便偃旗息鼓。因为不同学历、不同层次的教师大都要经历从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的历程,且每个等级之间均要求一定的时间间隔,这就导致科研队伍处于随意松散的状态。平时既无规划又无目标,需要时临时起意、“信手拈来”。在团队人员的选择上,只求满足立项单位对高级、中级职称比例的要求便可,很多“项目成员”都是名义上的组合,是临时且松散的,课题真做起来经常是单兵作战。
(三)科研意识淡漠,教师欠缺强劲的科研动力。高职院校大多建校时间不长,无论从管理层还是教师个人对科研均缺乏足够的认识。从管理层来讲,是否需要科研,科研工作如何与教学有效结合,如何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怎样着力培养高素质的研究群体,都是全新的考验,这需要一个科研意识上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的过程,要经历较为漫长的时间段。对教师而言,一些人认为只需教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工作便可,科研是个高、大、上的活儿,除非因晋升、职称评定等不得已的原因才会做科研项目,平时对其关注度不高,积极性也不强。
三、河北省高职院校科研人才培养策略
(一)分类分层培养,积极培育和引进科研骨干。鉴于高职院校教师来源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可有的放矢地实行分类分层的培养方法,实现以点带面的效果。具体说来,就是有重点、有计划地培养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带头人,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科研骨干:对于原中专教师,鼓励其深造,在职攻读学位,以完善能力结构与专业知识,努力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对于新进教师,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突出实践技能,通过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培训等方式与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研究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对于教学工作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师,促使其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结合个人工作需要、专业特点等方面明确科研领域和方向,带领其他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同时,注重引进科研人才,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部门调入一些具有强大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求得科研人才的脱颖而出。
(二)打造卓越的科研团队。科研团队的建设,对于提高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师的科研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卓越的科研团队不仅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教师之间的传帮带,使教师快速成长。还能够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和积累,使得科技能力厚积薄发,进而承担和完成高、精、尖的大项目。所以,作为学校,要有科研团队的认知,对其组建、培养、发展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说来,可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培养科研队伍。一方面让大部分教师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同时,设定少量的专职科研编制,让这些专职科研人员不再进行教学工作,而是创造条件,帮其组建优秀团队,使其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尽快出成果;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聘用外部层次高、素质好的人才,返聘内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兼职科研人员等方式,打造、壮大科研团队。
(三)增强科研意识,激发科研动力。科研突出,意识先行。首先,管理层面要从意识上重视科研,进而从机制、制度等方面努力营造“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教研结合”的浓厚科研氛围。如严格制定学校科研规划、建立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健全科研激励机制、搭建科研服务平台等,并将其落到实处,从硬件、软件两方面为教师创造优良的科研条件;其次,从教师角度来讲,要充分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前河北省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本质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高职教师,理应拥有大局意识,努力学习和消化各项科研管理政策和制度,并付诸行动,在平时就注重知识的积累,适时开展应用型研究。而且从个人利益角度出发,科研也是个人价值体现的需要,是职称评定、职位晋升的必要条件。科研成果硕果累累,才能获得外在赏识、薪酬提高等。而以研促教,也能避免知识老化,保障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的迅速提高,从而反哺学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性、高技能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肖新立.高职院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的探索与思考——以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6.
[2]吴莹辉.优化激励机制在煤炭企业中的实施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18.
[3]尹瑾,关芳,黄小强.基于空间拓展利用和馆员专业发挥相结合的图书馆多功能拓展[J].图书情报工作,2015.6.
[4]推动涉密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纳入网络管理.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126/c70731-26451401-2.
[5]刘松林.高职院校科研的内涵与定位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