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承接首都养老产业转移发展研究
2016-07-13王凡
王凡
[提要] 保定承接首都养老产业转移具有地域、交通和低养老成本等明显优势。随着北京市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实施,保定养老产业将迎来良好发展契机。
关键词:养老产业;机构养老;异地养老
基金项目: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京津冀社会化养老协同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RS-2015-2007)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月8日
养老产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一项新兴朝阳产业。京津冀一体化关系河北经济发展走向,关系亿万民生福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有序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为河北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保定作为人口大市,老龄人口逐年增加,养老产业亟待发展。借京津冀一体化的东风,保定顺势承接首都养老产业转移,必将迎来养老产业重大发展机遇。
一、首都养老产业发展难题
(一)北京市人口年龄结构分析。国际上判断一国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通常采用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否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否达到7%的标准进行判断。北京市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北京市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8.4%,2010年更上升为8.7%,均超过国际惯例7%标准。这表明,北京市自2000年开始,就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而2010~2014年,北京市统计局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情况显示:北京市老龄人口每年以20万人的规模猛增,60岁以上老龄人口从2010年的246.1万人上升至2014年的321.6万人。60岁以上老龄人口所占比重逐年递增,由2010年的12.6%上升至2014年的15%。北京市老龄化程度正在逐年加深。
(二)北京市养老产业现状。目前,北京市约有床位7.2万张,但是床位使用率不尽如人意。数据统计表明:北京市平均床位使用率为61.2%,老龄率较高的城六区床位使用率高于市平均值,东城区和西城区床位使用率高达89.3%,而远郊区县的床位使用率仅为53%左右。北京晚报报道,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床难求,近万人申请入住,每年只能入住几十位老人,排队要等100年。乡镇公办养老机构约有2万多张床位,其中部分空置率较高、经营困难,北京市拟将这些养老机构转为民营,以改善运营状况。为数不少的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较多,硬件设施好,但收费相对较高,更有高档养老机构价格惊人。
(三)北京市养老产业外迁必然性。北京市现有养老机构与老年人口相比,仍存在较大缺口。每千名60岁以上老人拥有床位不足30张。随着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们养老观念逐渐改变,将有更多老年人家庭寻求机构养老,而首都地区寸土寸金,各区县已无养老机构发展空间。养老机构发展必然另觅福地,选址新建或与当地合建。这对保定养老产业发展是个有利的机会。
二、保定承接首都养老产业的优势
保定毗邻北京市,承接首都养老产业转移具有地理和交通优势;同时,保定历史文化悠久,风景名胜数不胜数,自然与人文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方面,自然资源丰富,县域经济特色明显。地理位置相近,两地居民饮食文化与生活习俗相似。文化方面,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野三坡、白洋淀、空中草原等著名旅游景点。交通方面,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方案》的出台,将新增27条城际铁路。从北京市到保定,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根据《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实施方案》,保定也是全国首批试点“交通一卡通”区域。未来保定与北京市多种交通形势互联互通将使出行更为便利。环境方面,保定正在大力积极治理环境,2015年底开始的老旧小区集中供热改造,既有利于改善居民供热条件,又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同时,《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签署,必将督促各地政府下决心治理环境问题。成本方面,没有北京市高昂的地价和建设成本,老年人生活成本和养老成本明显低于北京市水平。养老产业现状方面,保定现有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老龄人口机构养老需求,养老产业市场正在发展。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保定市(含县区)有地址电话可查养老机构87家,床位10,932张。高碑店嘉乐汇养生苑项目和涞水县“祖冲之古镇”居家养老示范基地项目,正在建设,预计可为3万余人提供养老服务。
三、京保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政策不统一。京保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尚未提出如何对接医疗保险政策具体办法。各地医保缴费标准、报销比例、报销目录等均不相同。北京市医保异地就医流程规定,异地安置审批需往返北京市与安置地领表、盖章、等待审批,审批期限一年,一年内不能变更安置地,一年后需重新审批。异地门诊和住院报销需持一系列收据清单证明等手续,如诊断证明不够详尽,还可能发生拒付。在北京市医保范围内可以报销的,外地不一定能报销。异地就医需提前办理申请,否则“断档期”医药费无处报销。不只京保两地异地就医手续繁杂,河北省内不同地区,异地就医也各有手续。《河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省内异地就医结算需持社会保障卡,而实际省内各地社会保障卡尚未登统完毕,新卡有的地区已发放,但居民尚未激活使用,多数地区尚未发放,全省医保系统尚未联网。这都对吸引北京市老年人群异地养老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
(二)养老产业补贴政策不统一。北京市《关于加快本市养老机构建设的实施办法》规定,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接收自理老年人补贴标准为300元/人/月,接收非自理老年人补贴标准为500元/人/月,新建、扩建养老机构,每张床位的市级补助标准为2~2.5万元,新建、扩建一个具备护养功能的床位建设补贴可达5万元。河北省民政厅、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奖补的意见》规定,民办非盈利性养老机构,自有土地房产的,给予每张床位4,000元的建设奖补,租赁房产且租赁合同在5年以上的,给予每张床位2,000元建设奖补,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按实际入住床位数量,给予每张床位不低于100元/月奖补。根据《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市已开始试点将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和餐饮补贴延续到河北。但具体实施办法尚未出台,同时对于京保两地合建养老机构,采取何种补贴政策尚未涉及。
(三)老人补贴政策有待统一。《北京市老年人社会保障和社会优待办法》规定,北京市户籍90~99周岁的老年人高龄津贴100元/人/月,10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高龄津贴200元/人/月;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养老券100元/人/月。《关于实施9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补助医疗制度的通知》规定,北京市户籍9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医疗费用中的个人按比例负担部分,由政府给予补助。《河北省老年人优待办法》规定,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百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不少于300元/人/月,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逐步给予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等老年人补贴,具有普惠性。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政策制度应趋于统一,对于区域内老人予以同等补助待遇。
(四)传统观念束缚。机构养老和异地养老观念未普遍形成。受养儿防老和安土重迁思想影响,不是所有老年人都能接受机构养老和异地养老。有的老年人无法接受机构养老,一方面担心给儿女背上不孝的骂名;另一方面担心入住养老机构行为受限制,一时心理难以接受。对老年人异地养老意愿的调查结果表明,有“异地养老”意愿的主要是一些居住在城市、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与子女关系和谐、社会保障水平好、有较好社交网络的老年人。吸引这部分老年人入住保定机构或基地异地养老,除了良好的服务,还需要优美的环境、便利的交通和配套生活医养设施。这需要政府多个部门配合协调努力完成。
四、建议
(一)完善政策体系。实现京津冀协同区域内,医保异地就医政策各项补贴政策的统一。京津冀区域内医保部门数据联网,统一异地就医报销比例、报销目录,取消异地就医登记备案审批手续,简化报销手续,实现门诊和住院费用即时结算。打破异地兴建养老机构的属地障碍,实现京津冀养老机构新建、扩建建设补贴及床位运营补贴的制度一致性,落实补贴发放部门及承担比例,切实将政府资助补贴落在实处。破除养老户籍障碍,在京津冀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不论户籍所在地,均享受统一的高龄津贴和养老服务补贴,并简化相应手续,使所有老年人可以很方便地从养老地领取到相应津贴和补贴。
(二)兴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北京市一些养老机构已获得医保定点资格,保定养老机构目前还没有取得医保定点资格。我国医疗资源集中在公办大医院。养老机构可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定期聘请专家来养老医院开展诊疗。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可以聘请医生入驻养老医院,很多退休医生经验丰富,可吸引他们到养老医院工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让老人小病不出门,大病有保障。此外,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可开展一年一次体检活动,选择接种流感预苗,为每一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时时关注老人健康。
(三)提高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养老机构管理重在细化服务内容,强化服务标准。服务人性化,对于失能老人不能采取捆绑束缚,要让老人保持清洁、温暖,使老年人晚年生活不仅有保证,而且有尊严。从老年人角度,考虑服务设施的配备,比如必需的防滑垫、楼梯防滑条、高低合适的家具、防摔倒扶手、呼叫器等,将意外风险降至最低。同时,根据老人兴趣爱好,采取成立文体兴趣小组、公益组织演出、外出参观等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世界。
(四)注重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相比,优势在于养老机构有专业护理人员,可以提供专业的医疗生活护理。稳定高水平护理队伍,无疑将成为养老机构最强有力的竞争力,也是老人福音。这就需要,一方面提高护理服务人员专业水平,经过培训持证上岗,使其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另一方面提高护理服务人员待遇与社会地位,只有这样才能留住护理行业人才。
(五)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政府应主导建立护理服务分级标准,以便于对养老机构服务水平进行监管。监管包括安全隐患、管理规范、价格收费、护理人员素质和老人日常生活情况等诸多方面,并完善监管措施。养老机构有经营自主权,也有接受政府管理约束的义务。只有这样整个养老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盟.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马晓雯,肖文文,谢红.北京市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7.
[3]王琛莹,尧强.55.4%受访者希望养老院收费不超家庭收入1/4[N].中国青年报,20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