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类纪录片的共同模式探究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
2016-07-13杨婧言王宇涵
杨婧言+王宇涵
摘 要 随着《客从何处来》的热播,国内掀起了一阵寻根热潮,受到了极大的好评。早在2004年,英国纪录片《Who Do You Think You Are》就已获得成功。本文将以《客从何处来》为切入点,从叙事结构的设计、技术运用以及情感表达3方面分析文化寻根类纪录片取得成功的共同模式。
关键词 结构设计;镜头;声音;家族情感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1-0001-01
2014年4月27日由央视打造的国内首部真人秀纪录片《客从何处来》(下文简称为《客》)正式播出。播出后,好评率极高。然而,2004年10月,英国BBC曾播出过名为《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下文简称为《Who》)的文化寻根类纪录片,至今已播出了多个系列,而且该创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衍生出了多种版本。这些纪录片中有着许多共同的模式,是此类纪录片受到热捧的原因所在。
1 叙事结构——戏剧性的结构设计[1]
宋家玲在《影视叙事学》中详细分析了电视叙事的两种形态:虚构叙事和真实叙事。同时指出:“纪录片是一种对人物和事件进行的最冷静、最客观的表现形式。视听手段中,现场画面和同期声是其本体构成元素。”
无论是《客》,还是各种国外版本的《Who》的情节都是充满悬念、跌宕起伏的。隐私、悬疑、揭秘是戏剧化情节设计的3个重要的要素。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是以悬念开始的,由此开启一段未知的旅程,去探寻属于自己的历史。譬如《客从何处来》中易中天那一集的开头就是以易中天收到一封族人的死亡名单开始的,神秘且惊悚,带着受众一同去探寻一段家族故事。在[ 2 ]《Who》第七季第一集中Bruce Forsyth收到了一封来信,来信者Linda认为她的曾祖父和Bruce的曾祖父是同一个人,因此他可能是个重婚者。Bruce由此开始对他曾祖父的家史进行探寻。
整个寻根的过程就是揭秘的过程,主人公顺着一条条线索去探寻,从而使情节一步步展开。在每段寻根的过程中除了会见到许多未曾谋面甚是未曾听说过的亲人,还有专家学者带来各种出乎意料的信息。《客》中阿丘那一集,在揭秘阿丘的外公外婆是如何死于非命的过程中,从调查员那里得到的信息是外公外婆可能是“汉奸”“叛徒”,使主人公的寻根之旅充满了忐忑与不安,不知道如何来面对调查之后的结果,将这集纪录片推向了一个高潮。之后新加坡的学者拿出相关证据指出他们不是叛徒,这个结果使原本悬着的心落了下来。他和表哥得知了外公外婆当年的生活状况后,站在原地默默地抹着眼泪,推向情感的高潮。在整个探寻的过程中,情节的设计具有故事性和揭秘性,受众情绪与情节相关联,家族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在情节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中间人物的出现使探寻的思路出现转折,整个叙事结构更加完整,带动情节的变化。而且原本碎片化的一段段历史被串联起来,使整个家族更加立体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更好的阐释“客从何处来”的主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2 纪录方式——镜头及声音的运用
纪录方式的正确运用,能够给纪录片带来绝佳的效果。在文化寻根类纪录片中大量运用了“镜头阐释”,主人公直面镜头,表达自己的困惑、无奈或是喜悦与自豪,将自己的情感更加真实、自然地表现出来。以《客》为例,陈冲在寻找爷爷的历史时,对爷爷生前的经历并不了解的她,在得知爷爷年轻时的一系列经历时,她面对镜头时展现出了得知这些信息的惊喜以及在爷爷生前对他缺乏关注、未尽孝道的歉意。《Who》中,Sarah曾多次面对镜头向观众表达自己的思绪。为了寻找祖先的历史,她不停地奔走探寻。心理冲突时,内心情感的纠葛以及真相大白时的豁然开朗,在镜头面前展示得淋漓尽致。画面上只有被拍摄者回答问题时的声像内容,而提问者的声像内容被删减掉,只是一个人在表述[3]。这种“隐形访谈”的方法倪祥保曾在《论观察性纪录片的当代发展》阐释过“这种受访者的被动回答就像是主动的自我陈述,从而抹去创作者介入人物事件现场进行访谈的痕迹。”这种“隐形访谈”就是同期声的运用,他们在诉说着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想法,表现出来的是真情的流露,使受众的情感受到感染。
在中外的文化寻根类纪录片中,主人公选择的都是名人,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因为受众会对名人的家族史更加感兴趣,而且整个寻根过程的叙述者都是故事的主人公,省去了主持人这一角色。除了同期声外,此类纪录片还采用了大量的画外音。叙事的主体采用了第一人称“我”,叙述者既是当事者又是探寻者,他们在探寻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家族史的秘密,经历着一次次情感的洗礼。作为叙事者,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在叙述的过程中,掺杂着自己复杂的情感,从语气、语句的运用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活动。作为当事者,他们聚焦在整个寻根过程的变化发展,去面对一个又一个未知。随着事件的变化发展,通过叙述,他们的经历以及情感的变化通过同期声的语言得以真实地表露。同时,作为探寻者,他们个人的感悟也更加的深刻,作为叙事者,他们可以随时表达个人的感受与见解。
“隐形访谈”以及同期声的运用,使这类纪录片更加真实地呈现,主人公情感的变化牵动着受众的思绪,使家族情感深入植于受众,从而使受众产生寻根的念头,唤起人们对亲缘关系以及家族史的重视。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家族历史早已堙没在历史长河中,而电视作为一种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放大及聚焦的传播效应,通过对历史的重现,从而对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3 情感表达——情感与历史的融合
无论是《客》还是《Who》都将家族情感和历史有机地结合,为家族情感寻找历史的根基。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在宽阔的历史背景下,从一个家族的演变发展窥见一段历史的变化,使历史更加的立体,家族情感的融入也使原本冰冷的历史增添了一丝温暖。《Who》中英国演员Martin Freeman 发现曾祖母曾因梅毒失去四个早夭的孩子,在追寻先辈的过程中,有十分之一的英国人都携带梅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青霉素的发明。正因为这些个体生命史的存在,使历史的细节在今天能够通过纪录片更加生动地呈现。《客》中曾宝仪的外公当年随着蒋介石到台湾,一去就是几十年。在寻根的过程中,与四外婆交谈得知了当年外公不在家里的状况。而这段历史在是外公从未提及,旁人不敢触碰的。当外公捧着他母亲留下来的唯一的遗物时,一切都释然了。将这样一段家族的历史置于整个历史背景下,不仅是历史的再现,同样也有家族情感与历史复杂的交织。就像马未都所言:“看似偶然的家族历史,构成了我们民族的一个必然。”
家族情感在纪录片中随着情节的推进,会融入受众的内心。个体历史往往会展现出更强大的情感张力,从而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这种情感。没有华丽的词句,仅仅是一句朴实的话语或者是一个细微的动作会让你受到情感的触动。凭借着一个个感人的片段,抓住观众的内心,大众媒介的力量以此介入更加私密的个人史,从社会群体的家族情感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挖掘其更深刻的社会和情感价值,从而展现寻根深层的社会意义。
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文化寻根类纪录片无疑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比较成功的定位。戏剧性的结构设计,以及镜头及声音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得家族情感更好的展现。无论是《客》还是《Who》最重要的是家族情感与历史的交融,将“小家”放在“大历史”中,在感受文化传承的同时品味历史的沧桑,在回味历史的同时感受“家”文化带来的感动。
参考文献
[1]宋家玲.影视叙事学[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殷亮.寻根节目舶来后缘何走样[M].视听界,2013(4).
[3]倪祥保.论观察性纪录片的当代发展[M].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