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三十一法(之三)
2016-07-13杨力
杨力
十六.梳法
梳法是梳法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此种手法有较高的技巧性,操作时要求臂、手各部分的协调要自然,且有一定的持久力。
梳法是由腕关节的伸屈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复合而成。伸屈腕关节是以第二至第四掌握关节背侧为轴来完成的,前臂的旋转运动是以手背的尺侧为轴来完成。
操作时,肩关节放松下垂,略屈肘,腕放松,手指自然屈曲,呈握空拳状,将手背近小指侧部分贴实并着力于施治部分,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即前臂外旋时腕关节作屈的动作,前臂内旋时腕关节作伸的动作。
注意事项
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或跳动。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注意肩、臂、腕尽可能放松。
适用范围
梳法压力大,接触面较广,适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对风湿酸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疾患常用本法治疗。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作用。
十七.摇法
摇法属于被动活动,常用来防治各部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运动功能障碍等症。医者用一手握住(或扶住)被摇关节近端的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远端和肢体,作缓和回旋的转动称为摇法。摇法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松解粘连、增强关节活动等作用。适用于颈腰部及四肢关节。摇法在临床上应用于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1.方法类别及适应症
(1)摇颈:患者取坐位,颈项放松。医者站于侧方,用一手扶住其头颈,另一手托住下颊,双手以相反方向缓缓地使头向左或右摇转。常用于落枕、项颈疼痛、活动不利等症。
(2)摇肩:根据肩关节活动功能的障碍程度,患者取坐位,患肢自然下垂。医者立于患侧,一手扶住其肩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逆时针方向缓缓地运转。
2.注意事项
摇法操作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转幅度的大小要根据病情适当掌握,同时必须注意被摇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因势利导,适可而止。任何粗暴动作或违反正常生理活动功能的摇转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十八.扳法
扳法在正骨按摩中应用广泛。术者用双手作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屈曲或旋转活动。扳法具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整复错缝的作用。常与摇法相配合,应用于颈、腰及四肢部,以治疗颈、腰椎小关节错缝,关节粘连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1.方法类别及适应症
(1)颈椎扳法
患者取坐位,颈前屈15度左右,颈项放松。医者站于侧方,用一手扶住患者的头顶,另一手托住下颔,领使患者的头作向左或向右旋转到一定幅度时,稍停顿一下,随即再作一有控制的小幅度的迅速而轻巧的扳动,随即松手。本法适用于落枕、颈项疼痛等症。
患者取坐位,颈前屈15~30度。医者站于侧方,用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的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下颊向患侧方向慢慢的旋转,注意转时头不能仰起,当旋转到有阻力时,随即用力再作一有控制的小幅度的、迅速而轻巧的扳动。与此同时,顶按棘突的拇指要协同使颈向对侧推动,此时常可听到“咔嗒”一声,随即松手。本法适用于颈椎错缝、颈椎生理弧度消失或出现反屈者。
患者坐于低凳上,颈微屈。医者站于侧方,用一手拇指顶按于患者的第二颈椎棘突旁,另一手以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颊,手掌绕过对侧耳后,扶住枕骨,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拨伸,在拨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到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再作一有控制的小幅度的、迅速而轻巧的扳动,与此同时,顶按棘突的拇指协调用力。
(2)腰椎扳法
常用的有斜扳法、旋转复位法和后伸拨法。
①腰椎斜扳法:
患者侧卧位,健侧下肢在下自然伸直,患肢在上屈曲。医者面对病人站立,用两手或两肘分别挟住患者的肩前部及臀部,作相反方向的缓缓用力扳动,使腰部旋转。当腰部旋转到有阻力时,再作一小幅度的轻巧扳动。使用斜扳法时,可根据病变位置的高低调节上下扭转的幅度。如病变在上腰椎,则下半身扭转幅度应大于上半身;病变在下腰椎,则上半身扭转幅度大于下半身。
②腰椎旋转复位法:
患者坐位,腰部放松。助手站于患者侧方,一手固定住该侧患者的下肢,一手扶住该侧患者的肩部。医者坐于患者另一侧的侧后方,用对侧手的拇指按住偏歪的棘突,另一手从所坐于患者一侧由腋下穿过绕按于其颈项,分三步完成整个动作。先令患者缓慢作脊柱前屈,当前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间隙分开时,即稳住在此幅度,再令患者向此侧作最大幅度的脊柱侧屈,最后医者将按住颈项的手下压,肘部用力上抬,按棘突的拇指用力于椎棘突,助手同时协力将挟住的肩部向前推压,使腰椎作最大幅度的旋转。
③腰椎后伸扳法:
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侧方,用一手按压其腰部,另一手从患者的膝上将两下肢托起,并用力向后扳动,两手协调动作,使腰椎向后伸。适用于腰部强硬、腰椎弧度消失或侧突畸形等,是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手法之一。
2.注意事项
由于扳法活动关节的幅度比摇法大,作用力也较大,因此临床使用时要谨慎,尤其在颈部使用本法更应严格掌握其适用症和手法技巧。切忌强拉硬搬,盲目从事。对诊断不明特别是疑有脊柱结核、肺瘤或骨质疏松者应禁用扳法,对老年体弱,伴有心脏病、高血压史者,应慎用本法。
十九.摩法
摩法是最早应用于按摩治疗的手法之一。摩是抚摩之意,是一种轻柔的按摩手法。医者用指掌面轻放在体表上,作环行有节奏的抚摩。摩法分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
1.方法要领
(1)指摩法:手指并拢,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屈,将食、中、无名指、小指的中节和末节的指面部分接触在体表上,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运动。频率为每分钟150次左右。
(2)掌摩法:手指并拢,手指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屈,将手掌平放在体表上,以掌心、掌根部分作为着力点,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活动。频率为每分钟150次左右。
2.注意事项
操作时,腕关节放松,用力要轻重得宜,做到轻而不飘,重而不滞。要求肘关节自然屈曲。
二十.压放法
“压”是向下压住,“放”是往上放开,它们是互相对立而又互相结合的动作。在平揉做完时,仍旧用中指端在原穴位上,向着穴位深部下压,使指端在穴位的皮肤水平之下,压下即放,放后再压。一压一放为一次,一般50~150次为标准。次数的增减,根据病情的实际而决定。注意事项:压是用中指端压,切勿用指甲压,也不可用指头肚压,否则就成为按了。压下、放开要保持两种过程。一要保持着穴位的中心,使用的力量同穴位的中心成垂直线,不然就会减弱了本手法的作用。
二十一.振法
1.方法要领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在体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时用力,产生振颤的动作。用手指着力称指振法,用手掌着力称掌握法。操作时力量要集中于指端或手掌上。振动的频率较高,着力稍重。
2.适应范围
本法一般常用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尤以腹部多用。主治腹胀,腹痛,便秘,泄泻等胃肠能紊乱。(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