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和静县夏翁次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研究

2016-07-13马威龙苏小凯马宝莲

西部资源 2016年3期
关键词:志留系千枚岩布拉克

马威龙 苏小凯 马宝莲

摘要:工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哈萨克斯坦——准格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间的缝合带(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NHT),同时位于塔里木——华北板块、塔里木微板块、艾尔宾晚古生代残余盆地以北,该构造单元内侵入岩极为发育,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各地质单元变形、变质强烈。属阿吾拉勒——伊什基里克Cu、Au、Ag、Pb、Zn、Fe成矿带。本文对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进一步对找矿标志进行了研究,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新疆和静县;夏翁次铁矿构;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一、地层特征

工区位于乌瓦门——包尔图断裂的南侧,以该断裂划分,工区地层区划属塔北缘——北山地层区,南天山地层分区,萨柯尔明地层小区(Ⅱ16)。萨阿尔明小区古生代地层为中——上志留统、中泥盆统浅海陆盆相砂岩、泥岩夹砂岩、凝灰质砂岩。地层构造线呈北西西向展布。工区所在区域地层出露主要有萨阿尔明小区中的古生代志留系中——上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Sa)、泥盆系中统阿拉塔格组(Da)及第四系。

1. 古生代志留系中——上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Sa)

根据其岩石组合、变质程度进一步划分为4个段:

1.1 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第一段(Sa1)。本段岩性恢复原岩后是一套泥岩、泥质粉砂岩,岩性较厚,可能是大陆边缘盆地一次浅海相沉积。下部由单层较厚的含石榴石矽线石石英片岩变质的碎屑岩组成,上部是绿泥石、黑云母石英微晶片岩和红柱石二云微晶片岩组成。

1.2 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第二段(Sa2)。根据碳酸盐岩与变质碎屑岩的比例分为两部分:下部为大理岩夹片岩、千枚岩;上部为云母片岩、板岩夹大理岩。

(1)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第二段下部。该段下部主要由大理岩、石英微晶片岩为主夹浅变质岩的碎屑岩组成。多见平行及水平变余层理,岩性横向对比比较稳定。

(2)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第二段上部。呈条带状或不规则分布,由白云石大理岩、云母片岩、板岩组成。

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第二段(Sa2)的沉积环境可能是浅海陆棚,后期有向陆棚边缘一次深海过渡的特征,其物源大致来源于塔里木大陆板块。

1.3 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第三段(Sa3)。主要为一套巨厚的千枚岩。其岩性特征主要是浅灰色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夹深灰色千枚岩化粉砂岩、灰岩。岩层具水平变余层理,层面多件皱纹纹状。该段沉积环境可能为次深海——深海槽盆区。沉积物细,厚度大,说明物源区构造比较稳定,是以化学风化为主的大陆。

1.4 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第四段(Sa4)。其岩性特征为下部大理岩夹千枚岩;上部绢云母千枚岩夹少了大理岩的透镜体。岩石组合特征分为:上部为浅灰色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夹薄层大理岩,下部为深灰色薄层状细晶大理岩与薄层大理岩互层,而且生物碎屑大理岩含珊瑚化石。

2. 古生界泥盆系中统阿拉塔格组(Da)

阿拉塔格组根据其岩性组合分为三个段;第一段为大理岩(Da1),第二段为千枚岩夹大理岩(Da2),第三段为变质凝灰质细砂岩(Da3)。为浅海陆棚相潮下——潮间带下。

二、构造特征

工区所处的次级褶皱构造单元为呈近北西——东南展布的乌瓦门——包尔图韧性断裂带以南,构造活动较强,主要由乌瓦门——包尔图深断裂的次级褶皱和断层组成。主要由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Sa)组成的系列背斜。区域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以东西向断裂为主,其次为北西向,偶有北东向和南北向断裂,大多属逆断层。

1. 褶皱构造

区域多数岩层遭多期褶皱,变形叠加褶皱复杂。

1.1 天桥萨色克复式背斜(⑤)。位于天桥北侧——哈仁古沟一带,背斜中断层发育,部分地层呈断块产出。在该区内该背斜东西长18km,东西宽度不一,西部宽6km,东部宽2.5km.该背斜为复式背斜,由2个次一级背斜和1个次级向斜构成,向东部渐倾伏及紧闭。由于两翼断裂发育,两翼岩性不对称。背斜由志留系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第二段大理岩夹片岩组成。北翼为变质碎屑岩夹钙质片岩、大理岩、白云岩,南翼由于构造作用缺失碎屑岩夹钙质片岩,而直接构造叠覆地层为志留系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第三段千枚岩夹变质砂岩。该背斜南翼产状150°~190°∠50°~70°,北翼产状360°~10°∠20°~65°,该背斜形成时间为华力西早期,有后期构造叠加现象。如北西向17、18褶皱在萨色克沟下游叠加在主背斜上。

1.2 巴勒特拜热格向斜(⑧)。该向斜宽8.5km,长度约20km,其核部地层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第四段(Sa4),两翼为第三段(Sa3)向斜两翼岩性基本对称,只是两翼碳酸盐岩较少,可能为近陆缘环境,南翼地层产状稳定,倾向北北东或北北西,倾角30°~70°,北翼不稳定,多数产状为南倾,倾向165°~190°,倾角52°~76°。东部少数产状直立甚至倒转。该向斜形成于华力西早期。

1.3 哈仁古向斜(③)。该向斜长度约2.5km,轴向290°。呈线状背斜,北翼产状倾角50°~60°,南倾产状倾角60°~70°。该向斜形成于华力西晚期。

2. 断层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按走向分3组:第一组为区内规模较大,数量较多的呈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展布的断裂;第二组为北西——南东向断裂;第三组为北东——南西向断裂。按构造层次分类划分为浅表构造相的脆性断裂和中——深构造的韧性断层及韧——脆性复合断层。

2.1 乌瓦门——包尔图韧性断层(5)。该断层呈稳定的近东西向带状展布,宽度1km~4km,长度大于40km。该韧性带为中天山隆起带,与南天山冒地槽褶皱带的界线。卷入该带内地层主要为石炭系阿依里河组(Ca)、志留系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Sa)、志留系乃木拉生超单元(SN)、太古界夏日萨拉岩组(Arx)以及蛇绿岩套。主要岩性阿依里河组(Ca)为白云岩夹石英岩、碳质页岩、砾岩夹大理岩。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Sa)为钙质片岩、片岩。乃木拉生超单元(SN)主要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夏日萨拉岩组(Arx)为混合岩。蛇绿岩套主要岩性为斜辉辉橄榄岩、蛇纹岩、堆晶辉长岩。

该断裂带经历了四次变形:①变形——韧性剪切变形;②变形——压扁、倒转褶皱;③变形——东西向韧性剪切带;④变形——北西西向左行剪切断裂。另外在断裂混杂岩带附近今年来发现了小——大型的铜、铅、锌、钼、金、铁矿。

2.2 哈仁古大断裂(8)。该断层为乌瓦门断裂带之南界,走向近东西向,断层线出露较平直,长度大于40公里,断层带上断续出露有斜辉辉橄岩、糜棱岩化蚀变堆晶辉长岩、绿岩(蚀变基性火山岩)等蛇绿岩残片。其背部为伊犁微陆地,以南为塔里木陆地北缘活动带,背部出露地层为石炭系阿依里河组白云岩夹石英岩、砾岩、粉砂岩夹大理岩。南部相接地层为志留系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第二段大理岩夹片岩。断层形成于华力西中期,后期多次活动。

三、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为古生界志留系上统阿尔皮什麦布拉克组(Sa),岩性主要为灰绿色黑云石英片岩、灰白——白色大理岩、灰黑色条带状大理岩、灰绿色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变质砂岩、褐铁矿化黑云母石英片岩。矿化体多赋存于条带状大理岩及黑云母石英片岩中,岩层中有少量花岗斑岩脉沿节理及裂隙侵入。

矿区构造为一单斜构造,局部褶皱发育;区内发育3条断层构造,F2、F3断层呈东西向贯穿本区,F1为F2的分支断层。F3为本区主要的断层构造,倾向近北,倾角69°,断层带内线性构造、碎裂岩化发育,次级裂隙极发育。矿体走向以东西向、北东东向为主,与断层构造关系不明显。

四、找矿标志分析

(1)灰岩内外接触带是成矿最有利的部位,是寻找矿(化)体重要地段。(2)区内受成矿影响,使凝灰岩发育区域,成为矿化最为发育、品位最高的区域,尤其应注意。(3)近东西向展布的构造,是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通道,也是寻找矿体的重要找矿地段。(4)磁法异常区域也是寻找铁多金属矿的有利位置。(5)地表岩石中呈红色、砖红色区域,是需找铅锌的最直观标志。

参考文献: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志 [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 张锦祥,聂卫东,赵献丽等.新疆伊吾县宝山铁矿地质特征、成矿 模式与找矿方向,新疆地质,2007.

猜你喜欢

志留系千枚岩布拉克
千枚岩填方路堤变形特性及防水防渗处治研究
千枚岩路基填料级配对路基性能研究
江南断裂带周边地区志留系层序地层特征及页岩气勘探前景
顺北5-8井志留系破裂性地层提高承压能力技术
振动压实水泥改良千枚岩路基填料的力学性质*
江布拉克雪中郁金香
国王专权背后的“布拉克顿难题”——1688年“七主教案”评析
西昆仑奥东布拉克地区火山岩成因探讨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热液碎屑岩储层:证据、矿物组合及油气地质意义
塔里木盆地西部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发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