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创新体系研究

2016-07-13罗骏周小丁

西部资源 2016年3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工业化

罗骏 周小丁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创新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构建完整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发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界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协同创新基础上,提出以工业化的顶层设计、体制保证、机制畅通、流程再造的理念驱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创新。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要素、活动、协同模式的协同创新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业化;协同创新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着力强化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发挥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坚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农业机械和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引领功能”。上述要求中有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各体系、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服务主体五个关键词,梳理其逻辑关系,就是如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构建完整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发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果,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崇州试验的“农业共营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15年7月,汪洋副总理在成都召开的“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上,对“农业共营制”给予了高度评价。罗必良(2015)认为崇州试验的“农业共营制”创新突破在于“三个三”:(1)培育三大主体,即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和专业化服务组织,旨在引入多元主体共同经营农业,发挥比较优势并深化农业分工;(2)搭建三大平台,即农地经营权、企业家能力、生产性服务的交易平台,旨在通过迂回交易及平台匹配提升农业经营效率,降低土地流转与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交易成本;(3)形成三大路径,即主体合作、利益分享、目标相容,旨在构建可自我执行机制达成多元主体“共建、共营、共享、多赢”格局。按前述逻辑关系分析“农业共营制”,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专业化服务组织即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农地经营权、企业家能力、生产性服务的交易平台即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主体合作、利益分享、目标相容,达成多元主体“共建、共营、共享、多赢”格局即为农业适度规模的经营效果。

根据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的推进农业现代化逻辑关系,及崇州试验的“农业共营制”实践经验,本文认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协同、协同创新是农业转型及现代化发展之路。为了研究方便,本文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限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为关键词在CNKI进行搜索,检索到4篇相关论文。向佐谊等(2010)认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速度慢、生命周期短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种自我持续成长的协同动力。曾明星(2010)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具备动力学系统的相关特征,其发展符合协同理论规律。应用协同学理论研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利于分析农户协作配合的机理与推动组织发展的动力。

一、有关概念界定

协同一词最早于1971年出现在自然科学的协同学中。协同在西德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的协同学中的含义是指各子系统间通过非线性复杂相互作用以使整体实现个体或者子系统单独所不能实现的效果。曾健,张一方(2000)把自然科学的协同引入到社会协同学中,认为社会协同即在社会中如何通过对不同的社会领域和社会作用之间的相互协同,以期在社会整体形成在微观个体层次不存在的新的结构特征,构建一个新的有序结构并使其发挥特定的功能。

熊彼特1912年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先对创新概念作了界定。提出创新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明确指出创新的五种情况:创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新的组织。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创新理念

李克强总理在主政河南期间,曾经提出“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从选种、种植、收割、仓储,到加工、营销,完全是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打通农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最终的产品销往全世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创新而言的工业理念,首先从宏观进行顶层设计。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创新要有体制保证。体制《辞海》中的解释: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在此的体制保证包括四方面,一是当地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业化各个方面的政策、制度建立;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业化的市场建立及完善;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业化过程中各个子体系的关联、匹配与有机整合;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业化的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创新机制畅通。机制《辞海》中的解释:“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在此的机制包括四方面,一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创新的内在运行方式如决策、生产、销售、分配等;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在运行时与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如与土地股份合作社有关的土地经营权入股、工商注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章程、土地股份合作社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的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治理结构;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业化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如公开竞聘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通过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土地产权认证、产权融资担保、产权交易、向银行进行土地产权抵押贷款,职业经理人信用贷款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统一组织生产管理,外包选种、种植、收割、仓储、加工等产业体系,依托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实现产品销售。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创新流程再造。是指为了完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业化的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求获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创新的巨大业绩,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收益等。该工业化的流程是:政策制定、土地管理平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及管理、职业经理人平台、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规模化种植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一站式农业服务超市平台、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创新实现方式

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业化流程:政策制定、土地管理平台、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及管理、职业经理人平台、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规模化种植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一站式农业服务超市平台、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有生产要素、活动、协同模式三个基本体系。

第一,生产要素的协同创新。土地、资金、劳动力生产要素体系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业化流程中是分离的,土地所有权为农户,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过土地管理平台的政府相关部门认证,土地经营权转移到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土地为抵押,就可以到金融支持与服务体系获得生产经营资金,有了生产经营资金土地股份合作社就可以决策生产什么,然后到职业经理人平台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生产管理。

第二、活动的协同创新。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工业化流程包括了不同的参与者:政府、农户、土地股份合作社、职业经理人、企业、银行、保险等,这些不同的参与者在工业化流程承担着不同的活动:政府进行顶层设计活动、市场培育及监管、资金扶持及补贴等;农户根据自己意愿参与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活动;职业经理人承担生产管理活动;企业承担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选种、种植、收割、仓储、加工等活动;银行承担放贷及收贷活动;保险承担提供保险及赔付活动;所有的参与者在农业生产的工业化流程中,各司其职,通过合作、共营、共享、多赢实现了活动的协同创新。

第三、协同模式的协同创新。在活动协同创新的过程初期,活动协同是粗放的,如土地股份合作社初期全外包选种、种植、收割、仓储、加工生产全过程活动,随着土地股份合作社自身质量效益的提高,加上政府财政补贴,土地股份合作社自己选择可以投资的生产活动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将原来的生产全过程外包协同模式,变为部分外包协同模式,同时为了降低设备实施使用成本,增加收益,土地股份合作社变为外包提供者。

参考文献:

[1] 罗必良.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与启示[J].社会 科学家,2015(5):7-12.

[2] 向佐谊,曾明星,杨宗锦.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动力衰退机理研 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1(3):76-80.

[3] 曾明星.基于协同理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动力模型研究 [J].生产力研究, 2010(11):54-56.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工业化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全球“再工业化”竞争
加快拜城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考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