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字地质图在数据库建库中存在问题与工作方法

2016-07-13闫瑞花

西部资源 2016年3期
关键词:图件对话框控制点

闫瑞花

摘要:根据收集来的数字图资料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存在着图件内容编辑繁琐,在建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解决方法。关于数字图件在建库中的质量问题等进行了简单地叙述,最主要是对数字图件在建库工作的内容进行了说明。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利用MAPGIS67与GeoMAP67方式形成数字化图件、图表、文字说明是最直接明了的表达方式,实现了在地质系统中的传统数字化管理和应用。此文章仅供参考。

关键字:数字化;5万数据库;问题与方法

一、数字图件存在问题

1. 建库流程分析

依据《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1∶5万内蒙古自治区部分)操作手册》与《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分省)建设实施细则20120726》对数字图形进行整理。

2. 数据源质量问题

建立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前提是要保证图件的完整、齐全。数据源一般为纸质折叠地质图与电子数字图件。而我们以往采用的是纸质图件,除非是因部分数字图件未归档的情况下,采用电子数字图件。使用电子数字图件中存在着数据重复,数据不套合等问题。这些数据采用的都是近年来做过矿调工作的数据。

3. 图形质量问题

图形参数产生质量问题,会导致系统库出现质量问题。在数字检查过程中发现,等高线比较密集需要人工抽稀,在人工抽稀中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一条等高线因为地势的险要或是陡峭,无法将其画完整,只是出现一段一段的线段,利用同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核实修改等。

4. 图形校正质量问题

在使用数字图件的过程中,有的图形经过校正后,可以满足精度要求,有的则可以直接套用标准框使用。想达到实际精度要求,不影响建库的质量,则必须要使用校正后的数据。

二、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存在问题

(1)根据上级单位下达的工作部署,以合作协议书形式下达年度任务,工作要求在已有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基础上,选择与本区国民经济建设及国家地质调查密切相关,收集相关工作的数字化数据(电子),有地质矿产图(矿产图内包含着磁测、化探、遥感以及现有的金属矿点、矿化点等信息)、区域地质矿产说明书或报告等(在收集过程中,遇到与其它省的图幅重复时,需重新收集;还有的数据未及时归档导致工作进度有所缓慢)。

(2)由于收集来的数据无光栅底图,其次图面过于繁琐,地质要素无法取舍。在地质内容中断层没有切割任何地质体;在同一地质体中存在着2个不同或是相同的地质代号,只能取其一(还有可能就是地质体未被地质界线分割所造成的);在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命名中存在着时代的上角标与组名的正体、斜体;非正式地层单位的划分了等。

(3)地质内容中点要素分别表示内容地质代号、地质注释、同位素年龄测定、火山口、地质钻孔、产状子图、矿产子图、断层子图等。

(4)图面内所以的地质界线、代号、水系、公路、居民地、境界线等,不能准确的放到标准图层中。

(5)断层没有按照地质体形成的先后顺序进行搓动。

2. 解决方法

2.1 对数字图件进行检查

对数字图件进行检查前,应先对数字图件进行影像生成与校正(因收集来的图件里没有光栅图件),为了方便后期检查使用,应先生成影像文件,然后在对影像进行校正。下面对数字图件的检查进行了描述:

①更换系统库准备工作

更换系统库准备工作,主要是检查地形内容是否有齐全,有无漏的或重复的点、线数据;等高线中出现画错的地方应进行处理;图层是否正确等(等高线中大部分线未重叠线段,等高线中无遇到双线河或是陡崖就被断开,每一层的数据都未按标准数字化。

检查数字化地质内容时,要注意地质界线之间是否建立结点关系,断层与断层之间、断层与地质界线之间是否建立拓扑关系;地质界线之间压盖关系;断层错断地质体的合理性;注释与子图的层位、大小需规范化;子图中心点位置、记录子图编号有利于换库中使用。

2.2 换库后后续工作。在检查换库后的数字图件时,应整理一个“更换子图表.doc”,将换库前的子图号记录下来,或是将子图截成图片放到“更换子图表.doc”中;以便使用标准库时,可以找到对应的子图。

a.河流:踏着光栅文件,对图面内水系河流进行整理,在整理过程中,河流存在着线型与拓扑问题;河流之间需要建立节点关系的应断开;河流方向要进行简单的判断,判断河流方向时,应依据高程点与河流之间所形成的夹角(锐角),对其进行判断方向与河流的左右岸。

b.公路:同样依据所形成的光栅文件,将公路的线型进行修改;在小路、乡村路、大车道之间它们相互接触的地方应建立节点关系,并建立拓扑;如果小路、乡村路、大车道与双线公路接触时,单线公路与双线公路接触的地方应断开后,无须平差。

c、居民地:在检查居民地时,要注意检查真形符号、线参数设置,其形状、大小与原图一致,这样方便以后剥层。也可将各级政府驻地形成多边形面。

d、境界包括:行政区划、境界线。矢量化时,线参数设置,与原图基本一致。

e、地形:在等高线画错的情况下,依据同比例尺地形图将其修改,直到无误。如有图幅等高线比较密的,则需人工进行抽稀。在抽稀前,将每一条等高线的颜色进行修改区分,区分好颜色后,将此文件另存一份进行修改;根据所给出的颜色进行删除与保留,保留下的等高线颜色不改,以便后续等高线赋属性直接使用。

f.地质:地质内容中主要是地质界线之间的压盖关系,与接触关系是否正确。要注意地层的新老接触关系,为了避免出现压盖关系的错误,仅提供矢量化参考顺序:断层→脉岩→第四系地层→侵入岩→火山岩→非正式地层→其他地层等界线。

在以上内容修改依据是“参考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各类参数系列表”进行修改的。利用GeoMAP67工作软件,对数字数据进行层层整理。依据相关的细则、规范或地形图、与联测地质图面内(电子)所错动的方向等,进行及时修正。确保图面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校正工作。

3. 数字图件校正

①放大所要校正图幅的左下角或是中心点位置到50~80倍,记录校正图幅左下角X、Y坐标到记事本中,然后在MAPGIS平台下“图形编辑”中装入工程文件(装入要位移的工程文件),并所有文件处于编辑状态,利用“其他→整块移动→整块移动坐标调整”将记录的X、Y坐标负数(有可能是正数、有可能是一正一负)键入对话框中,使工程文件中所有文件移至原点或是中心点位置,将地理、地形、地质文件进行更名做为过渡文件放到临时文件夹中。而整饰部分保留原名,放入MAP文件夹中,整饰部分不进行校正。

②剥离方里网:打开理论框(项目组预先在MAP文件夹中,存放了统一生成的标准框,为了不破坏原来的标准框,应先复制出一个到临时文件夹中),点击“图层→关所有层”,点击“图层→改层开关→改线”,把内图框以外的线图层打开,点击“更新窗口”后,将显示所要删除的内容,点击“图层→改当前层”到61层,点击“图层→删当前层→删除线→保存线”即可。

③校正:MAPGIS主选单中→误差校正,点击弹出画面,点击“文件→打开文件”打开文件(同时打开实际框与理论框)。然后点击“控制点→编辑校正控制点”弹出“浏览编辑控制点”对话框,“小数位”中“精度”下面的数修改为“10”,点击“确定”。

(1)采集实际值:

①点击“显示→复位窗口”弹出“选择文件名”对话框,选择“实际框”将其点蓝。随后点击“文件→打开控制点”弹出对话框在“文件名”处输入“△△△D(L或X)K00A.pnt”,点击“打开”,出现“错误信息-该文件不存在,是否新建?”,点击“是”。

②点击“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弹出对话框,选择“采集数据值类型”为“实际值”,“采集搜索范围”为“0.1”,点击“确定”。点击“控制点→选择采集文件”,弹出“选择要采集控制点的文件名”对话框,将实际理论框点蓝并点击“确定”。最后点击“控制点→自动采集控制点”,呈现控制点数值(“控制点→浏览控制点文本”一般为132个)。放大四个角点和中心点查看是否对应,若对应则点击“文件→保存控制点”,弹出对话框后点击“确定”。

(2)采集理论值:

①点击“显示→复位窗口”弹出“选择文件名”菜单,只选择理论框将其点蓝。然后点击“控制点→设置控制点参数”弹出对话框,选择“采集数据值类型”为“理论值”,“采集搜索范围”一般为“3~5”,点击“确定”。点击“控制点→选择采集文件”弹出“选择要采集控制点的文件名”对话框,将理论框点蓝并点击“确定”。最后点击“控制点→自动采集控制点”,呈现控制点数值(“控制点→浏览控制点文本”一般为132个),与实际值的特定数值对比,看其是否一一对应。放大四个角点和中心点查看是否对应,若对应点击“文件→保存控制点”弹出对话框后点击“确定”。否则(下转75页)(上接63页)重新采集。

②点击“显示→复位窗口”弹出“选择文件名”对话框,只选择实际框将其点蓝之后,点击“数据校正→进行线文件校正转换”,再次点击“显示→复位窗口”弹出“选择文件名”对话框,选择新生成的线文件NEWLIN.wl与理论框同时点蓝,检查其校正精度,符合要求进行下一步。

4.地质图图面质量检查

根据查图面的专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修正,先修改最原始的文件,并对修改好的点或线进行校正,然后打开已校正好的的工程文件(正式出图的文件)。要注意新老关系的压盖,老的覆盖在新的上面。检查图面中的面块颜色与图例中的是否一致(注意:根据所给出的参数表进行核对并修正)。

5. 数据检查

对数字线划图、数字高程、数字栅格图件及其元数据进行检查,包括数据基础检查、数据完整性、逻辑一致性、位置精度、属性精度等内容。

5.1 数据基础检查。检查数据的平面坐标基准、高程基准、分带和分幅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5.2 数据完整性检查。检查数据覆盖范围、图幅总数量是否完整;要素、数据层与内部文件是否完整。

5.3 逻辑一致性检查。检查数字线划图数据拓扑关系、概念、格式是否一致;数字高程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图像灰度值及色调、数据格式是否一致;数字栅格地图数据格式是否一致。

5.4 位置精度检查。检查数据的平面位置精度和高程精度是否符合要求;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栅格地图的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格网大小是否符合要求。

5.5 属性精度检查。检查属性项名称、类型、长度、顺序以及属性值、分类等内容是否正确。是否符合《1∶5万数据库建设技术要求与实施细则20120726》。在属性录入过程中尽量避免错漏、全角和半角部分的输入。对于各分层文件的投影参数、TIC点要求完全一致,要求统一使用同一版本、同一种方式进行投影,进行成批文件的转换,保证投影转换的质量。如果在投影时,输入的投影参数与中央经度不符合要求,则结果文件的位置和图形就会发生变化,且位置偏移。

三、小结

在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数据采集的质量、有效性、一致性是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关键间题,建立在GIS技术平台下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它不仅是对地质成果资料的整理,对推动了GIS在地矿行业的开展工作,并加快地矿工作信息化系统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实现统一标准,面向应用,资源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提取多种信息,为资源勘查服务。充分进行数据的二次开发,发挥数据库在矿产资源评价中的重要作用。而本文所描述的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是基于MAPGIS67与GeoMAP67软件平台上,建立的内蒙古1∶5万区域地质图数据库的过程。

猜你喜欢

图件对话框控制点
遥感解译成果图件矢量化方法技术研究*
正常恢复虚拟机
基于MapGIS和ArcGIS的遥感解译成果图件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NFFD控制点分布对气动外形优化的影响
基于风险管理下的项目建设内部控制点思考
相似材料模型中控制点像点坐标定位研究
SDCORS在基础地理信息控制点补测中的应用
CorelDRAW绘图软件在地学科技期刊中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