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研究

2016-07-13刘思雨

大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食源性疟疾寄生虫病

刘思雨

(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 410300)

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研究

刘思雨

(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 410300)

寄生虫病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我国寄生虫病工作的开展已经有多年历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漏洞。本文主要针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进行分析。

寄生虫病;防治对策;分析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其地域宽广,人口众多,也是寄生虫病流行严重的国家。虽然我国寄生虫防治工作已经经历了70年左右的发展,但是由于各地的社会经济水平和医疗条件的差异,各个地区的寄生虫病流行程度和防治效果差异明显。

1 寄生虫病的影响与现状

寄生虫病分为土源性和食源性,根据2004年的统计报告,我国十一个省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为20.07~56.22%,食源性寄生虫的感染率在部分省也是呈现上升的趋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国家,但是根据我国寄生虫病感染的趋势,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水平距离韩国有60年的差距,距离日本有60年的差距。

2000年以来,我国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且发布了一系列消除疟疾和寄生虫病的规划和法案。《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更是提出了“2015年除云南边境地区外达到消除疟疾,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提出了2015年全面控制吸血虫病的传播目标;提出了以2004为基础,将2010年全国蠕虫感染率下降40%以上,2015年低下降到60%以上的目标。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将土源性寄生虫病控制在局部地区,杜绝了全国性、大面积的流行,目标基本完成。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个地区围绕防治目标,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推进了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在资金的支持下,我国的疟疾从防治阶段走向了消除阶段,发病率平均下降了近50%,大部分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创造了历史最低水平。同时,在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的推动下,我国的吸血虫病也降低至历史最低水平。

2 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等社会和自然因素的改变,各地乃至全球的流动人口增多,寄生虫传播的条件逐渐出现了有利的转变,加上我国寄生虫防治的技术一直未有突破性的研究结果,为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挑战。食源性的寄生虫病从农村扩散到了城市,并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几乎每年都有食用猪肉而感染了旋毛虫病死亡的患者。贫困地区的虫媒寄生虫病未能达到有效控制,部分地区甚至出现过爆发的态势。罕见的寄生虫病与新发的寄生虫病不断的出现,为我国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寄生虫病的抗药性的风险也在增加,用药安全和抗性检测技术需要加强研究,寄生虫防治系统建设需要加快优化。

因此我国应该进一步的扩大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范畴,做到以人为本,科学防治,提高如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等的寄生虫病流行趋势高的地方的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实现我国医疗公共卫生均等化。

为了消除我国的寄生虫病,首先是要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加强相关科学研究的力度,特别是要注重加强寄生虫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之间的交流和落实转化,加强实现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科学技术支撑力度。目前我国寄生虫病研究主要是要将科学理论以及实验的研究的结论转化为现场治疗的技术、突破临床上新防治的关键技术、加强检测和预警工作。以上是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研究的工作重点。

在科学研究上,我国需要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水平,不断的加强寄生虫病防治的关键技术研究,突破现有的瓶颈技术,发展和研究创新技术,为临床防治提供有力的医用科学支撑。在医学上,我国需要加强医学技术在寄生虫病防治上的应用,积极使用新的防治检测工具,尽快推动临床技术的应用,将传统的寄生虫防治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鼓励和推动实用性产品和器械的研制与开发。建立强有力的科学专家团队,促进现代技术在临床寄生虫防治上的使用,将我国寄生虫病的防治科研成果进行大范围推广,对全球寄生虫病防治起到必备的贡献和作用。

3 结语

在具体的寄生虫防治工作上,应该将寄生虫防治工作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政策和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落实到实处。在寄生虫病流行度低的地区,应该以消除寄生虫病为目标,重点加强寄生虫病的监测和检测;在寄生虫病流行度低的地区,主要工作是控制和减小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以及程度,采用以控制传染源为主要目的的综合防治方法。寄生虫病的防治目前是与我国的医改工作捆绑,通过落实医改的总体发展思路,结合当地的公共卫生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项目,对寄生虫病的防治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以示范社区的方式带动整个地区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1]高庚渠,马威.几种肉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预防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1(12).

[2]雷正龙,王立英.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与主要任务[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01).

[3]崔晶,王中全,张红卫,韩化敏,卫海燕,晋雪香,李雍龙.旋毛虫DNA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4(02).

[4]张光明,李启扬.2006~2010年SCI-E收录的弓形虫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2(03).

S855.9

A

1004-7344(2016)36-0325-01

2016-12-9

猜你喜欢

食源性疟疾寄生虫病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论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的控制
夏季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2019 年世界疟疾日
——“零疟疾从我开始”
非洲“两苏”地区疟疾预防与治疗
鸭体内三种寄生虫病及诊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