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的临床预防对策分析

2016-07-13唐一笑

大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口病流行病学途径

唐一笑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 425000)

手足口病的临床预防对策分析

唐一笑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 425000)

手足口病是儿科中的常见传染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幼儿,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多见于夏秋两季,在流行季节,常常出现聚集发病的现象,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复杂,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范围流行。本文主要针对手足口病的临床传播途径与预防对策进行分析。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临床预防对策

手足口病是儿科临床的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复杂,目前尚无高效的根治措施,加强对症治疗、抗病毒是主要的治疗措施。对于手足口病,关键是预防,以下就针对手足口病的临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1 手足口病的临床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多见于夏秋两季,在流行季节,常常出现聚集发病的现象,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复杂,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大范围流行。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

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A组柯萨奇病毒(Cox-A)和埃可病毒(Echo)等,其中EV71感染最易引起重症病例,且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早期发现的肠道病原体类型主要为Cox A16型,1972年在美国又分离出EV71型。此后EV71感染与Cox 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该病的主要病原体。手足口病的发生没有地域性,世界各个国家都有手足口病爆发史,在2008年5月,我国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到丙类传染病中。在传播途径上,手足口病以粪口传播为主,易感人群如果接触患者咽部分泌物、粪便、被污染的奶具、玩具、毛巾等,就可能引发感染,此外,口腔器械消除不彻底或者医院交叉感染也是造成手足口病流行的重要原因。手足口病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中,在感染之后,抗体可在患儿体内存活较长时间,潜伏期约为2~7d。

根据手足口病的发病进针,可以将治疗过程分为四个方面,即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神经系统受累纠正、心肺衰竭治疗、生命体征的稳定等等。临床用药以抗菌药为主,如利巴韦林、青霉素、菌必杀、病毒唑等,再根据患儿的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近年来的研究显示,RNA干涉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利用沉默基因的表达诱导病毒分化,降低病毒的复制率。近年来还有学者成功研制出肠衣壳蛋白抗菌素药物,小分子肠衣壳蛋白疗法将是未来阶段下的重点研究方向。

2 手足口病的临床预防措施分析

2.1 加强传染源的管理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有发病者与隐性感染者,一般情况下,人体在感染病毒后,仅仅有少数出现显性表现,多数属于隐性表现,这种隐性感染是很难发现的,这就给手足口病的临床预防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需要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要加强幼托机构与感染家庭的防控,控制好感染源的蔓延。流行期间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作出诊断,散发时通常需要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疾病进行鉴别。病原学的检查是确诊疾病的主要手段,病原学上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细胞接种和乳鼠接种。但埃可病毒一般不引起乳鼠发病,多由脑脊液分离,粪便中不易检出。

2.2 注重传播途径的切断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粪-口、口-口的形式传播,也可以通过打喷嚏、咳嗽、飞沫等呼吸道传播模式,传染性非常多样,传染途径多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引起社区、幼儿园的流行,给临床防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此,在疾病高发季节,需要注意切断传播途径,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于该种疾病的知晓率,这也是降低手足口病发生率的有效途径。

2.3 加强易感人群的保护

手足口病多见于幼儿群体中,80~95%的患儿年龄不足4岁,人在受到手足口病毒的感染之后,无论是隐性感染还是显性感染,均可以获得到免疫力,手足口病的流行周期为2~3年。究其根本原因,只要是由于流行期出生的新生儿,对于手足口病免疫力较差,在易感者数量增加后,便容易大规模爆发。目前,对于手足口病病毒尚无特效药物,也没有可以应用于人体的疫苗,因此,政府需要发挥出主导作用,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家长的防范意识,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疾病预防监控,制定出完善的监控网络。此外,还要定期对医院相关科室中的医护人员进行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讲座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和责任意识;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加大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防治力度。

3 结语

手足口病的分布区域广泛,多见于夏季与秋季,预防手足口病需要多个机构的共同协作,加强健康教育、改善人生条件、做好易感人群的保护工作。同时,疾病控制部门要加强疫苗的研制工作,加强二级与三级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疾病大规模传播。

[1]徐敬,陆敏樱,童琦.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5).

[2]白爱宁,韩彦彦.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进展[J].首都医药,2014(24).

[3]任戈,刘静,景旭斌,孙超.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对策[J].生物技术通讯,2013(05).

[4]刘民,刘 闯.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07).

R725.1

A

1004-7344(2016)36-0321-01

2016-12-7

猜你喜欢

口病流行病学途径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