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2016-07-13余积旺黄清林

大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淡水原位异位

余积旺 黄清林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王宅水库管理局)

浅谈中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余积旺 黄清林

(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王宅水库管理局)

自我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以养为主”已经成为指引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方针,这使得淡水养殖行业在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我国淡水池塘在养殖期间采用的高投饵率、高密度、高换水率的养殖方案已经对我国养殖场的内外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我国淡水池塘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对此,本文以淡水池塘养殖为立足点,通过对其环境问题的分析,从而就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展开研究。

淡水池塘养殖;环境问题;对策

前言

我国淡水池塘采用的集约化养殖方式排放出的废水,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加剧周边水域富营养化的程度,导致淡水池塘养殖在我国的发展遭遇到了一大瓶颈。虽然国内外相关的专家学者大力研究修复池塘生态环境的各项技术,且这些技术的使用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每项技术都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建立生态型的池塘养殖模式,细致分析当前池塘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后在结合这些问题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推动淡水池塘养殖长远发展。

1 传统池塘养殖存在的问题

1.1 池塘水体的富营养化

随着近几年我国水体富营养化这一问题的日益严重,围栏和大水面围网养殖等政策的执行,使池塘养殖这种模式在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占据的比例也在不断的提升。按照我国在2010年统计的有关中国渔业养殖发展的相关数据支出,吃糖腌制面积占据了淡水养殖面积的43%左右,且这一数据比例还会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提升与执行力度的加深,而获得大幅度提升。但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大面积施行,则必然会对周边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池塘养殖模式开始施行,至今其采用的仍旧是进水渠、池塘和排水渠相结合的养殖模式。随着我国池塘养殖水平的提升和单位水体载鱼能力的提高,使得大量饲料被投入到池塘中。而鱼种类和总量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池塘内鱼类代谢物量增加,造成池塘的内源性污染愈发严重。此外,池塘养殖期间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也在会直接导致周围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逐渐加深。

1.2 养殖池塘内氮失衡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养殖池塘水体中氮和磷的总量已经达到了富营养化的相关指标,但池塘水体中参与池塘初级生产活动的有效磷含量不足。在pH值在7.5~8.5之间的池塘水体中,氮溶解度相对较低,极容易被水体内重金属综合或者是被池塘底部的淤泥吸附。当期那我国池塘养殖期间对氮含量高的有机肥的使用要远远高于含磷有机肥,这使得氮失衡成为阻碍池塘养殖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在池塘养殖期间,鱼类排泄物和残留的饵料是造成池塘水体污染的根本原因[1]。从养殖池塘水体中的碳循环过程能够发现,水体中硝化系统的硝化速度相对较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比较高,而浮游生物的生长对硝酸盐含量的要求较高,这使得池塘后期的水质状况相对较差。因此,氮失衡已经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重要池塘环境问题。氮失衡所带来的危害是内外两个层面的。在内部污染方面,会造成鱼类体内排泄系统和代谢系统失衡,造成过量活动或失去平衡,极易发生昏迷或死亡现象,这对于依靠产量取胜的淡水池塘养殖来说可谓是致命打击。在外部污染上,由于高换水率所排放出来的富营养化水体和氮失衡水体,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将会加剧大范围内的水体污染,成为大环境内环境污染的主因,同时对于工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长期的恶劣影响。因此面对以上这些淡水池塘养殖环境问题,养殖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成为了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与重点。

2 解决养殖池塘环境问题的措施

2.1 应用原位和异位修复技术

就目前来看,修复池塘生态养殖环境的技术主要可以被划分成原位修复与异位修复这两种。其中,原位修复技术是通过在池塘水体的上层栽种水生蔬菜和其他累积能力强的植物,构建出生物浮床;在水体中层投放一定量的生物,以便为水体中推动硝化作用进行的有益微生物提供一定范围的固定生长场所,促进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快速生长与快速繁殖,从而强化养殖池塘中的水体氮循环;在水体的下层投放贝类和螺丝等其他水生生物,促进对池塘中营养物质的多层次利用等[2]。这一修复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池塘中多余营养物质的生长提供新环境,稳定池塘水质,有效降低养殖期间的污染物产排系数。异位修复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将池塘中的的废水排到池塘外,引入一定的净化单元来对其进行净化处理,而经过处理后的水,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循环使用的方式来继续养殖鱼类。目前,原位修复是以“鱼菜共生”为主要代表,通过利用人工,构建生物浮床的方式来净化水体,为池塘养殖增加额外的经济效益。而异位修复则是以利用循环水养殖为代表,通过将养殖废水排放到人工湿地的方式,借助湿地的净化作用,为池塘养殖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支撑。从本质上来看,无论是异位还是原位,其主要共走原理,就是寻找出一个池塘水体氮循环的新出路。

2.2 生态合作养殖的施行

鱼类养殖人员可以在池塘水体的上层种植一些蔬菜,将养殖期间产生的废水排入到人工制作的湿地之中,结合异位和原位两种修复技术,建立起生态型的合作池塘养殖模式,是当前解决我国池塘养殖行业环境问题的一项有效途径。从生态意义上来看,将蔬菜种植在池塘的水面上,能够有效的降低池塘本身的产排污系数和利用人工来构建湿地时的工作负担,减少池塘周边的湿地面积。从积极意义上来看,可以利用蔬菜的收入来抵消一些构建人工湿地时的经济支出,维持整个生态养殖模式内的收支平衡。就目前来看,我国相关部门在解决池塘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时,如何确保池塘养殖经济效益不会受到较大的损害,是其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也是阻碍我国池塘养殖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3]。生态合作这种养殖模式的提出,不仅能够将现代化的水产科技全面应用到池塘养殖中,还符合国家水产业现阶段大的发展趋势,冲破池塘养殖当前遇到的瓶颈,促进淡水池塘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两种生产模式的优缺点,新的淡水池塘生态合作养殖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新的生态模式是将两种技术模式加以结合,通过建立生态合作模式来解决淡水池塘养殖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可以说是两种技术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从其生态意义上来看,这种模式既能通过种植与养殖的结合降低水体污染系数。增加额外收益,同时降低净化负担,提升空间范围内应用的可能性和操作性。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存在,使得我国池塘养殖的内外环境已经因此受到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成为制约池塘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养殖人员和相关政府部门应当针对养殖环境修复这一问题中包含的原位与异位环境修复技术存在的优势和缺点,结合不同淡水池塘存在的养殖问题等,对相关修复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从而制定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推动淡水池塘养殖行业在我国稳步发展,进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1]宋超,孟顺龙,范立民,等.中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2,26:89~92.

[2]耿瑞,周状,岳冬冬,等.我国淡水池塘养殖投入产出分析与发展对策[J].渔业现代化,2016,02:82~86.

[3]林兴榕.淡水养殖池塘标准化建设改造经济效益分析[J].水产养殖,2014,06:29~33.

X714

A

1004-7344(2016)36-0241-02

2016-12-4

猜你喜欢

淡水原位异位
不简单!一口普通的淡水虾塘,他们竟能做到亩产2000多斤,获利3万多/亩
鲸豚趣多多之它们爱淡水
跳到海里喝淡水
未培养微生物原位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自发型宫内妊娠合并异位妊娠1 例报道
米非司酮结合MTX用于异位妊娠治疗效果观察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中西医联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8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6例
BAMO-THF共聚醚原位结晶包覆HM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