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挑战与新机遇
——公务员遴选考试考情分析
2016-07-13海波,张现龙
新挑战与新机遇
——公务员遴选考试考情分析
从2016年起,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出现了一个新变化,中央机关的招考不再面向在职公务员及参公单位工作人员。鉴于国考的导向功能,可以预见各地省考将会陆续效仿。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叹生不逢时者有之,怨政策善变者有之,哀无先见之明者有之,悲进步无门者有之。殊不知挑战与机遇伴舞,哀怨与福音共生,政策为基层公务员关上一扇窗的同时,敞开了更大的一扇门——遴选。
一 政策试点由来已久,遴选思路渐趋成熟
公开遴选,是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遴选考试有自身的发展轨迹和历程,相关政策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先行先试阶段
2009年,一些省市就“试水”从基层选择公务员进入上级机关工作(主要代表省市有青海、银川、上海、深圳等),成为第一批施行遴选公务员政策的地区;2010年,重庆、湖北、江苏、河南等省市开展了公开遴选的试点工作。遴选工作的开展受到普遍好评,甚至被认为是选人用人制度的一项创举,更重要的是产生良好社会影响的同时,工作效果也非同凡响,这些试点为全面遴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经验。
(二)中央国家机关试水遴选
2010年初,时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提出要“积极推动上级机关面向下级机关和基层一线遴选优秀公务员”。2010年8月12日发布《2010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决定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开展公开遴选试点工作,从省级以下机关遴选优秀公务员到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从而谱写了遴选考试的新篇章,开启了选人用人的新纪元。
(三)公开遴选制度形成
2012年3月1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发布的《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中要求“建立来自基层的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优化领导机关公务员队伍来源和经验结构,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意味着中央机关公开遴选考试强调制度化,步入常态化,公开遴选成为中央机关选人用人的一条重要途径。2013年1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标志着公开遴选公务员工作步入常态化开展、制度化推进阶段。
二 遴选规定历经考验,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遴选的相关规定体现了稳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2013年《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强调遴选机关要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任用原则,以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方式,结合岗位需求,从应试者中选拔能力素质与职位要求相适应的优秀公务员。《办法》明确规定遴选坚持考试和考察相结合,并对报名、资格审查、考试、组织考察、决定和任职的程序进行了专门规定。在上述规定中充分体现了规范化的要求。
一是明确了遴选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虽然看似笼统,实际上是严格意义上的高门槛。被遴选的公务员对原则性要求的符合,主要是基于在原单位工作中的表现,实际上也就变相提出了苛刻的门槛。
二是规范了遴选程序。明确了遴选方式,并对相关工作环节的程序进行专门规定,通过程序上的正当性保障竞争的有序性,以利于营造健康的、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三是确定了选人目标。结合岗位需求,从应试者中选拔能力素质与职位要求相适应的优秀公务员,真正实现人岗匹配。
如果说规定的内容总体上相对稳定,其指导思想却是与时俱进的。2015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公务员法、《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和《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有关规定”。这说明,开展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工作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三 测查要素相对完善,考试题型具有规律
遴选考试的测评要素主要包括公共科目测评要素和专业科目测评要素,而涉及的具体题型则在变化中有其自身的规律。
(三)品牌意识和行动缺少持久力导致轻重失衡。品牌是持久实践的产物,持久的探索和完善方可铸成品牌。品牌的标准有哪些?我们可否作这样的基本概括——业内认同、认可并支持;引起社会关注,吸引公众参与;党政满意。这三条指向三个侧重面,目标是育品牌、打品牌,凸现文艺界人士的主体地位和创新智慧。而现实是,绍兴的文艺品牌不多。其原因在于较大程度存在“品牌意识不强,今年办了,明年再说,活动缺乏示范性”、“重活动组织,轻谋划和总结提炼”、“重活动,轻原创”、“活动组织各自为政,统筹力度不够,活动资源在地域、时间上分布不平衡”、“重本级轻基层,重运行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等失衡问题,必须加以思考,逐步改良和完善。
(一)公共科目测评要素(共性)
1.理论素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对理论素养的考察,除了直接体现为客观题,一般会结合具体材料融合到问题中。比如2012年山东遴选考试的写作题,材料给出了关于科学发展的论述,要求写一篇“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主题文章。
2.公共知识素养。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应用的能力。
3.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比如:(2011年-安徽省直机关遴选)试题
【背景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如有特殊需要,必须经原公布的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进行其他建设工程,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近日,省文物局接市文物局报告:群众举报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未经批准施工建筑物,但文物本体未破坏。市文物局已协调当地政府,责令停工。省文物局主要领导批示业务处室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理。
【作答要求】你作为承办处室的工作人员,处长要求你提出妥善处理此事的初步设想,不超过300字。
【测评要素】考察依法行政能力
(2012年-广东省发改委遴选)试题
谈谈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分析】考察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认识和思路。
【测评要素】政策法规水平(法律法规、中央政策和地方实际)
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题型为案例分析题、论述题、辨析题、策论文等。
5.文字表达能力。以规范、准确、简练、清晰、严密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测试内容多为《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常用公文、讲话稿、评论、倡议书等实务文书。比如:
(2012年-河南省直机关遴选)试题
一份关于公共场所禁烟的材料,其中涉及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谢建平当选院士所引发的争议,要求就此写一篇评论,不少于500字。
(2012年-湖北省某市市委组织部遴选)试题
某省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即将拉开帷幕,为了维护公平的考试环境,缓解面试人员的心理压力,招考部门通常会将面试考生集中到一定区域。
请你以招考部门负责人的名义写一篇缓解面试考生心理压力的领导讲话稿,供领导参考,不超过800字。
(二)专业科目测评要素(共性)
1.专业知识素养。对选拔职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2.专业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有关专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及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3.专业管理能力。根据选拔职位要求,运用专业管理知识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选拔职位需要的其他相关能力。该项具体测评要素根据不同职位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四 分级分类模式既定,人岗匹配趋向凸显
《2012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公告》(以下简称《公告》)中明确了遴选公务员职务层次、职位类别,并对考试内容作了清晰的界定。
在分级方面,公开遴选的职位包括处长、副处长、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和科员5个层次,遴选笔试科目主要包括案例分析和对策性论文。具体为:正处级领导职位考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A类),副处级领导职位考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B类),主任科员职位考案例分析(C类)。
案例分析是围绕一定的考查目标和要求,以文字、图、表等形式向考生提供一段比较典型的场景或背景资料,要求考生在阅读分析给定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政策理论,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经验,考察考生利用理论政策分析和处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考查考生是否具备相应岗位要求的能力、素养的考试方法。其中,政策性论文是要求领导干部从宏观层面、战略高度把握系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对领导干部更高层次的要求。正处级和副处级均考案例分析与对策性论文科目,但试卷内容不同,根据担任工作的职责和内容不同,考察的侧重点不同,并且A类试卷难度相对更高。根据《公务员法》规定,主任科员属于非领导职务,其工作内容大多是执行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所以并没有考对策性论文科目,仅考案例分析。
在分类方面,对报考正处级领导职位、副处级领导职位、主任科员职位的考生采用不同试卷,分别测试报考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报考不同职务层次,考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也存在差异,由于正处级领导处在比较重要的岗位上,对其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副处级领导职位、主任科员职位依次递减。这充分体现了“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真正实现公务员遴选人岗匹配的要求,把岗位需要和实际能力摆在突出位置,使测评内容符合针对性特点。
五 结语
我国公务员人数已经超过700万,大部分供职基层单位,保守估计超过百万的年轻公务员有参加公务员遴选意向,基层年轻公务员大多经过公开选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因此相较于普通公务员的考试,公务员遴选考试的规模虽相对较小,但是竞争压力丝毫不亚于前者,且公务员遴选政策日趋明朗、稳定,规模会逐步扩大,成为基层公务员“向上流动”非常重要的通道。以四川为例,省直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的报考情况非常火爆:2015年,四川26个省直机关、74个职位共拟面向基层公开遴选104名公务员(参公管理人员),共吸引了7436名基层公务员参加考试。其中,省民宗委干部人事处干部人事工作职位竞争比达526︰1。如何直面挑战、抓住机遇已成致力于参加公务员遴选的干部面临的全新课题。
(华图教育 海 波 张现龙)
本栏责编:何一乐 孙爽
E-mail: ssbghy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