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简方案框架内几种语言的时态短语和静词化短语
2016-07-13木再帕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木再帕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最简方案框架内几种语言的时态短语和静词化短语
木再帕尔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时态短语、形容词化短语和名词化短语是在不同类型的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结构形式。其中,形容词化短语和名词化短语概括称为静词化短语,相当于传统语法的形动词和动名词。在以往大部分语法著作中的研究模式只停留在表层的平面解释,从未涉及到其深层结构。文章运用生成句法的最简方案理论,主要探讨汉语、维吾尔语、英语等类似情况,并分析它们的异同。
关键词:最简方案理论;时态短语;静词化短语;汉语;维吾尔语;英语
一、参数设置
在汉语和英语及许多其他语言中,动词、前置词、形容词等出现在其补足语之前,因此我们可以说汉语和英语是中心词在前的语言。然而维吾尔语的中心词始终出现在它们的补足语之后,故我们称维吾尔语为中心词在后的语言。在下例中可以看到这三种语言的区别:
(1)Close the door!
(2)关门!
(3)Išik-niyap把门关上!
门-ACC关
在上述例(1)(2)中,中心动词close与“关”出现在补足语the door和“门”之前。然而,维吾尔语的词序与此恰好相反。在例(3)中,中心动词yap“关”出现在它的补足语išikni“把门”之后。若我们知道汉语和英语中,中心词在前;维吾尔语中,中心词在后,则可根据补足语的位置来设置中心词,并成为语言出现区别的一个参数。
然而,一个中心词在前的语言中,所有中心词不一定始终出现在补足语之前。属于这种类型的有些语言中的一部分中心词出现在补足语之前,产生中心词在前的结构;又有一些中心词出现在补足语之后,产生中心词在后的结构。德语正是属于这种类型的语言,即在德语中,介词、冠词和导句词出现在补足语之前,而助动词和主动词出现在补足语之后。①如下例所示:
(4)a.Hansmussstoltzaufseinermuttersein.
汉斯一定为他的母亲感到自豪。
b.Hans muss auf seine mutter stoltz sein.
汉斯一定为他的母亲感到自豪。
c.Ich glaube dass hans die aufgaben lösen muss.
我相信汉斯解决了这个问题。
d.Hans geht den fluss entlang.
汉斯沿着河走。
e.Hans muss den aufgaben lösen.
汉斯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从(4)a-e可以看出,德语中的中心词可以出现在补足语之前,如a和d,其中中心词stolz“骄傲”和geht“走”出现在补足语auf seiner mutter“为他的母亲”和den fluss“河”之前;也可以出现在补足语之后,如b、c和e,其中中心词stolz“骄傲”和lösen“解决”出现在其补足语auf seine mutter“为他的母亲”,aufgaben“问题”和den aufgaben“把问题”之后。德语中的这种情况可以为我们解决其他语言中的同类现象提供理论依据。中心词偶尔出现在补足语之后的这种现象在汉语中虽然不是很普遍,但也部分地存在,即汉语中的一些中心词出现在补足语之后,也能构成中心词在后的结构。如马建忠先生在所著的《马氏文通》“名字诸式”里谈到名词的构成问题时,提出了“前加”和“后附”的构词形式。如“多行不义”中的“不义”指“不义之事”,“不”字即为“前加”;《论语》所称的“仁者”“知者”中的“者”即为“后附”。这里的“后附”就是处于中心位置,构成自己短语的那一成分。我们在汉语名词化和形容词化的结构中也能看到中心词在后的结构。本文中我们将具体讨论这种类型的结构。
二、时态短语
英语中,句中的各种语类和短语合并在一起,最后形成时态短语。时态短语就是我们传统上所说的句子。在时态短语中,我们必须遵守:中心词原则,即每个句法结构均为一个中心词的投射(Headedness principle: every syntactic structure is a projection of a head word);双分法原则,即每个句法结构均为双分枝结构(Binarity principle: every syntactic structure is binary-branching);扩展投射原则,即一个定式时态成分必须扩展到一个时态短语投射(Extended projection principle: a finite tense constituent must be extended into a TP projection.)。按照这些原则,英语中的We are trying to help you和The chairman has resigned from the board,最终会形成以下结构(见图1、2)。②
图1 英语时态短语结构示意图a
图2 英语时态短语结构示意图b
维吾尔语的完整句子一般会有时态和人称特征。由于时态成分处于核心位置上,作为其投射的句子最终形成时态短语,即TP(tense phrase)。无论时态人称成分出现与否,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完整的句子就是一个时态短语。另一方面,维吾尔语的格特征很明显,句子主语、宾语和由名词性成分构成的状语都带有格成分。因此,根据主语源自动词短语内部的假设,当动词短语和一个时态成分合并时,其内部的主语为了获得主格,从VP内部的指示语位置随之移到TP的指示语位置,这样主格也能得到核查。
(5)Män kitab-ni oqu-dum我书-ACC读-PAST.3sg我读了这本书。
例(5)中所形成的时态短语可用树形图作如下表达(见图3)。
图3 维吾尔语时态短语结构示意图
有时时态成分虽然不出现,我们凭语感也能感觉到它的存在。根据英语和维吾尔语的语言情况,我们同样可以假设汉语中的句子也是一个时态短语,只不过不存在像维吾尔语那样主语为了得到主格而移到句首的问题。我们也没必要硬套以上的理论假设说汉语的主语也是源自动词短语内部的。一般情况下,表示时态的T可以以零形式出现(见图4)。
图4 汉语时态短语结构示意图a
T的位置上也可以出现表示时态的成分(见图5、6)。
图5 汉语时态短语结构示意图b
图6 汉语时态短语结构示意图c
汉语中的时态位置可以比较自由,表示时态的成分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而维吾尔语的情况与此相反。若维吾尔语中时态和人称成分不出现,那句子就不合语法。
三、名词化短语
1970年,乔姆斯基在Remarks on nominalization一文中提出英语的三种名词化形式。③它们分别是gerundive nominals“动名词性名词化短语”,derived nominals“派生的名词化短语”和中介类型。中介类型就如gerundive nominals“动句词性名词化短语”,都有-ing成分,但它的很多特征与derived nominals“派生的名词化短语”相似。如:
(6)a.John’s riding his bicycle rapidly(gerundive nominals).
b.John’s decision to leave(derived nominals).
c.John’s refusing of the offer(中介类型).
实际上,上例中处于核心位置的动词均为动词或动词短语的名词化形式。gerundive nominals“动名词性名词化短语”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却能展现一个句子的所有特点。而derived nominals“派生的名词化短语”在词典中作为一般的名词来列出来。因此,动名词性名词化短语和中介类型的名词化短语更接近我们一般讨论的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名词化短语。
与英语的名词化短语相比,德语也有三种名词化策略,它们是:
(7)Root- en + genitive:Das Heilen der Wunde
the healing the wound-gen
伤口治愈-领属格
(8)Root-en + accusative:Das eine Wunde Heilen
the one wound-acc healing
疾病-宾格医治
以上两例意均为“伤口的治愈”,在这两个形式中,名词化短语明确地展现动词特征,即它们是动词性名词化短语。领属者和从属者通过曲折变化的领属格和宾格成分来结合。格变化体现在例(7)的定冠词der和例(8)的定冠词das上。
(9)Root-ung + genitive:
Die Heilung der Wunde
伤口的治愈
在外部使役者实施的动词被名词化的这种结构中可以不出现外部使役论元。因此这种名词化有被动意义。例(7)也可以有这种解释,即这些例子都蕴含“伤口被医生医治”的事实。④
维吾尔语中一般用-š,-mAK,-GU三种成分来进行名词化,这些成分缀加在动词短语上,形成相应的名词化短语。除此之外,-liK成分缀加在形容词性短语上也能构成名词化短语。与英语名词化短语相比,维吾尔语名词化短语中动词使役论元不出现;又与德语名词化短语相比,维吾尔语名词化短语具有主动意义,被动结构在动词短语上缀加被动成分来形成,这是另一回事(见图7)。
图7 维吾尔语名词化短语结构示意图
维吾尔语中,名词化短语的主语与主句主语是同一个成份。拉德福德(Radford)曾经提出VP-internal subject hypothesis“主语源自动词短语内部假说”。按照此假设,下图名词化短语内部的VP底下的名词第一步移到T'底下的VP的指示语位置,然后再一次移位,移到TP的指示语位置。即当名词化短语一与动词合并,名词化短语中的使役论元立即移出原位,移到VP的指示语位置(见图8)。
图8 维吾尔语主语源自动词短语内部假说示意图
从上图中可看出,N(tursun)原来在名词化短语之下,后来移到名词化短语之上的VP的指示语,最终移到TP的指示语位置,在移出来的位置上留下语迹。语迹和空位反过来又由TP的指示语位置来得到解释。
汉语中的名词化短语没有明确的表达形式,一般以零形式-ø来表达。汉语中形成名词化短语的成分当然不像维吾尔语的附加成分,而是一种丢失的“后附”字。比如在“这本书的出版”这一短语中,“出版”一般被理解为动词,或者有条件地带有名词意义的动词。这种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因为,动词作为与名词相对立的一种语类,一般不会出现在名词的位置上。那唯一的解释是“出版”在这儿具有名词的性质。换句话说,该动词在这个位置上名词化了(见图9)。
图9 汉语名词化短语结构示意图
虽然拉德福德(Radford)提出了主语源自动词短语内部假说,但他在以后的著作中好像放弃了此理论。就如以上的德语例子,汉语的名词化短语要求使役者,因此一般在名词化短语内的使役者位置上留下空位(见图10)。
图10 汉语TP内名词化短语结构示意图a
图10中,N下的e由TP下的“我”来控制。但是该空位不一定由主句主语控制,也可以由其他的使役者来控制(见图11)。
图11 汉语TP内名词化短语结构示意图b
从图11可看出,此时N下的名词不再由TP底下的“我”来控制。而维吾尔语中很难想象NOMLP的VP下出现与TP的主语不同的另一个使役者。
四、形容词化短语
形容词化短语是动词短语的一种形容词化形式,其功能相当于英语中的关系从句(Relative Clause),在维吾尔语和土耳其语中根据实际情况被作为短语来处理。它修饰名词性短语,但是没有Wh移位或导句词。
(10)维吾尔语:[Beš-i-da šäp-kä bol]-γan]qiz
头-POSS.3sg-LOC帽子是-ADJL女孩
土耳其语:[Baş-ın-da şapka ol]-an]kız
英语:The girl who has a hat on her head.
汉语:头上带有帽子的女孩
在上例中可以看出,维吾尔语和土耳其语的形容词化短语在动词短语上缀加-an 或-γan成份来形成,其作用相当于英语例子中who引导的关系从句。比较例句,我们可以看出阿尔泰语系语言与其他语言在结构上的异同。
就维吾尔语来说,形容词化短语起修饰作用时被修饰的名词从原句中移出来,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语位置上,在原位留下一个空位。即维吾尔语的关系短语是空格型的。被修饰的名词必须从原位中移出,放在中心语(被修饰)位置上。
(11)Oquγu i-lar tekst yadla-di.
学生-PL课文背-PAST.3sg
学生们背了课文。
例11是有时态和人称成分的一个完整句子。通过关系化其主语和宾语,可以形成如下形容词化短语:
(12)a.[eitekst yadla]-γan]oquγu ii-lar
课文背-ADJL学生-PL
背课文的学生们
b.[oquγu i-lar eiyadla]-γan]teksti
学生-PL背-ADJL课文
学生们背的课文
(12)a的形容词化短语可用树状图表达(见图12)。
图12 维吾尔语形容词化短语结构示意图
汉语虽然是中心词在前的语言,可其关系短语的结构同维吾尔语相似,即被修饰的名词从原位中移出,放在中心语(被修饰)位置上。如“孩子看书”这个句子通过关系化其主语和宾语可以形成:
(13)a.[ei看书]的]孩子i
b.[孩子看ei]的]书i
“孩子正在看书”也以同样的方式形成:
(14)a.[ei正在看书]的]孩子i
b.[孩子正在看ei]的]书
从上例可知,汉语中的形容词化或关系化成分以“的”的形式出现,由于该成分不像维吾尔语的同等形式那样具有词缀的性质,故我们可以称之为形容词化或关系化词。这里需要说明“的”的两个作用。第一,起领属格的作用。维吾尔语中领属格一般以词缀-niŋ来表达。它缀加在名词性短语上,形成格短语KP,除格成分外,还有九个不同功能的格附加成分。而汉语中“的”的作用正好与维吾尔语相似,却又没有其他类型的格成分,因此将“的”构成的格短语在文中作为领属格短语来处理,如“这本书的出版”中的“的”与名词短语“这本书”合并,形成领属格短语GENP“这本书的”。此外,拉德福德(Radford)将英语中与“的”相似的成分‘s称为genitive case,即领属格,并说genitive DPs is DPs which carries the genitive case suffix‘s。⑤笔者认为,第一,汉语中的“的”也是领属格成分;第二,“的”起关系化作用。这就是本文讨论的焦点。与英语关系从句相比,汉语的关系从句也像维吾尔语的关系从句那样是空格型的(见图13、14)。
图13 汉语形容词化短语结构示意图a
图14 汉语形容词化短语结构示意图b
五、结语
本文在生成语法最简方案的框架内对比研究不同类型的语言中的参数设置、时态短语、形容词化短语和名词化短语,发现并解决了以下若干问题:
首先,中心词在前的语言中也有中心词出现在补足语之后的情况。中心词始终出现在补足语之前的这种说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分析一些德语例子,我们窥视了汉语中类似的参数设置,并确认了汉语中也存在中心词位置出现在补足语之后的情况。
其次,通过简单分析汉语、维吾尔语和英语的时态短语,我们发现汉语的时态短语与英语的相似,与维吾尔语不同。这主要归因于汉语的语序与英语相似,却不同于维吾尔语。
第三,作为姊妹语言的英语和德语的名词化短语有相似,也有差异;而在语序与英语相似的汉语中,汉语名词化短语的结构反而与维吾尔语相似,与英语不同。
最后,通过交叉比较汉语、维吾尔语、英语和土耳其语的形容词化短语,我们呈现了阿尔泰语系语言与其他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并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展现了汉语和维吾尔语的异同。
附录:
本文常见的缩略语
3.SG ADJL D GEN K LOC NOML P POSS PP T V第三人称单数形容词化成分冠词领格格地点格成分名词化成分介词从属成分介词短语时态成分动词ACC ADJLP DP GENP KP N NOML P PAST POSSP PRN TP VP宾格成分形容词化短语冠词短语领格短语(“的”字短语)格短语名词名词化短语过去时从属短语代词时态短语动词短语
注释:
①②Andrew Radford. Minimalist Syntax: Exploring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30-32,70,72,84.
③Noam Chomsky. Remarks on Nominalization. R. Jacobs and P. Rosenbaum(eds.),Readings in 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Ginn,Waltham,MA,1970: 184-221.
④Alexiadou,Artemis & Florian Schäfer. External Argument Realization in Nominalization. University of Stuttgart,SFB 732 Colloquium. 2006.
⑤Andrew Radford. Syntactic Theory and the Structure of English—a Minimalist Approa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448.(拉德福德:《最简方案:句法理论与英语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1]Alexiadou,Artemis(Editor). The Syntax of Relative Clauses [M].Philadelphia,PA,US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0.
[2]Frederick J. Newmeyer. Some Remarks on Roeper's Re
marks on Chomsky's‘Remarks’: A comment on Tom Roeper: Chomsky’s Remarks and the transformationalist hypothesis[J/OL].http://www.skase.sk/Volumes/JTL03/index. htm.2016-04-16.
[责任编辑]:马梅
An Analysis of Tense Phrases and Substantivized Phrases in Several Languag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Theory of Minimalist Program
Abstract:Tense phrase,adjectivalized and nominalized phrases are universal structur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languages in the world,among which,nominalized and adjectivalized phrases—roughly equivalent to participles and gerunds in traditional grammar—are collectively called substantivized phrases(SUBSP). In previous researches,only the surface structures of these phrases are discussed,yet their deep structures are hardly ever mentioned. This paper,by employing the theory of Minimalist Program,trie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se structures in Uyghur,Chinese and English.
Key words:Theory of Minimalist Program;TP(tense phrase);SUBSP(substantivized phrase);Chinese;Uyghur;English
Muzappar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081)
中图分类号:H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67(2016)02-044-08
收稿日期:2016-02-08
作者简介:木再帕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民族语文》编辑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