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研究
2016-07-13赵锡南
赵锡南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研究
赵锡南
(黔南州高车水库管理处 贵州黔南州 558000)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农村饮水设施经历着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分散到集中,从简陋到逐步规范的历程。城乡供水差距逐步缩小,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上依旧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就如何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提出了一些措施,希望为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带来一些参考。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
1 引言
如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发挥效益是我国水利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相关部门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与管理方面做了许多探究,但是由于工程的性质以及饮用水对象的影响,使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和监督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2 农村饮水工程建后的基本情况
由于农村的环境较为特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规模不一、管理模式多样。管理较为困难,许多地区的农村饮水工程都出现了权责不清、管理不到位、机构不健全等情况。尤其,由村组自行管理的农村饮水工程只有1~2人管理,管理者多是没有经过培训的农民。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村居民承受水平有限,水费征收困难,再加上农村各地区政府财政有限,并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补助,很多需要维修的工程和更换的设备都由于安全不足,而无法进行维修和更换,直接影响了工程效益。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选择
3.1 专门管理模式
集中式供水工程由专门的供水机构管理,使用的管理模式较为专业,管理水平相对较高。此种模式管理的城乡供水管网延伸工程、规模较大集中式供水工程等基本能做到统一管理、统筹调度、及时维修,做到盈亏互补、平衡发展。对资源进行统筹调度,对水质的监测,对管理制度的建立、水价的核定、人员的培训进行统筹安排,保障工程的长效性和安全性。
3.2 集体管理模式
集体管理模式:第一种是由村委会与居民共同组建一个用水管理小组或供水协会,来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全面落实农村用水管理小组的各项工作,明确规定哪项工作由谁负责,做到权责清晰,同时产权管理机制比较灵活,收费合理,资金有保障,可以全面的解决供水工程“缺位”的有关问题,并且也保障了工作人员配备充足的维修项目经费。第二种是由村民小组或管理单位开展管理工作。通常都会选择项目所在村中作风良好、责任心强、办事公正,并且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村民,负责管理和维护日常供水设施。第三种方法是由村民小组委员会公共组织招标,将供水工程承包给在当地信誉度较高、有广泛群众基础并愿意从事这项公益事业的企业进行管理和建设,这样既可以保障管理者与投资者划清管理权限,也可以保障项目工程的资金来源。
3.3 层次化管理模式
层次化管理是由专业的供水机构对供水工程进行管理。无论是饮用水的经营权,还是所有权,都明确规定出具体职责,二者可以做到各尽其责。明确规定出村级供水管理小组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具体负责村内的网络管理、收缴水费、维修供水管道等,并且严格按照制定的用水公约、规章制度向专门管理供水机构申请用水,并缴纳出所用的水费。这种管理模式既可以扩大供水的范围和供水规模,也可以更加方便灵活改造村级延伸管网,在节约资源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供水效率。
3.4 自管管理模式
自管管理模式是村民自己建造、自己使用、自己管理饮用水的方式,自管管理模式一般被用于分散型的供水工程中。该种模式下的供水工程一般是由村里居民自己建造,建设完毕后的供水工程在运行时需要本村居民自己进行管理,通常情况下,国家以及当地的政府部门都会给予相应的补贴和指导,从而解决居民数量小的村庄的饮用水问题,另外便于居民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施工。村民享有自行建造供水工程的使用权,该权利的行使时间通常是在工程完工并且成功投入运行后,与此同时,供水工程在日后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维护等工作也应当由受益村的村民负责。采用自管管理模式的供水工程不需要达到很高的建设标准,相应的,其日常维护难度较低,但是这一类型的管理模式仅适合人口数量较少的小型饮水工程。
4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4.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为了有效的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部门,对农村的供水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制定相关的供水管理方法,从而形成一个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机构。从根本上杜绝建管脱节、重建轻管的现象的出现。
为了改善农村饮用水的现状,政府相关部门要在保证政府投资到位的前提下,鼓励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相关部门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水资源保护意识,并开展讲座让村民明白饮用污染水的危害。引导群众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投入人力、财力和物力,加强对投资资金的管理,保证专款专用。由财政部门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保证资金真正的被用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去,从而保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开展。
4.2 加强水质管理力度
对于水质要进行定期的检测,保证水质达到国家饮用的标准,防止出现新增的水污染源,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水源地严禁出现各类工程、工业项目,对于一些已经对水造成污染的厂矿企业,要责令是进行整改,并缴纳补偿金和罚款同于污染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4.3 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供水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供水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因此,供水单位要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员充分认识饮水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农民群众饮水卫生习惯,树立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理念,提高自觉维护工程的意识,使农村饮水供水水质达标和工程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提高。
4.4 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和水费征收体系
要保证工程效益最大化就必须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工程水价,并且保证水费可以定期足额的收取。任何工程都要实行计量收费、有偿供水、自负盈亏、独立经营。通过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实地调查和研究制定一个统一的水价,并且要在县级物价部门批准之后才可以执行。要设专户管理水费收入,主要用于供水工程的维修、改造、管理、更新、集体福利基金等项开支。主动推行“水价、水费、水量”三公开,全力增加水费实收率。
4.5 解决饮水工程归属问题
饮水工程的产权一般是归属于出钱建设者,由国家投资建设的饮水工程归国家所有,由水利局负责经营和管理,而如果饮水工程是由集体出资建立的则归集体所有。因此,为了提高集体出资建立的饮水工程的管理水平,则可以建立一个管理组织来代表集体对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如果饮水工程是由个人建立,则政府在为其提供资金扶持之外,还要为其规定水资源的收费标准和服务管理。
5 结语
我国的农村安全饮用水问题影响极大,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有效的提高了农村居民的饮水质量,保障了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但是,受资金、技术和区域限制,我国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运营与管理上依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资金投入,加强对村民的水资源节约教育、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明确农村饮水工程的归属问题,从而提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水平,改善农民饮水质量。
[1]郭元.酒泉市肃州区清水河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思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36~37.
[2]沈涛,曾建军.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82~84.
[3]刘成祥,刘新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J].湖南水利水电,2012(1):64~66.
S277.7
A
1004-7344(2016)27-0116-02
2016-9-11
赵锡南(1986-),苗族,贵州锦屏人,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供排水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