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2016-07-13赵卫华
赵卫华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总校,河北青龙 06650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
赵卫华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总校,河北青龙 066500)
摘要:情感是教学的灵魂,尤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加强情感教育,更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正是新课改下重要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科优势来激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学习情感;师生关系;音乐;画面,问题
新课改更加重视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与培养,以引导学生快乐地展开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尤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本身就是具有很强的人文性与情感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语文学习中更为重要。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将所面对的活泼的小学生看作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单纯地重视语言知识点的传授,忽视学科的人文性,无视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在学生眼中语文学习是枯燥而被动的,文章是没有生命的,只是知识点的堆砌,这样只会让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整体提高。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引导学生展开快乐学习,真正地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领会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实现情感的正向迁移
(一)师生地位的平等
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管与被管的对立关系,这样更容易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这样只会加大师生之间的隔阂,学生对教师只有畏惧。为此教师要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要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与话语权,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与认可,更能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愿意亲近教师,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好感。
(二)师生的情感互动
教师不要只是将自己打造成学者型,更为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情感沟通者与心灵互动者。教师要关心热爱学生,以此换来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情感,并且要学会运用语言艺术、动作、表情等来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在积极的情感互动中让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喜爱教师,进一步对语文学科产生积极的情感。
二、用音乐来渲染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音乐是跃动的音符,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更能带给欣赏者以愉悦的身心体验,激起欣赏者特定的情形。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以富有感染力的生动悦耳的音乐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这种情感符合文本情感基调,这正是深刻解读文章的关键,而这又是单纯的语言所不能传递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为学生精心选择富有针对性的音乐,以音乐来渲染氛围,将学生带入愉悦欢快的教学情境之中,让学生陶醉其中,进而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
三、用画面来烘托气氛,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就是丰富的生活与直观的图片,这正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不要只是机械的文字或是语言教学,而是要善于运用课本插图、图片以及视频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这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获取更为丰富直接的感性信息,这正是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关键。如在学习《美丽的海底世界》一课时,如果只是就文字来进行语言的讲解,学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海底世界的美丽。为此我们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将相关的图片制作成精彩的视频,并配上背景音乐,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学生如同亲临海底世界,让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认真的观察与体会,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美丽与壮丽。在此基础上再展开文本的阅读,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解读文本。
四、巧妙运用提问艺术,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推动学生主动认知的内在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没有悬念地来传授知识,而是要巧妙运用提问艺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富有价值性的问题,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进而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问题要难易适度。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过于复杂的问题严重超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范围,无法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究,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学习情感的激发,相反还会让学生因此而失去兴趣。因此,提问要着眼于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2.问题要有层次性。学生是鲜活的生命,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学习水平上,同时还体现在兴趣与爱好上。要实现学生的全员参与、全面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就必须要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每个学生个体来设计专属问题。这样的提问更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自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长足发展与进步。
[责任编辑张景贤]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8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