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声乐发展历程简述

2016-07-13张芳芳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519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歌剧歌唱时期

张芳芳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519000)

西方声乐发展历程简述

张芳芳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519000)

一般说到西方声乐发展史或者西方音乐发展史,大部分学者都认同这样的阶段划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以及20世纪。西方声乐发展史也是一部欧洲声乐发展史,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一、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全民享乐到中世纪的教会垄断

已知最早的西方音乐便是古希腊音乐,约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46年。由于音乐具有不易保存的特性,至今为止,先后大约有40个声乐作品或片段被发现,这个时期的声乐特点是人人参与 、以单音乐的合唱(齐唱、八度重唱)为主,并与诗歌的节奏一致。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专业歌唱家和演员。

古罗马时期一般认为从公元前146年至公元476年。虽然古罗马没有实际的音乐作品保留下来,但是通过文字记载及出土的文物可以了解到,这时期的音乐活动相当繁荣。在古罗马,音乐不仅用于公众场合,也用于私人的娱乐和教育活动,这时期的音乐被统治者大肆利用,声乐形式以大型的合唱为主,这种音乐的兴盛一直持续到公元3到4世纪。古罗马音乐特点可以总结为:音乐成为贵族享乐工具,出现有记载的专业声乐教师。

一般认为,欧洲的中世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时为止。这漫长的1000年,被称为“黑暗1000年”。这时期,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信仰占意识形态主流地位,教皇拥有至高无上权力,国家机器僵化,人们精神生活闭塞。这时期的声乐作品主要以教堂音乐为主,艺术成就最高的就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主持收集编订的格里高利圣咏。这时期还出现了公认的最早的培训歌手的学校——罗马歌唱学校,为格里高利一世创建。格里高利圣咏在西方声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极大的提高欧洲教堂音乐水平,一并提高了演唱者歌唱技巧,促进了合唱的发展。但是它也有消极的的一面,它限制女性演唱,垄断音乐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世俗音乐的发展。这时期的世俗音乐也有一定发展,法国出现了游吟歌手、德国出现了恋诗歌手和名歌手。这时期的戏剧有严肃的宗教剧和轻松的世俗剧。

二、从文艺复兴的人性觉醒到巴洛克的歌剧诞生

14到16世纪被作是欧洲音乐历史上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人们意识到“人”的重要性,提倡解放人性,崇尚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声乐发展在这一时期也有质的飞跃,它终于突破了单声部歌唱,出现了四声部合唱,声乐体系初步完成,各地普遍建立歌唱学校,声乐教师也作为一种独立职业存在,童声手、假声歌手、女歌手同时存在,打破了中世纪禁止女人歌唱的束缚。

从1600年开始,西方音乐进入了巴洛克时期。这一年,随着意大利作曲家佩里(J.Peri,1561-1621)的《优丽狄茜》(《Euridice》)问世,歌剧诞生了。佩里和同时期的卡契尼(G.Caccini,1546-1618)、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Claudio1567-1643)等作曲家在歌剧创作中还仿造古希腊的悲剧朗诵调创作出宣叙调,这种宣叙调与歌词内容、情绪起伏、声调变化紧密结合,这样歌剧中不仅具有咏叹调、合唱、重唱,还有了宣叙调,这样歌剧的创作模式基本固定。

为了使宣叙调的演唱也能像古希腊悲剧的表演一样在广场上演出,他们就力图寻找一种既能清晰真切的咬字又能致远的声音音质,这样的音质需要深厚的呼吸支持和丰满明亮的共鸣,于是这时期的歌唱家在前人的经验上形成了美声唱法。

美声,也就是意大利语说的“Bel canto”,就词直译为美妙的歌唱,它不仅是一种发声或者歌唱方法,而且是一种歌唱的风格和流派,是歌剧的产物,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物。这时期涌现了一批著名的声乐教师:波波拉(Niccolo Antonio Porpora,1686-1767)是最著名的阉人歌唱家卡法雷利(Caffarelli,1710-1783)的老师,波波拉的教学坚持“少而精”的的原则,它著名的单页练习被后世奉为声乐教学金典;托西(Pietro Francesco Tosi,1646-1728)著有《古代及近代歌唱家的观点及关于花腔演唱的见解》,他非常注重学生的歌唱状态和全面的修养,并强调歌唱要有放松的口型,强调带着微笑的,露着上齿的状态歌唱。曼奇尼(Giovanni Battista Mancini,1716-1800),他著有《近代花腔演唱的若干实用意见》,他认为人声声区只有两个,即胸声区和头声区,而托西认为认生声区除了这两个还有一个假声区。贝拉尔(J•Berar,1710-1772是法国的歌剧歌唱家和声乐教师,他的论著《歌唱艺术》较早的谈到了胸腹式呼吸方法,书中明确谈到“应当挺起和扩张胸下部,好像腹部四周都鼓了起来”。他的阐述是声乐艺术的一个很大的进步,他的这一看法直到一百年以后,才被普遍接纳和认可。

这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当属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2.23-1759.4.6)。他的歌剧代表作《里纳尔多》《尤里乌斯•凯撒》《罗德琳达》都是现今歌剧舞台上演出频率较高的作品。亨德尔的最高成就就是他的神剧(清唱剧)的创作。神剧,是以宗教为题材,演出形式与大合唱(康塔塔)相仿,但大合唱(康塔塔)以世俗为题材生活。神剧的题材大部分是以圣经故事为主题,已宣扬神的思想为目的,表演庄严肃穆。根据剧情,也有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之分。它与歌剧的区别是:歌唱家不着戏装,不化妆,演唱时没有舞台调度。交响乐队和合唱队及独唱演员都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演出目的是以令听众聆听神的旨意。不能用华丽的服装或者世俗的表演来掩盖或误导听众违背神的旨意。所以按表演形式分类的话被称为清唱剧,按题材分类的话叫神剧。亨德尔一生共创作了23部神剧,其中以《弥赛亚》最为著名,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作品。

1750年,巴洛克时期结束。

三、从古典的黄金时代到到浪漫的情感迸发

1750年至1820年被称作为西方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早在巴洛克后期,18世纪初期,歌剧的发展就已经呈现如火如荼的态势。古典主义时期被称作“歌剧的黄金时期”。这时期出现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古典主义大师,他们的杰出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被称为近代欧洲音乐艺术的“经典”。三人之中为声乐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最大的当属莫扎特。

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 -1791),他10岁开始创作歌剧,至35岁逝世时,共创作了24部歌剧,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女人心》最为著名。莫扎特与格鲁克的歌剧观不同,他注重音乐形式的完美更甚于戏剧,主张通过音乐本身的戏剧性来体现出歌剧作品的戏剧性。

18世纪西方音乐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是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的歌剧改革。他从歌剧的音乐本身、歌剧的伴奏、歌剧的情节处理等方面进行改革,他反对演唱者对咏叹调进行无休止的炫技性的花腔处理,主张简单的、自然、真实、质朴的的演唱。格鲁克终其一生追求歌剧的创作与改革,与百年后的瓦格纳成了歌剧发展史上遥相辉映的歌剧改革作曲家。格鲁克改革的思想观念主要体现在《奥菲欧与尤丽迪茜》等作品中,它是启蒙运动在音乐领域的直接成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为大歌剧等浪漫主义歌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致可以包括1820至1910大约100年的时间。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歌颂本能和情感。以意大利的罗西尼、唐尼采蒂和贝里尼,法国的古诺、托马、比才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歌剧流派崛起了。意大利的作曲家受到文学戏剧均匀节奏流动的影响,已经显示出连贯性的特点。这时期的歌剧代表作有意大利的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威廉•退尔》《灰姑娘》《贼鹊》《奥塞罗》等;贝里尼的代表英雄主义正统歌剧的《诺尔玛》、史诗性的《清教徒》、表现神秘主义的《梦游女》等;唐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爱的甘醇》《帕斯夸莱先生》的。法国古诺的《浮士德》《罗密欧与朱丽叶》;托马的《迷娘》;比才的《卡门》等。

浪漫主义时期的人文思想崇尚平等、自由、独立、博爱。这时期部分作曲家多多少少有些悲观厌世,沉醉于个人幻想,纠结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向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的消极思想,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有“艺术歌曲之王”之称的舒伯特。舒伯特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财富。除了舒伯特之外,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理查•施特劳斯也都留下了大量的、艺术成就非常高的艺术歌曲。

艺术歌曲演唱风格不同于歌剧,首先,它倡导用多用轻声、半声来演唱。往往用高音渐弱的处理方法来表现诗歌幽静、细腻、浪漫的格调。其次,艺术歌曲用钢琴伴奏,伴奏部分的重要性不亚于歌唱的旋律,大多数伴奏可以用来单独演奏,伴奏不需要宏大的音量。再者,艺术歌曲的演唱讲究清晰地吐字、细致的语调,不提倡激情戏剧性和强大的强弱对比。

四、十九世纪及以后的百花齐放

浪漫主义后期,十九世纪初,以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威尔第为代表的“真实主义”歌剧席卷声乐界。这时期,在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基础上,音乐更加强调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更加注重人的真实情感的表达,代表作曲家就是普契尼和威尔第。

普契尼(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ia Puccini,1858-1924),19世纪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力图表现小人物以女性角色为代表的悲欢离合。他的代表作有《曼侬•莱斯科》《波西米亚人》《托斯卡》《蝴蝶夫人》《西部女郎》《图兰朵》等。其中歌剧《图兰朵》的戏剧背景是古代中国,歌剧中的部分合唱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部分咏叹调也采用了中国的五声调式。

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Verdi,1813-1901),真实主义歌剧的又一代表人物。威尔第的初期作品带有民族性,当时的意大利正处于与奥地利的战争纷争中,他的《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等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此他获得了"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称号。《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假面舞会》等七部歌剧,奠定了威尔第歌剧大师的地位。

19世纪中后期,在俄国和东欧地区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民族乐派。这些民族乐派,以爱国、弘扬民族特色为出发点,创作出了很多优秀作品。代表人物有俄国的彼得•柴可夫斯基、格林卡、“强力集团”,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芬兰的西贝柳斯,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挪威的格里格等。他们的作品不仅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也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剧开始在欧美国家风靡起来。音乐剧是工业文明与娱乐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内容与形式多样化的音乐戏剧。音乐剧由欧洲古典歌剧、喜歌剧、轻歌剧发展而来,融合了音乐、舞蹈、舞台、灯光、美术多种元素,以表达普通人的思想感情,揭露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一种通俗音乐戏剧形式。20世纪中叶至今是音乐剧发展的繁荣时期,这时期的四大著名音乐剧:《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常演不衰,家喻户晓。音乐剧具有典型的艺术特征,它以戏剧为核心,以音乐演唱为主体,以舞蹈穿插其中,以舞美制作来生动并拉近戏剧与普通人民的生活,以商业运作的模式来娱乐大众。这种与人民生活极度贴近的艺术形式,至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20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愈来愈呈多样化趋势。印象主义音乐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以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为特征。十二音主义以勋伯格为代表,彻底割裂了吊事调性的功能关系,把音阶中的十二个音同等对待,彼此割裂孤立。以巴托克为代表的新民族主义,把民族音乐与音乐乐演奏技巧相结合,用精致特别的配器,使音乐独树一帜。此外还有以欣德米特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以布列兹为代表的序列主义,以格拉斯为代表的简约主义,以巴伯为代表的新浪漫主义,这些音乐流派与代表人物百家争鸣,百花齐艳。

20世纪最重要的一个音乐趋势,就是流行音乐的发展,这种音乐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以美国的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为主体的流行音乐开始风靡全球。爵士乐以英美音乐为基础,混合了非洲音乐的特色,节奏特色明显,带有集体即兴创作编演的特点,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乡村音乐,20年代兴起于美国南部,乡村音乐曲调简单,节奏平稳,叙事性较强,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美国白人的代表音乐。50年代开始,随着广播和唱片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并爱上了一种歌词新鲜,节奏明显、节拍鲜明、类似于呐喊的音乐,摇滚乐出现了。摇滚乐表达着青年的自主意识、爱与和平、享乐主义或者纵欲主义以及悲观主义或者虚无主义,尤其受到青少年的热捧。

21世纪,西方声乐开始进入更加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选秀节目的出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歌唱家、作曲家、演奏家。歌剧、音乐剧、流行歌曲百花齐放。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纪,声乐的发展日新月异,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猜你喜欢

歌剧歌唱时期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