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边界的“他者”之旅
——从人类学的视角看一场电影中的时空与他者
2016-07-13中国人民大学100872
张 洁 (中国人民大学 100872)
跨越边界的“他者”之旅
——从人类学的视角看一场电影中的时空与他者
张 洁 (中国人民大学 100872)
近日看了一部电影,这部年底新上映的大片名为《奇异博士》。选择这部电影,最初是因为名字中带有“博士”字样,众所周知,在社会阶层的金字塔序列与教育学历文凭的序列中,博士不仅是国家的知识精英阶层,更是对一门科学探索到一定程度的学历文凭的认可,也是一种身份建构的象征性符号。该片演员阵容强大,演技一流,不乏诙谐幽默之感,是一部3Dmax的科幻电影,无论是从特效上、画面上、还是文化意涵上都寓意深刻。影片在意识形态和象征性的隐喻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文化效力,适合从人类学的视角对其加以阐释。这部电影以帝国自然科学知识的话语体系诠释了人类学者对“想象的异邦”进行不断跨越边界的“他者”之旅。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名出色的外科手术专家斯特兰奇(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因为一次意外的车祸而使双手神经损伤,失去正常活动功能,主人公无法继续握紧手术刀从事他的外科医学事业,而他的女朋友一直在安慰和鼓励他,但是一向习惯了成功的他无法接受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打击,自尊心受挫。于是他背起行囊,四处流浪,寻医问药,走到异地他乡启动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他者之旅”。他只身去了印度尼泊尔的泰姬陵拜师学艺,师傅是一个高深莫测的女法师,她精通上古玄学,曾经救人无数,具有超自然神力,思想超前。最初,身为医学博士的斯特兰奇深信本国的帝国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认为只有本国的西方医学知识才能救治自己,根本不相信那些具有悬而未决的玄学知识,并认为“针灸”和《黄帝内经》的经络图是“小儿科”。神秘的法师认为他是“傲慢自大的”,这种性格隐喻了欧洲白人的文化中心主义观念1,这种观念认为自己的西方科学文化和知识是具有神圣权威的。之后,神秘法通过自己的神力为他施法使得他后来开始相信,在自己的世界之外,有一种超越“边界”的陌生空间。后来,在他的意识形态和认识理念发生转型的时候,他开始突破自我,应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身体实践感知进行修行和学习上古法术,变身成为一个能够穿梭和游离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神秘法师,在此过程中,他灵魂出窍指导他女朋友给自己的肉体做手术,曾经救治过一次自己岌岌可危的生命。他意外学习了一种可以使时间不断逆转的法术,最终,战胜了即将吞没世界、毁灭世界的恶魔,保护了全世界人类,维持了世界的和平。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跨越边界”。第一,身份、认知理想和意识形态的跨越边界。男主人公实现了自我身份的转变和对世界秩序的救赎,从医学博士到神力巫师,从狂傲不羁到济世救人,从实现自我认同到实现社会共同价值的理想和诉求,从深信帝国自然科学主义的知识话语体系跨越到相信上古玄学而变成了神秘的法师。这是一场过渡仪式,实现了一种身份的跨越边界。第二个边界就是空间的超越。影片应用不同的动画、特技和音效,让主人公的法术在修行空间以及与敌人之间的对抗空间多次发生转换,先后历经了主人公生活的现实世界空间的英国伦敦,印度泰姬陵的空间以及曾经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这三个社会空间,三个空间的转换似乎隐喻了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不同的文化体系。从人类学的视角,当今文化霸权的今天,第一世界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是否遵循着一种“依附理论”2?第三个边界就是时间的边界。影片主人公斯特兰特就是通过自己以外习得的时间逆转秘术,将时间凝固,通过反复的逆转行动来与毁灭者谈判,最终救赎世界,拯救全人类,成为英雄。虽然,在此过程中,他打破了自然规律,他自己说这是违背天理循环的自然规律的,但是为了阻止这一次地球的浩劫,违背了一次自然规律。时间这个概念大多数与“单向度”“不可逆”等术语相联系,人类世界范围内的多维空间,恐怕只有时间维度是永远不可逆、单向度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不断的突破自我,打破边界,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不断探索,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无限拓展。自然科学尤其是当今生物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将人类学的寿命延长、攻克了很多疑难和重大疾病,人类在理性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应用“分离的技术”,在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即使是当年统一六国、统一货币、设立郡县制度和统一度量衡的最伟大的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他也未能解决生命不死这一自然规律,他到处寻求长生不老丹药,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最后陪伴他的就是众多的“兵马俑”和皇陵。由此可见,宇宙的自然规律始终无法打破时间的单向度特质,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问题,比如全球变暖、环境危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以及资源的不可再生问题等问题,依然是在时间的见证下日趋凸显,人类的终极目标还是要共同为子孙后代谋求福祉,防止环境问题恶化,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建立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理想世界。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时间是不可逆的。我们在这一代就要积攒福祉,为人类的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提供方案。
人类学就是从他者的视角,走出熟悉的本土和固步自封的自我,用理解、发现和探索的眼光去探索“异邦”世界的,像马可波罗一样,撰写一部他者世界的叙事游记。如果说历史学是时间上的他者,那么人类学就是空间上的他者,在不断跨越时空边界和身份转换的过程中,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抒写一部属于他者世界的文化故事,在这个意义上,一部电影、一次旅行、一次田野调查工作,难道不是一场“他者”的探险之旅呢?
注释:
1.文化中心主义是人类学的一种观念,就是说最初欧洲白人拿非西方世界作为研究对象,认为自己的理论和文化是先进的、文明的,而西方世界以外的文化则是野蛮的、落后的,这种观点后来遭到人类学后续的理论批判和反思,他们拥护文化相对主义,即认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都是平等的,没有价值对错和好坏的判断,文化是有价值的,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独特的差异之别。
2.“依附理论”是一种世界体系理论的一种,意在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之间的一种关系,是说不发达国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他们要想发展,是通过依附于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原料和劳动力的不平等交换而得来的。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是一种中心和边陲的关系。
张洁,山西太原人,2015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