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寒潮下高职思政课微课平台建设的冷思考
2016-07-13李丹
李丹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慕课寒潮下高职思政课微课平台建设的冷思考
李丹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微时代到来,高职思政课微课平台建设悄然兴起,并逐渐展露出其优势而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又一方向。而微课的发展与2008年兴起的慕课存在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因此,在经历慕课寒潮过后,微课发展如何汲取有益经验,从而助推微课平台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走的更远更好引发我们思考。
慕课;高职;微课
2008年起慕课以人类教育史上的数字海啸之势,以其开放性和大规模性的特点迅速席卷了中国教育界,成为中国高等教育追求的新型教育模式和教育形态。然而2012至2014年间慕课风潮却因为自身发展和实践中不断显现的问题,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经历了由热到冷的过程。而伴随微时代的到来高职思政课微课平台建设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认真审视这两年高校慕课发展的得失,纵观高职思政课微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发现慕课和微课之间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的共同之处,在经历慕课寒潮过后,微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慕课寒潮中汲取很多经验和教训,从而助推微课平台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走的更远更好。因此,在经历高校慕课寒潮后我们必须冷静思考:在高职思政课微课平台建设中如何避免微课寒潮的降临。
一、目前高校思政慕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搭建高职思政微课平台,我们对思政慕课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实地到目前省内正在实施慕课的学校进行了教学观摩和交流,从中发现目前高校思政慕课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思政慕课课程建设与运行能力薄弱
首先,思政慕课线上授课资源数量偏少,呈现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大规模线上教学要求;其次,慕课尚未构建统一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导致现有在线教学资源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最后,目前辽宁地区参与开展思政慕课建设的院校较少,平台建设者之间缺乏互动和良性竞争,后台技术支持优化升级不到位,导致思政慕课运行能力不足,运行过程中功能存在明显缺陷。
2.部分高校和教师的参与度不高
由于慕课建设受到政策、资金、技术以及教师个人能力等多方因素的影响,除极少数资源丰富的著名高校外,普通高校支持慕课建设存在一定难度,致使参与慕课改革和建设的普通院校积极性不高。仅以慕课工作量计算为例,目前慕课工作量尚无统一界定标准,但是实际上该课程却为实施教师带来了远高于传统授课形式的工作量而没有得到相应报酬的情况,难以调动参与教师的积极性。
3.慕课的教学监督有待完善
慕课对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力有一定要求,而现实应用过程因为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导致学生投机取巧敷衍上课,代学等现象频出,部分学生对键盘和屏幕之间的交流缺乏热情,导致线上讨论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高职思政微课平台可能存在的问题
考虑到高职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差异性,在高职微课平台搭建过程中还可能遇到如下问题:
1.学习自控力较差对微课资源内容设置提出挑战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自控能力薄弱,学生学习注意力较为有限。据资料显示,高职学生的注意力一般只有15分钟,这样有限的注意力造成高职学生与本科生之间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巨大差异。因此将会对高职思政微课平台内容资源的制作及选取提出挑战。
2.学生注意力有限导致微课授课效果难以体现
高职学生注意力较差,在传统教学中尚且不能持续专注于听课,一旦使用微课平台授课,在无时间、无地点控制的情况下如何能抓住学生注意力将是授课效果体现的关键。
3.学生对思政理论学习重视不足难以调动学习兴趣
高职思政理论课学习知识点有很多与高中时代相近,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思政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足。此外思政理论的内容枯燥单一,学生自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兴趣难以调动。这些都为思政微课平台建设提出一定考验。
三、对思政微课平台建设的几点思考
考虑思政慕课建设对我院思政微课平台网络平台建设、微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手机软件运行等的借鉴作用,未来在我院微课网络平台建设方面我认为:
第一,在未来思政微课平台硬件建设以及软件维护方面,一是相关教育部门、科研院校应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提供积极鼓励和支持,让研发部门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一新模式的研究创新中来。二是在各个研发部门之间开展良性竞争和互助交流,促进研究工作的升级换代和可持续性发展。三是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平台建设中来,调动学生为平台建设提供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为平台建设提供保障。四是加强平台建设以及软件运用后自主学习环节的监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和可评价性。
第二,在思政微课平台运行方面,进一步尝试多元的教学形式和评价体系,一是汲取传统教学的优点,将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丰富教学模式。二是实现多元的评价体系,在思政微课平台运行中,采用除基本的测验外,开展网络学生讨论互评、网上电子作业布置等多种考核方式。特别是可以采用线下考核和线上考核同步进行的方式,使对学生的评价更为客观。
第三,加强思政教师的培训和业务再提升,加强思政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以保证教学相长。一是微课时代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学主体,而是一个团队行为,比拼的是教师的整体实力。二是微课设计和制作后教师角色发生很大转变,辅导和答疑将成为教师主要工作量,因此需要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把握以及研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综上,虽然思政微课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的困惑、争议以及挑战,但是我们一定要冷静思考,在积极建设的同时正视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积极面对妥善处理,让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中走的更远。
[1]王应解,冯策,聂芸婧.我国高校慕课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5-6-10.
[2]吴维仲,关晓辉,曲朝阳.“慕课”浪潮引发的高校教学改革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20.
[3]李梁.“慕课”视域下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20.
[4]张国政,杨磊.慕课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思考[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5-01-20.
李丹(1980-),女,辽宁省沈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