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克菲尔德》人物性格的深层意义

2016-07-13龚莉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0065

大众文艺 2016年22期
关键词:霍桑博尔赫斯短篇小说

龚莉岚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0065)

《威克菲尔德》人物性格的深层意义

龚莉岚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610065)

霍桑的短篇小说在其创作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起长篇小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采。博尔赫斯认为霍桑的短篇小说中最能引起他关注的就是《威克菲尔德》,也正是因为博尔赫斯的重视才让这个短篇得到了重新发现。主人公威克菲尔德具有普遍性,可以说他属于任何时代和个人。对威克菲尔德性格的剖析,对于理解他毫无征兆的离家出走具有关键的作用,他性格中的虚荣、骄傲和软弱是他离奇行为的驱动力,也是他成为代表人物的重要原因。

威克菲尔德; 性格 ;虚荣; 骄傲; 软弱

纳撒尼尔•霍桑被称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写作短篇小说的作家。博尔赫斯认为,霍桑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总是首先设想好一个或一系列的情节,然后才塑造创作计划中所要求的人物。这样的方法更容易产生优秀的短篇小说,因为短篇小说短小精悍,情节比人物显而易见,所以博尔赫斯在评论中说霍桑的短篇小说胜过他的长篇小说。从这个层面来说,霍桑的短篇小说在他的创作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在霍桑的所有短篇小说中,最引起博尔赫斯关注的就是《威克菲尔德》,博尔赫斯写道:“有二十四章的《红字》不乏文笔优美流畅的段落,但是没有一处能比《故事新编》里威克菲尔德的故事更使我激动。”1霍桑在《威克菲尔德》的开篇讲述说这个故事是他在杂志上看过的,据说是真人真事。故事大致是有一对住在伦敦的夫妇,某一天丈夫突然借口出门旅行,但其实是在离家很近的地方租了房子,在那儿一住就住了二十年,音讯全无。他天天看到自己的家,也常常看到被他抛弃而孤独寡居的妻子,但是就在大家都几乎忘了他的时候,忽然某一天他又无声无息的回来了,仿佛才离家一天,从此成为温存体贴的丈夫,直到去世。霍桑认为这个故事“真能引起人类慷慨的同情心”,不断的在脑际中思索着这个古怪的故事,花了很多时间去琢磨它,最后把这些想象诉诸在笔端,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霍桑的《威克菲尔德》。这个短篇小说中最值得关注的或许是威克菲尔德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他也许不是人类社会的某一个特例,他更可能是一群人的代表。他也许并不只是活在一百多年前霍桑的那个时代,他可能还活在当下,甚至是活在未来。

一、 威克菲尔德的虚荣

威克菲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霍桑在小说中描述道:“他其实人届中年,对妻子从未爱得如醉如痴,如今更是冷静下来,习以为常,风平浪静。在所有的丈夫当中,他大概最忠实,因为生性疏懒,感情不论何处寻到归宿,就安营扎寨。他脑筋聪明,却不爱动,老是懒洋洋地想呵想呵,漫无目的。要不就是缺乏达到目的的活动。他思想萎靡无力,很难抓住恰当的言词表达。”2与其说霍桑是在勾勒威克菲尔德的形象,不如说霍桑是准确而又精炼地概括了这样一类人。他们岁数不详,但心理年龄已然是中年,因为天性或者岁月的流逝而对生活缺少了激情,再无青年时期的冲动和冒险精神,对一切都提不起半分兴趣。他们的生活似乎已经固定在某种模式里,也许在某一个时间段之后他们的生活就只是在不停地重复昨天,或者只有些许多年前的回忆能让他们突然生出一点感慨。他们在物质上达到了舒适的状态,生活并没有了一个确定的目标,所想的事情琐碎而又零乱,对他们来说,所谓的精神追求更是虚无缥缈。也许可以更简单地说他们就是那些生活中庸庸碌碌的普通人,他们穿行在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但是萦绕着他们内心的虚荣心又时不时地窜出来,使得他们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平静和温馨,而却渴望得到证明,证明自身的存在对这个世界的意义。

威克菲尔德的突然离开没有具体的原因,但霍桑却在小说中明确说道:“此事究其根底,还是藏着一种病态的虚荣心。”当

威克菲尔德到达旅馆的第二天早上,他开始考虑自己到底想干什么,最后他发现自己急于想知道家里的情况,想知道以他为中心的那个家庭没有了他到底会变成什么模样。为了更保险地达到他的目的,他甚至费尽心思地改头换面,当他看见自己的太太“脸色一次比一次苍白,神情一次比一次焦虑”,最后大夫来了之后,他甚至在思索“亲爱的女人,她会死吗”。但是在这种看起来威克菲尔德感情喷薄而出的时刻,他仍然选择了在门外徘徊,不肯去妻子的床边,解救这个因他而生病的可怜女人。就像霍桑介绍威克菲尔德时所说的,他从未如痴如醉地爱过他的妻子,或者可以说他从未爱上过别人,所以在这个生死关头,他喷涌的感情不是对这个女人的怜惜,而是他终于得到证明后的激动和快感。在这一刻,他从妻子那里证明了他存活于世界的重要性,他重要到甚至能影响到其他人的生命,他深深地迷恋这种感觉,以致于深陷其中难以自拔。直到二十年后,当他和妻子在人潮中直接相遇,而妻子没有认出他时,他才感到一种巨大的慌乱和无措,他的证明反而使他与这个世界脱离了关系,原来他的存在已经没有了意义。

威克菲尔德的虚荣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感受,因为他无法从生活中再寻得自身的意义,所以他选择了最便捷却又最自私的方式,但这对于他本身却没有任何价值,他从日常生活中脱离,像孤魂野鬼一样飘荡在自家周围,二十年的时光就从中毫无意义地流逝掉了。他的虚荣其实印证的是他的虚空,而这些或许都是他日常生活的乏味和精神生活的贫瘠造成的。

二、 威克菲尔德的骄傲

从霍桑想象中威克菲尔德的行为和意识来看,他的确是有计划有目的地打破了他自身所在的体系,从家庭和社会关系中抽离出来。死亡之于人类是神秘的,大多数人都会想象死亡之后究竟是怎样的境地?谁会为之哭泣?谁又怎样评价死者的一生?仿佛只有在死亡来临之际,一个人的重要性才能得到最为充分的证明,所以威克菲尔德的虚荣让他选择了“死亡”的方式——在现实中死去而又不脱离存在。但同时他也知道,这具处于体系之中的肉体阻挡了他的道路,所以他要突破肉体的束缚。他向妻子告别的时候,留给了妻子一个古怪的微笑,这个微笑让妻子总是想起他躺在棺材,或者是在天堂被赐福,或许威克菲尔德在离家的时候都没有意识到自我内心当中的企图,当他穿戴整齐向妻子告别的时候,事实上他就已经向这个世界告别了,他有意识地从人类体系中脱离,以失踪的方式将自己转变成活着的“灵魂”,不属于人类也不属于鬼魂,而是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威克菲尔德的骄傲不仅仅在于他以实践“死亡”的方式突破人类世界的体系,妄图打破自身的灵肉二元,还在于他希冀得到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每当我们对一些事情感到好奇又无从得到全部信息的时候,我们就希望能够像上帝一样俯瞰众生,站在高位把一切事物尽收眼底。威克菲尔德隐匿自身不是为了像隐士一样获得宁静和自由,而是住在离家不远的地方成为一个小心翼翼地偷窥者,他如愿以偿地看到了众人在他“死去”之后的真实反应,并像着了魔一样享受着穿梭于生死之间的自由,在现实存在里体验死亡的神秘。

当威克菲尔德乔装成一个犹太人的时候,霍桑写道:“威克菲尔德变了一个人。新秩序已经确立,再退回旧秩序太难了。”而当妻子逐渐变得心如止水的时候,威克菲尔德感觉到“有条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将他租来的寓所和从前的家相隔开来。家在另一个世界。”威克菲尔德的性格中虽然有冲动的骄傲,但是归根结底让他能隐匿二十年的那部分性格,还是他的意志薄弱。他人到中年才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而试图回到现实世界也是日复一日地在推迟。直到那个秋天的傍晚,他站在家门附近想象着屋内妻子的关怀和温暖的炉火。最终,他自以为的“灵魂”存在还是被肉体的享受拖回了现实。

三、 威克菲尔德的软弱

霍桑习惯在作品中使用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特别是对人物的命名。大多数主要人物的名字都蕴含着与之相对应的内在含义,用以彰显人物的性格或者暗示人物的命运。在《威克菲尔德》这个短篇小说中,主人公Wakefield 的名字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wake”一词的主要含义是醒来,而“field”一词的主要含义是领域和旷野,根据这两个词的意义可以很明显的将其与主人公的结局联系起来,即在他自己所创造的孤独的领域中醒过来,回到现实生活中。但是“wake”一词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外一个词“weak”,也就是软弱无力,意志薄弱、缺乏生气的意思,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威克菲尔德的主要性格特点相契合。

威克菲尔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习惯于说“不”。他从家里出走的第一个晚上躺在旅馆的床上时,他感到一阵孤独,于是他说:“不,我可不要一个人再过一晚上了”。当他偷偷溜回家习惯性的往里走时,他又开始了说“不”,于是转身逃跑。这样的情景反复出现在他的生活里,日复一日足足有二十年之久。无论是离家还是归家,威克菲尔德都没有清楚的考虑过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和要的是什么,只是顺着杂乱无章的思维反复着自己的行为,处于一种犹豫不定踌躇不前的状态。他的软弱既有对自我意志的无力掌控,也有对生活的消极倦怠。

或许威克菲尔德离家出走和回到家中更明显的原因是他性格中的软弱,在日常生活中毫无生气,在消失之后又恐惧担忧。威克菲尔德性格中软弱有先天的原因,但也有环境的后天影响。他的生活平庸无趣,自然也少有挫折和不安,时间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的紧迫感,所以他少有规划和想法,这些都会使他变得愈加意志薄弱。

四、结语

霍桑没有料想到威克菲尔德这个人物形象会在他之后泛滥于世,也不会想到百年来威克菲尔德会一直以不一样的面孔存活于世。威克菲尔德在霍桑的笔下显得太过普通,没有人知道他离家之前做着何种工作,经历过怎样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也正是因为他模糊的生平和融入到人群无法辨认的普通才让他成为了一群人的代表,他骨子里自私的虚荣、隐藏的骄傲以及无力的软弱是这群人共有的性格特征。他们的生活止于平庸,却又想从中逃离,无力改变现实的境况下只能选择消极的躲避方式,成为众多的威克菲尔德之一。毫无疑问,环境和日常生活的乏味是威克菲尔德离家出走的一个原因,但是这与他的性格依旧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他的性格造成了他的“悲剧”,即使二十年后回到家中,他依然有可能再一次出走,或者永远的离开。

注释:

1.博尔赫斯,王永年译.《博尔赫斯全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369.

2.霍桑,林之鹤译.《霍桑短篇小说精选》.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41.

[1]陈晨.《威克菲尔德——孤独和异化的悲剧灵魂启示》.文学评论,2016(12).

[2]方文开.《论霍桑的现代性》,上海师范大学,2004.

[3]尚晓进.《霍桑短篇小说选读与述评》.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龚莉岚,硕士,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读,研究方向:西方思潮与文论。

猜你喜欢

霍桑博尔赫斯短篇小说
对话
玫瑰有刺
玫瑰有刺
霍桑是清教徒吗?——从《红字》中的“罪”谈起
怎样写短篇小说
进入时间的神秘
那个在地铁里读博尔赫斯的人
霍桑与权力技术的现代转型:红A字和催眠术的启示
博尔赫斯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出版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