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型差异性对信阳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设计的影响
2016-07-13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464000
刘 伟 (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464000)
地型差异性对信阳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设计的影响
刘 伟 (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464000)
本文从信阳地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四种地型村庄现有的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整改建议。
信阳;景观设计;地型差异
信阳位于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地势南高北低,呈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中部丘陵岗地分布其间, 北部为黄淮平原和洼地,整体上涵盖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四种地型。眼下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的大规模生态创建行动正在信阳如火如荼进行之中。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在于既要发展旅游经济带动就业,同时还要以此为契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有必要面对信阳复杂地型因地制宜的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笔者针对信阳地区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四种地型,分别选择相应具有代表性的乡村进行实地调查,对其现有景观规划设计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与评估。
在村落选取上,山地类型以罗山灵山镇董桥村、铁铺乡何家冲等村落为代表,丘陵类型以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郝堂村为代表,平原类型以浉河区董家河镇睡仙桥村、游河乡高台村等村落为代表,盆地类型以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周河乡西河村西河大湾等村落为代表,这些村落自然基础条件较好,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景观规划设计。
一、不同地型村落景观规划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四种地型的村庄规划布局基本上能顺应地形环境,体现局地地域特征,其庭院景观设计基本上分为乡土休闲观赏型、农家乐式体验型和种养——自住结合型三类。平原和丘陵地区的村庄,多呈现“组团式、院落式”布局,部分村落因依傍主干道而商业特色较浓郁,庭院景观较多的呈现乡土休闲观赏型、农家乐式体验型;对于山地区域的村庄,则注重与地形和高差结合布局,既在高低处体现山地民居错落的特色,又于山间平缓处聚集若干一字式带状分布院落,宛如一幅巨型盆景,此间村落或因生态保护区或因红色纪念地而投资保护力度较大,空间开发模式相对其他村落而言较合理,但庭院景观设计类型较单一。盆地村落如田铺大塆重环境、布局灵活、造型活泼而又不拘一格,随坡就坎,随曲就折,视觉效果较好,其庭院景观设计较多的呈现乡土休闲观赏型和农家乐式体验型。
二、不同地型村落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四种地型村落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村落空间进行过度改造并导致空间布局的机械化和空间景观的单调乏味的情况,诱发了农村环境品质和建设品味乃至美丽乡村建设的的低层次与世俗化1,景观规划中短视现象比较突出,加之工程建设时间和经济要求的限制,给乡村景观建设带来了破坏性的过度设计时有发生。
1.设计不接地气
平原和丘陵地区村落,由于交通较便利,临近城市消费群体,土地平整成本低,所以用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待“美丽乡村”规划的现象较普遍,刻意追求大广场、洋建筑甚至商业街,空间上缺少纵深尺度失调,村落内涵单一乏味,景观建造斧凿痕迹过重,缺乏与乡村周围自然环境的相互呼应。
2.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
山地区域的村庄设计存在道路与地面过度硬化现象,且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居民生态保护意识的缺乏,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工作力度不足,欠账较多,没有充分考虑到自然人口增长、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外来观光客的涌入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一味停留在水体自然降解等固定思维上。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山地村庄属于生态脆弱区,不适宜农业开发,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详细规定了该区域主要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和自然保护区功能,所以对这一部分村庄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以生态保护为第一原则。
3.绿地建设滞后
对于盆地村庄而言,较多注重农家庭院景观以及道路景观的营造,虽能将自然环境与村落景观在一定程度进行融合,但未能将观光者活动轨迹有效拓展到外部自然景观空间中。另外存在绿地规划滞后现象,没有有效构建规划范围内的点状组团绿地,不能充分满足村民就近健身及观赏的要求,村内道路及沿河两岸也未能形成线状绿地,给人几分“拥水不亲水,近山不借势”的感觉。
4.公共服务设施欠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包括旅游重点村在内的绝大多数村庄,都没有对村内停车场进行很好的规划设计,大多为土地简单压平压实,无任何硬化美化措施,造成“晴天一车灰,雨天四轮泥”的现象。截至2015年底,仅信阳市中心城区小型汽车保有量就已近12万辆,日益增长私家车和随之而来的自驾游,已经成为乡村游的主力,也对停车场的规划建设水准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村村通”工程特有的窄路基路面更是严重限制了客运车辆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
三、建议
商业气息的过于浓厚,城市元素的过分渗入,不仅会割裂人与自然之间的相融共生,还使得乡村历史与文化遗产的传承性和多样性的保护缺位,更让追求心灵的放空与宁静以及返璞归真的乡土气息的都市观光者望而却步。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千村一面”甚至“景观污染”等规划乱象,需要“对症下药”,方可猛药去沉疴,焕发乡村特有的景观特色魅力。根据此次调研情况,笔者探索性的提出若干建议,希望能为未来信阳地区乡村景观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1.注重乡村绿道构建
绿道作为多层次绿色生态线性开放的空间,承载着相应的生态保护功能、社会文化功能以及经济产业功能,在构建过程中一般把握住几个要点:一是绿道两侧乡野景观构建,充分利用“山、水、田、林、路”五大乡土景观元素,配合栽植观赏性和适应性较好、养护成本较低的乡土植物,着力打造富有层次感的“远景、中景、近景”;二是巧妙因势借景甚至偷景,特别是在风景名胜区属地村庄,规划绿道路径时,路径可穿越或途经风景资源,同时可在绿道路径沿途设置若干休闲驿站观景,形成“人在景中走,景伴人长游”惬意互动情景;三是在重要交通节点适合营造乔、灌、草植物景观群落,同时注重对沿路标识进行适度美化并使之具有当地乡土特色。
2.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特别是要加大对水资源保护,一方面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力度,结合实际情况精准计算水力负荷,在现有人工湿地基础上进行扩容提质,适当补种挺水植物,增加观赏性的同时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另一方面,河流水体透明度问题的解决,对于有经济条件的村庄,可采取集水生植物造景、飘浮技术、绿化施工和无土栽培技术等于一体的新型的生态浮床技术2,达到净化污水、清洁水体、提高水体透明度的目的。
3.进一步加强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设施建设和危桥改造,加快停车场硬化建设,对不能安全通客车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合理进行加宽改造,提高通行能力和安全水平,改善乡村交通条件,推进干线公路与重点乡村的连接线建设。
4.整合项目资金
充分利用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旅游扶贫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央及地方扶持资金,打好综合牌,算好整体账。
注释:
1.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等.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城市扩张的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马岗村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6(5):38-45.
2.贺漫媚,朱纯,何仲坚.生态浮床在广州亚运城河涌的应用及景观效果[J].广东园林,2010(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