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石羊造型研究与分析
2016-07-13张青晖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756000
张青晖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 756000)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石羊造型研究与分析
张青晖(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文物管理所756000)
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时起就与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固原地区一直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办羊牧机构,开城镇羊坊村石羊为研究探索中国羊文化提供了充分作证。
宁夏固原;石羊;造型;研究
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羊坊村位于固原城区西南5公里处,村内有一对年代久远的石羊,故名“羊坊”。《民国固原县志》的“文艺志•金石目•石器篇”中记载:“羊坊地畔有石羊一对,作蹲卧状,长约五尺余,高约二尺余,何年雕造不可考。乡老传言该石羊在清同治前颇有灵异,今无他奇。”石羊虽然作为石器文物被载入了固原史册,但长久以来,围绕石羊雕凿年代、寓意及文物价值等一系列未知之谜,2015年,羊坊村被纳入隋唐墓地遗址公园。笔者有幸就所掌握的资料探讨如下:
一、固原特殊的牧养历史与羊文化渊源
固原古为雍州之地,周称大原,秦一统之前为义渠国属地,秦为乌氏,隋唐为原州、明中期始称为固原。境内因其山势平缓,水源充沛,牧业极其发达,《史记》记载的乌氏倮,就是一位大牧主,是战国末年秦国乌氏族人中第一个写入"正史"的固原籍人物。从此之后,随着中原对固原地区的强化统治,一直延续到明清才结束了长达2000年之久朝廷牧政。《隋书•百官志》记载,“原州设有马牧外,尚有羊牧、驼牛牧。羊牧比沙苑(今陕西大荔)羊牧规模等级高,置大都督及尉官,沙苑仅设尉二人。驼牛牧仅设在原州,置尉。”宁夏地志学者薛正昌先生在其所著的《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一书中提到,固原“隋朝初年仍为原州,治平高县,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平凉郡,治所仍在平高县,同时置有原州羊牧,设大都督并尉”。这里可以清楚的知晓,原州设立官牧机构最早应该在隋代,原州是隋代官办畜牧中心,除提供战马外,尚是肉食、皮毛供应地”。从唐朝贞观开始,唐朝将京师以东赤岸泽的官办马牧基地,移至秦(今甘肃天水)、渭(今甘肃陇西)以北,会州(今甘肃靖远)以南,兰州(今甘肃兰州)、犹道(今甘肃临洮)之西,置监牧使以掌其事,仍以原州刺史兼都监牧。南使在原州西南180里,西使在临洮军西,北使和东使寄理原州城内。监牧地东西约600里,南北约400里。原州实际成为唐王朝军马牧场的基地和管理中心。”乌氏监、长泽监、木峡监在历史上均在原州境内等。唐朝原州既为畜牧基地和管理中心,管辖四使,北、东两使在原州城内,可想城周边地区官办畜牧场地遍布,羊坊很可能是牧羊基地之一。
二、石羊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寓意
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时起就与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最新考古发现,距今大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以及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已出现了陶羊,“羊的基因”几乎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最早“三皇”中的伏羲、神农最早都以“羊”为部落图腾。汉代董仲舒将儒家文化的核心精华“仁”“义”“礼”赋予到羊的身上,赞叹羊是“美”“祥”之物;固原自古以来是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先后由义渠、乌氏、羌族、党项、蒙古等民族生活过,羊是日常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种,同时,“羊”通“祥”,象征吉祥如意。这对石羊羝母成对,膘肥体壮,表达了人们对产业兴旺发达的祈盼;据唐史记载:公元714年,原州产肉角羊进贡朝廷,豢羊20.4万只。”同时以畜牧产品为主的加工业也很有名,与之产业链齐名的手工制造的白毡、覆鞍毡、龙须席、布和麻都作为献给朝廷的贡品。其羊种应当很独特,而羊坊石羊的造形则体现了这种独有的特殊性。1985年,固原博物馆曾从红崖子征集到一对石羊(现藏于博物馆后院),这对石羊也是四腿盘卧,两角盘圆,头大尾小,与羊坊石羊的造型、风格气势如出一辙。北京大学文物专家鉴定红崖子石羊属唐朝雕凿物。陕西省三原县李和墓的双羊图,其造型风格也与羊坊石羊相同。李和唐朝中期偏晚时期人,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石羊造型文化到唐朝时期的已经演变为一个普遍民俗现象。
三、石羊雕凿手法体现了唐代造像风格
经过与羊坊村部分老人考察得知,羊坊村置放石羊的场地周围,有一排古老的大窑洞,当地人称之为官窑,意为官家办公场所;石羊和官窑前有一片开阔地,名叫官窑滩;官窑滩西边有道小沟,传称圈马沟。先民们传下来的这些地名,都留下了官办的某个机构曾设于那里的痕迹,同时佐证了羊坊曾是官办羊牧基地之一。很可能这对石羊当时是置放于官办羊牧基地的吉祥物和崇拜物。2002年秋,固原县文物管理所对这对石羊进行了抢救性的安放保护。石羊从断崖上迁到了村子中央一块2亩见方的平整空地上。固原博物馆、原州区文物管理所的有关专家和考古工作者对石羊进行了实地勘察,研究考证了其雕凿年代和渊源。通过对石羊的石质、造型、雕凿技艺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专家一致认为其为唐代雕凿之物,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代是以丰满为美的国度,唐代造像以丰满为美,从体态来看,这对石羊体形高大,头大尾小,腰壮背圆,膘肥体胖,体现了这一审美取向;从体型来看,石羊的躯体从卧底到头顶总高分别为1.17米和1.22米,身长分别为1.2米和1.38米,比现在的羊只高大许多,特别是胸背圆胖,腰围在2米以上;从头部看,石羊嘴头粗壮,长角盘颊,小耳朵盘围在羊角内,羊角盘圆直径有40余厘米,展开长度分别竟达1.34米和1.25米。充分体现了唐代造像的风格气势。
石羊雕刻是古代图腾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加强,官办机构都要结合自己的职能在衙门两侧摆放象征着地位和权利的貔貅、大象、狮子、麒麟、,随着唐代佛教文化的深入,狮子逐渐取代了其他图腾形象,成为官府、民宅的门前的装饰物,然而,作为石羊雕像摆放在官办机构之前,恐怕只有隋唐时期的羊牧机构了。
[1]薛正昌.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M].甘肃文化出版社,2000.
[2]徐兴亚.西海固史[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