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绕”字的意味
——试析唐诗中的“柔”“杂”与“韧”

2016-07-13宋雪伟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名作欣赏 2016年27期
关键词:李商隐唐诗白居易

⊙宋雪伟[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81]

“绕”字的意味
——试析唐诗中的“柔”“杂”与“韧”

⊙宋雪伟[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大连116081]

唐诗中,有一个出现频率比较高的汉字——“绕”,它在诗歌的表现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绕”字既是诗歌柔情的表现,又是诗人复杂心境的反映,同时也是诗人坚忍不拔、勇于斗争的性格的写照,是“柔”“杂”与“韧”的统一。在唐诗中,诗人们不仅用“绕”字展现着柔美、繁杂,同时用一个又一个“绕”字,拼合成一颗又一颗明朗而又矛盾的心灵。

唐诗绕柔杂韧

据《全唐诗》,现存唐诗中有很多作品使用了“绕”字。作为较为常用的一个意义单位,“绕”字以其丰富的内涵,折射出唐代诗人似水的柔情之美,反映了诗人千头万绪的复杂心境和顽强、坚韧的品格之美,体现了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精神,在唐诗的意味形成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说文解字》对“绕”的解释为“缠也,从糸尧声”,与“缠”互训。从糸,都与绳索有关。本义就是缠绕的意思。后来引申义中也有“纠缠”之义。其实,“绕”字在古典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意义。可以说,“绕”是唐诗中最富有韵味的字之一。

一、“绕”字中的柔美

古代很早就有了关于“方”和“圆”的界定,所谓“方枘圆凿”“不以规矩,难成方圆”等等。其中,规为画圆的工具,矩为画方的工具。屈原在《离骚》中也指出“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可见,方与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在心理学上,方与圆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圆给人以润滑、柔和的感觉,而方则给人以冷峻、刚毅的感觉。“绕”,作为“缠绕”这一义项时,无疑具有和“圆”一样的性质。圆是一种具有润滑和柔和感的曲线,在绳子缠绕过程中,由于是需要顺着物体的形态依附于物体的,所以也具有和圆一样的属性。“绕”所形成的曲线,同样给人以润滑与柔和的感觉。也许正因为如此,“绕”字中才具备了“柔美”的性质。

在唐诗中,有许多写到自然景物的诗句,都用到了“绕”字,如杜审言《宿羽亭侍宴应制》中有描写山的诗句“碧水摇空阁,青山绕吹台”。骆宾王则善于用“绕”字传神地描绘“树”与“鸟”,如“病栖枝犹绕鹊,遵渚未来鸿”(《月夜有怀简诸同病》)、“今夜南枝鹊,应无绕树难”(《望乡夕泛》)、“素风啼迥堞,惊月绕疏枝”(《秋夜送阎五还润州》)。卢照邻《长安古意》中,对“树”与“鸟”的描绘,同样运用了“绕”字,并且更为传神:“百丈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帏翠被郁金香”。当然,以“绕”字尽显自然风光之美的诗句,在王维那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宿郑州》)、“路绕天山雪,家临海树秋”(《送崔三往密州觐省》)、“春树绕宫墙,宫莺啭曙光”(《听宫莺》)等。可以说,在“绕”字营造出的诸多山水自然景象中,多数是以优美为主的。这一点无疑与“绕”字所体现出的曲线柔和之美学观念、自然和谐的哲学思想有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曾有“江流宛转绕芳甸”之句。此句中“绕”字,就是江流之水动作的一种描写。老子说,“上善若水”。水的柔润性,确实决定了它“海纳百川”的心胸。在一个春天的夜晚,和煦的微风拂过。岸上盛开着鲜花,隐隐飘来几阵幽香。皎洁的月光浸润着整个世界。这时,江水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流向远方,“缠绕”着开满鲜花的小洲。此情此景,无疑给人以宁谧温馨的柔美般的享受,从视觉、听觉到嗅觉,无不具有一种不可言传的“柔”。可以说,此句中“绕”字给我们带来的感官享受,是一种“柔美”。而这种“柔美”,恰恰是“绕”字特有的曲线式的形状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感受。这种“柔美”般的感受,和此句中其他具有柔美般形象的事物一起构成了整个诗境,可谓混融一体。

二、“绕”字中的繁杂

“绕”所表现出的形态,同样给人以繁杂之感。在许多唐诗中,诗人有意无意地在诗作中运用了“绕”字,进而突出了一种纠缠不休的情感或无法自拔的繁复思绪。如李白“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送友人寻越中山水》)、“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送友人》)、“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送友人入蜀》)三句中之“绕”,写出了送别友人时的纷乱复杂的心境。韦应物“丝缕乍难分,杨花复相绕”(《叹白发》)、高适“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重阳》)两句,用“绕”字传达了自己察觉到年华老去、时光流逝后的复杂心态。杜甫“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宫”(《古柏行》)一句,则用“绕”字传达出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繁复感。杜牧“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西山草堂》)则以“绕”字写出自己眷恋故乡的复杂心态。诸如此类,在唐诗中不胜枚举。

李商隐《夕阳楼》曾有诗句“花明柳暗绕天愁”。此诗作于李商隐一次落篇之后,其失落与孤独的心情不言而喻。此句写心中的愁苦,借“花”之明反衬,借柳之“暗”正衬,以突出一己之心酸。又以“天之愁”喻“己之愁”,以最大限度抒发一己之愁苦。此处李商隐的妙处在于,于“花明柳暗”与“天愁”之间,以一“绕”字相连。将抽象的“愁”映射在花、柳、天之后,又以“绕”字将其具体化。花与柳在下,而天在上。上下之间的“愁苦”相连,本就已经将这种抒情最大化了。而中间连着一个绕字,则将“绕”字所表现出来的繁杂、没有头绪的情态添加在已经最大化的愁苦之中,二者相得益彰、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李商隐当时纷乱无头的思绪和落第之后的愁苦。李商隐《九日》中,“霜天白菊绕阶墀”一句,也巧妙运用了“绕”字。此句中的“绕”字,与《夕阳楼》中的“绕”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白菊”与“阶墀”相绕,也给人以缭乱复杂的感觉。在此句中,李商隐回顾了自己十年前与令狐父子“把酒赏菊”的情景。其中“绕”字,既隐约写出了自己十年前与令狐父子千丝万缕的关联,同时也写出了十年后双方复杂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斗争。

司马迁说:“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韩愈指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欧阳修也曾提出:“非诗之能穷人也,盖诗穷而后工也。”可以说,发愤著书、不平则鸣、诗穷而后工,三者一脉相承。因为心中聚集着复杂的情感矛盾,所以很多古圣先贤不吐不快。在这中间,“绕”字所代表的深沉意义——繁杂无绪,是最能够唤起作者内心共鸣的。“绕”字所表现的,或者说象征的,正是那种“愤慨”,那种“不平”和那种“困窘”。因为它们和“绕”字一样无绪而不能理清,杂乱而不能排遣。

三、“绕”字中的坚韧

同样,在“绕”字中,我们还能够看到“坚韧”。“绕”所呈现出的类似于曲线的状态与圆一样,给人以柔美之感,但是这种柔美并不是柔弱,而是一种柔韧。《说文解字》对“韧”的解释是“柔而坚”,大抵不差。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如下一节: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其中“黄芦苦竹绕宅生”一句,巧妙运用了“绕”字,将谪居之困顿、卧病之痛楚、地僻无乐的寂寞、气候潮湿的不适等一一贯串。黄芦、苦竹之“绕”的形态,鲜明象征着白居易当时的生活状态,也同时以白居易的生活状况影射着琵琶女生存之艰辛。但在诗中,白居易在同情琵琶女,进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之后,也有以琵琶女反过来激励自己的情绪。“绕”字所体现出的黄芦苦竹纵横交错的生存状态,在这里已经不单单是繁杂而无绪的情怀的象征,而是由繁杂无绪形成的网状形态转向这种网状形态所代表的牢固与坚韧。这种牢固与坚韧,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积极生活态度。对此,白居易如此,琵琶女也是如此。无论是白居易还是琵琶女,这种“绕”字背后所代表的坚韧的生活态度,在那样一个不公的环境之下,表现得越强烈,则具有越浓的悲剧性。

四、结语

“绕”字,在唐诗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多重意味。虽然作为动词的它,并不能够独立构成某种意向。但是它与其他词语组合后,则具有了耐人寻味的表达或象征作用。这一点,并不是所有动词都具备的。无论是表现“柔美的诗情画意”,还是传达“繁杂无绪的心思”,抑或是象征一种“坚韧不拔”的品格,“绕”字都以它特有的方式体现它灵活而生动的作用。

[1](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4.

[2](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4]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宋雪伟,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李商隐唐诗白居易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石榴
龙门里的白居易
唐诗赏读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史识与史胆——李商隐《梦泽》
唐诗赏读
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