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心”不再荒凉
2016-07-12严红莉
严红莉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这就是留守儿童的心境缩影。
曾经看过一个留守儿童的作文,其中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了,我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
这或许是不少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让人揪心。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下,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伴随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课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突出的问题。由于长期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少孩子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履行的完整监护职责。当留守儿童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心理、性格容易极端化,容易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的管教和批评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性格孤僻内向,等等。总之,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心理。
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及时疏导,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据调查,有18%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留守儿童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亲情呵护的缺位,使他们不懂得去享受爱,也不懂得如何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使留守儿童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他们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
基于此,我们学校充分利用德育、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的开展,让留守儿童认识自我、展现自我、提升自我,努力让乡村孩子像城里孩子一样,插上自信的翅膀,让孩子们“敢说、能说、会说,敢做、能做、会做,敢想、能想、会想”。
要让留守儿童学会正确与人交往,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要平等对待对方,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其次,要乐于与他人交往,能够与同伴合作,能够与教师和家长沟通、交换意见,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要关心他人的需要。再次,要让留守儿童学习一些正确的沟通技巧和交往态度,能够宽以待人,真诚地赞美他人,也能够接受善意的批评。最后还要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人格的独立和完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模式,与他人交往时要能够迁就别人,但这种迁就是有限度的,随和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
在认识、发现、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自信”起来
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成长方面遇到的问题比同龄孩子多一些,又缺乏家长的及时指导,因此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尤为重要。我们创设情境,如利用班会或体育活动,有意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内容,观察其在活动中的表现,对经顽强拼博取得好成绩的孩子予以鼓励,对遇到挫折的孩子告诉他“失败”很正常,不懈努力才会达到目标。以此不断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生活中常常发生的各种突发问题。
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班队会活动、演讲比赛、朗读比赛、故事会、才艺展示、体育竞赛等,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及内涵,在活动中锻炼人、塑造人。活动中,既可以展示留守儿童的才能,又让他们感到学校、教师、同学的关爱,消除其孤独与失落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我们通过实行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家访制度、开办家长学校等,搭建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共同育人的平台。在班队会课、各学科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让留守儿童在认识、发现、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留守儿童说鼓励的话,如“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他,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我们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特点,分年段确立教育主题,分类要求、分段实施,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有机会表现自我,得到提高。帮助他们正确对待进步中可能出现的“反复”,做好应付失败的心理准备,告诉他们不能只期望成功,更不能有过高、过快的成功预期。
培养留守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要善于抓住机会,教会他们一些简单易行的情绪调控策略。比如对于那些容易冲动的学生,可以让他请一个稳重的同学在自己情绪冲动前提醒自己;在感觉到压力太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写日记、谈心的方法来舒缓压力……让他们掌握一些具体的情绪调控方法,以缓解其内心压力,减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对于胆小怯懦的留守儿童,我们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上承担一些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帮助他们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和潜力,培养自信心。
學校积极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因见识相对少、内向、胆怯和父母不在身边所引发的放纵、散漫、自卑甚至自闭等不良习气和性格缺陷,树立多元成才观,不断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和引导,是塑造其良好个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如马卡连科所说:“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活动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
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有自信乐观的性格,为此,教师需要不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充实内涵底蕴。学校教导处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人人参与,教师充分发表自主见解;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鼓励他们参加赛课、才艺展示、微课制作等各种业务竞赛活动,展示教学技能和才艺,不断收获成功,提升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