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不止收获无限
———访湘潭市岳塘区育才学校六年级学生曾康洹

2016-07-12

发明与创新 2016年39期
关键词:晾衣架湘潭市一等奖

◆本刊记者 李 瑚

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育才学校,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创新小达人”,他的发明作品曾获“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一等奖,两次在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一等奖,今年8月,还荣获了第十二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他就是曾康洹,热爱科学,乐于创新,而他的收获远不止这些。

独自探索乐陶陶

在爸爸眼中,曾康洹的好奇心很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他都要问个为什么,对于那些神奇的现象,更要探个究竟。

有一次,妈妈在炒菜,他经过厨房时看到了锅里不断冒出的烟气,便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会冒气呢?”原来,菜叶中含有水分,水加热后会变成水蒸气往上跑。由此,他也知道了水有3种形态:液态、气态和固态。

可这还不能满足他的探索欲望,他很想知道水如何从液体变成固体,于是倒了两杯水,分别放在冰箱的冷藏区和冷冻区。冷冻区的水第二天就变成了冰块,但冷藏区的水过了一个月,都没有变化。通过这个现象,他知道了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时,液态的水就会变成固态的冰。

曾康洹喜欢阅读科普书籍。每当书中介绍有趣的小实验,他都忍不住动手探索,印象最深的是做“如何将乒乓球放在水面中央”实验。

按照书上的步骤,他先将玻璃杯装满水,再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水面上,然后往玻璃杯中一点点地加水。当水在杯口鼓出一个小弧形时,水不会溢出,乒乓球也刚好漂浮在水面正中间。

“这个实验看上去简单,可操作起来非常难。”曾康洹分享自己的经验,“加水时要特别小心,不然水会溢出来,我当时试验了很多次才成功。”

通过一次次探索,曾康洹收获了不少快乐,养成了独立思考、亲自动手的习惯,每次爸爸的好心帮忙都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有一次,学校举办科技节,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个变废为宝的小制作,于是,他准备了废弃的电线、电池盒、灯泡,想做一盏台灯。制作需要用到小刀、打火机等工具,爸爸“嗅”到了危险的气息,想代他完成,可是遭到了拒绝,他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自己可以的,不信你就看着我做吧!”就这样,在爸爸的“监视”下,他顺利地完成了作品。

勇于创新成果丰

出于对科学的热爱,曾康洹在二年级时便参加了机器人兴趣班,五年级时学校成立小科学家俱乐部,他第一个报名。

进入“科班”学习后,他的想法一个个变成了现实,智能晾衣架、高效智能环保扒谷机、太阳能龙门架测高防撞报警器、用声音控制开关的智能台灯等作品相继面世,并在各类赛事上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奖牌收割机”。

实际上,在第一次获奖前,曾康洹一直觉得“创新很难”。智能晾衣架的制作足足花了两个月时间。

按照最初的构想,智能晾衣架只有一个雨水收集装置,一旦发现下雨,它便会自动收缩至安全地带,避免衣物被淋湿。但是晴天,楼上的居民如果浇花时不小心洒下水,它可能误判,导致衣物不能晒到更多阳光。针对这种情况,他和队友商量,加装了光线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只有当光线、湿度达到要求,雨水收集装置才会启动。

智能晾衣架通常安装在较高、较远的地方,人手很难够着,于是他们又安装了触碰传感器。只要触碰按钮,晾衣架就会自动收缩,方便人们收衣服。

经过多次改进,智能晾衣架终于成型,在第二届湘潭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在第六届湖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上获银奖。回想起智能晾衣架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曾康洹突然发现,创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平常心对待就好。

2015年国际奥林匹克智能机器人竞赛中国区选拔赛现场,曾康洹(右一)正在对作品进行调试

曾康洹的叔叔是一位种粮大户,炎炎夏日,正是收割稻谷的季节,叔叔新买了一台扒谷机,用于翻扒、晾晒、搬运谷物,但晾晒了好几天后,谷物还是不够干燥,无法收仓入库。这事正巧让他遇见了,出于本能反应,他心想:能不能用机器人来解决扒谷机的弊端呢?回到学校,他把问题向队友描述,大家一起思考、设计,制作出了高效智能环保扒谷机模型,并测试成功。

和普通扒谷机相比,高效智能环保扒谷机能感知环境温度,控制谷物翻晒频率,并探测谷物湿度,分析谷物是否符合入库条件。另外,高效智能环保扒谷机上装有太阳能电池板,能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节能环保。在第35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这个作品荣获一等奖,还获得了“湘潭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今年4月,曾康洹和队友参加第37届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太阳能龙门架测高防撞报警器”获一等奖,8月,这个作品又荣获第十二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

曾康洹的作品“太阳能龙门架测高防撞报警器”荣获第十二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

学会冷静能力全

对曾康洹来说,收获最大的不是奖牌,而是冷静处理事情的能力。

他第一次玩机器人时,需要用马达、轮胎等零件拼装一辆能够启动的小汽车,小汽车很快拼装好了,却怎么也动不起来。他十分烦躁,折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原因。最后,他冷静下来,找爸爸帮忙,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导线和马达没有连接好。

接触高级机器人后,学习编程更令他抓狂:“打开界面后完全不知道干什么,脑袋一片空白。”每次被折磨得抓耳挠腮时,他都告诉自己:“冷静!冷静!”

平复心情后,他找到了正确的方法:从网站上下载好玩的程序,把正确答案抄写几遍,再输入机器人中,让它动起来。这样既好玩,又能熟悉不同的程序结构。如今,曾康洹“出师”了,队友每当遇到编程方面的难题,第一个找的就是他。

创新的旅程没有尽头,下一站,曾康洹将收获什么呢?

猜你喜欢

晾衣架湘潭市一等奖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可怕”的一等奖
湘潭市:感悟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
判断:一边高,一边低
妈妈的晾衣架
湘潭市老年大学学员作品 展示
装睡的秘诀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