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开发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2016-07-12葛印

大科技 2016年14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资源

葛印

(贵州省第三测绘院 贵州贵阳 550000)

土地开发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葛印

(贵州省第三测绘院 贵州贵阳 550000)

鉴于可持续发展管对社会改造的指导,要重视土地开发与整理工作,总结土地资源分配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对策。本文分析了土地资源开发现状,提出符合实际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土地开发;资源利用;可持续;对策

我国步入社会现代化建设以来,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由于土地资源开发与整理存在的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不利于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健全土地开发与利用机制,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1 土地资源开发现状

2014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42940.30亿元,同比增长3.1%。《中国土地开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其中招拍挂和协议出让价款37956.43亿元,增长1.7%;补缴的土地价款1886.89亿元,下降1.1%;划拨土地收入935.94亿元,增长5%;出租土地等其他收入2161.04亿元,增长43.1%。土地开发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农用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开发成林地、园地、耕地、牧草地等农用土地后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生物量也相应增多,改良土地中的障碍因子,但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导致向低稳定性生态系统发展,破坏生态平衡;其次,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了农业土壤向非生产性用地转移的力度与规模,导致大面积土壤改变了地表自然的状况,地表永久密闭,自然的绿地面积急剧下降,自然的生态系统基本不复存在,使其彻底失去起生产力和生产功能

2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改造趋势

面对传统生态环保模式营运模式,新时期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生态保护体系,把一些新型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构建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的生态项目体系,这样才能带动地区生态保护规划与发展。结合“生态型”地质环境内涵,设计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提出地质环境资源建设的具体对策,为资源开发项目施工提供借鉴性指导。

(1)土地开发对环境发展有重要意义,国家倡导各地区城市投资土地开发建设,旨在营造更加完善的环保体系。基于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下,要懂得灵活应用灾害防治制度及信息化技术,构建更具先进性的环境保护与灾害治理措施。“环境保护”是现代资源开发业开发的主要项目之一,这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新型资源开发模式,追逐着最原始的自然意境。由于环境保护区多数处于偏远地区,地理空间布局特殊且难以定位,增加了企业实地资源开发的难度。

(2)生态化发展。“生态化发展”是资源战略转型的新思想,以可持续发展为引导拟定资源开发与利用计划,这是当代资源利用与保护体系不可缺少的。因此,面对“生态型”地质环境,要进一步坚定走可持续发展的线路。可持续发展是国家战略中心思想,对地质环境改造工程建设起到了指导性作用。为保证修复工程的实施,需要制定时间进度表,进行明确的任务分派,落实资金来源,组织项目评估。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运用那些在评估规划中收集的资料对工程进行正式评估。

(3)服务化发展。我国地质构造形式多种多样,储藏了大量不同的地质资源,为现代化建设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由于地质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必须按照具体规划执行,才能实现资源价值利用率的最大化。为了改变早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不足,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角度的战略思想,以公平性、持续性、公共性等为原则,优化资源开发工程建造模式,解决地质资源利用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同时,加强资源开发项目施工与管理力度,以可持续、高效率为基础优化地质施工方案。

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机制建设对策

“可持续发展”是土地规划的第一思想,确保环保技术方案的安全性,才能提高土地规划行业的可持续性。生态土地不仅是环保工程内容之一,也是地区绿化改造的新方向,更是现代各地区建设的典范,充分挖掘各地区资源能够带动生态环境稳步发展。实际开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土地规划对生态项目的影响作用,结合地区情况拟定科学的生态开发方案,为生态项目开发创建更加优质的服务平台。

(1)灾害防控机制。土地开发满足了社会物质资源使用需求,为各个行业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受到地质环境影响,土地开发阶段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破坏了地质工程改造的协调性,更容易造成地质资源浪费。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应重点加强土地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建立切实可行的环保管理机制。同时,积极引入高科技辅助地质灾害监控与治理,减少人工参与地质灾害整治的难度。我国对地质环境开发与保护十分重视,拟定了诸多可行的地质工程改造方案,维持整个区域治理活动的有序进行。

(2)国家调控机制。国家倡导各地区生态项目开发活动,不仅创建了土地开发机制,也带动了地方生态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土地开发机制建设,可以对地区生态化建设提供指导意见,帮助地区实现最优化的生态建设体系,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区地质环境对生产效益有直接影响,防范地质环境异常引起的土地风险,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有着重要意义。面对传统土地防治模式的不足,现阶段,要深入分析土地资源环境保护意义,引导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正确的土地防治观念。

(3)土地勘查机制。坚决贯彻“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通过适度开发利用保护区生态资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对土地开发经营管理坚持分区规划与执行,确保各个区域生态指数符合预定标准,从而实现区域的“又好又快”发展。引入高科技是提高灾害防控的有效方式,应用GIS系统设计与建立灾害防治体系,可进一步细化地质监控流程。现阶段,以数字模型为虚拟化处理平台,可对泥石流、坍塌、地裂缝等灾害实施综合防护。

(4)资源规划机制。我国城市规划发展中,对生态土地规划工程十分关注,面对日趋加剧的土地污染问题,如何建立科学的治理工程方案,对地区生态环境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新时期各地区逐渐加强生态化建设,注重生态区林业保护与管理是不可缺少的,这关系着区域生态化建设水平。土地开发经营管理要坚持创新机制,从多个方面实施科学的创新改造依据,结合土地保护、灾害防护、分区管理等模式,全面提升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

(5)法律监督机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管制,该区应强化管理,严禁开展任何破坏性建设。国家重点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应按程序报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铁路、土地等相关规划,协调城镇规划、风景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管制,该区应加强管理,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土地开发是地区绿化改造的重要工程,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做好全面规划与管理准备,拟定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管理对策。

4 结论

总之,土地资源是社会现代化建设重点工程,搞好土地开发与分配机制,对社会主义改造具有保障性作用。为了解决早期土地开发模式存在的不足,要及时总结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资源利用方案,避免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1]李萌,邓甘,朱文翅.农业公园是我家乡村不比城里差记江油市新安镇许家桥村、新店村土地整理项目[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6(02).

[2]何姣云,贺荣兵,龙振华,余周武.从国外土地整理特点看我国土地整理的意义与原则[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张志杰.土地整理的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城市地理,2016(04).

[4]张霞.应新形势的土地整理项目土地权属管理[J].城市地理,2016(04).

[5]向群.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现状及政策建议[J].北京农业,2014(33).

F301

A

1004-7344(2016)14-0167-02

2016-4-29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资源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爱这土地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