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断面隧洞各类围岩的人工钻爆法施工方案

2016-07-12刘飞

大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管棚塌方隧洞

刘飞

(陕西省引红济石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宝鸡 712000)

浅析小断面隧洞各类围岩的人工钻爆法施工方案

刘飞

(陕西省引红济石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宝鸡 712000)

引红济石工程地处太白盆地,地质复杂多变,地下水丰富,特别是Ⅳ类以上围岩,自身稳定性差,隧洞成型困难,施工中容易出现变形、涌水、塌方等现象,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引红济石工程针对不同围岩类别制定不同施工方案,顺利完成了8.7km人工钻爆段的施工任务。

隧洞;人工钻爆;施工方案

1 引红济石调水隧洞工程概况

引红济石调水工程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主体工程由低坝引水枢纽和输水隧洞两大部分组成,隧洞全长19.71km,设计最大过水能力13.5m3/s,采用钻爆发和双护盾掘进机两种方案施工。进口段8.7km采用钻爆法施工,断面为圆拱直墙行,成洞尺寸3.0×2.8(高×宽),采取一次支护贯通主洞,然后进行二次衬砌。建成后对于有效缓解关中地区严重缺水局面,改善渭河生态状况,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施工中Ⅱ、Ⅲ、Ⅳ、Ⅴ类围岩施工方案

2.1 Ⅱ、Ⅲ、Ⅳ、Ⅴ类围岩的开挖方案

因为围岩是非均质材料,存在裂隙,强度不一,夹层等问题,如采取围岩的开挖方案不当,会使围岩的结构发生破坏,导致安全隐患的出现,甚至产生安全生产事故。Ⅱ类至Ⅴ类围岩的隧洞开挖断面较小,可以采用全断面一次性开挖,采用直掏孔,炮眼利用率按90%,周边眼的半孔壁保存率不低于50%进行设计。采用岩石乳化炸药,非电导爆管雷管起爆。Ⅱ、Ⅲ类围岩单循环进尺分别按2m、1.8m控制,Ⅳ、Ⅴ类围岩单循环进尺为1.5m。单位耗药量Ⅱ类为1.77kg/m、Ⅲ类围岩1.54kg/m3,Ⅳ和Ⅴ类围岩1.17kg,控制好岩石的整体爆破效果,及时清除危石,确保安全。

2.2 Ⅱ、Ⅲ、Ⅳ、Ⅴ类围岩的支护方案

(1)Ⅱ、Ⅲ类围岩的支护形式。Ⅱ类围岩只对局部围岩破碎带打随机锚杆、挂钢筋网片、喷C20混凝土,也可直接在该部位喷C20混凝土;Ⅲ类围岩打系统锚杆和喷10cm厚的C20混凝土加固。

(2)稳定性较好一点的Ⅳ、Ⅴ类围岩。Ⅳ类围岩采取打系统锚杆、挂钢筋网片和喷10cm厚C20混凝土联合支护。Ⅳ、Ⅴ类围岩的系统锚杆准22,L=2.5m,间排距1mx1m,钢筋网为准6的钢筋,网格200mm×200mm。Ⅴ类围岩打系统锚杆和挂钢筋网片,立钢拱架,最后再喷15cm厚C20混凝土。钢拱架间距为0.6~1m,系统锚杆、钢筋网的参数和Ⅳ类围岩一样。

(3)稳定性较差的Ⅳ、Ⅴ类围岩,我们的总体思路是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得到保证,所以在施工中我们根据围岩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对松散自稳性差的围岩,采取短进尺、弱爆破、及时支护;对自稳时间较短的围岩,出渣后立即进行支护;对自稳时间很短的围岩,爆破后先喷混凝土,控制围岩变形,出渣后按设计要求完成支护。对风化快的岩石(如炭质片言),清除危石后立刻进行喷混凝土封闭(厚度3cm左右),再进行一次支护;对于遇水易软化的岩石(如角闪片岩)要尽快完成一次支护,严禁水浸泡底板,必要时对底板采用混凝土封闭。

3 不良地质段、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方案

3.1 不良地质段、断层破碎带的开挖方案

开挖时采用“短进尺、弱爆破、留核心土”开挖方式,即先用杨镐、风镐等沿开挖轮廓线开挖1m左右、深1m的空间,然后立即进行喷锚支护,结束后再进行开挖核心土。破碎带渗、滴水开挖断面尺寸:预留10cm的变形量,喷C20混凝土20cm后,确定开挖断面尺寸4.0m×3.9m。对于股状或线状渗水、涌水开挖断面尺寸:预留10cm的变形量,喷C20混凝土10cm后,考虑25cm的一次衬砌厚度后,确定开挖断面尺寸4.3m×4.45m。对于涌泥采取超前管棚施工的断面尺寸:预留10cm的变形量,喷C20混凝土10cm,考虑管棚施工需要的30cm混凝土套拱,其中包含25cm的一次衬砌厚度,开挖断面尺寸为4.4m×4.5m。

3.2 不良地质段、断层破碎带的支护方案

当隧洞穿越不良地质段、断层破碎带时,应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断层地带支护宁强勿弱,经常检查加固,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超前支护措施。

(1)一次支护结合超前锚杆。对于遇水无软化现象的岩层破碎带,掌子面潮湿和渗、滴水时,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钢拱架联合支护。锚杆采用准22螺纹钢筋,长度3.0m,间距1m×1m,喷C20混凝土厚度为20cm。对于断层带为破碎的大理岩或者相对坚硬的岩石,掌子面主要为渗、滴水,无大量出水的情况时,采用超前锚杆支护配合喷锚、挂网及钢拱架支护措施。

(2)超前小管棚结合超前锚杆。如果断层岩石为遇水容易泥化的岩石,如糜棱岩、炭质片岩,掌子面潮湿,岩石较破碎,采用超前小管棚结合超前锚杆。超前锚杆与管棚交错布置,并与钢拱架焊接牢固。超前锚杆采用准25锚杆,长度4.0m,搭接长度1.0m,钻孔角度为30~45°为宜;小管棚采用准42钢管布置在隧洞拱部,长3.5m,搭接长度1.0m,配合一次支护措施。

(3)超前小导管注浆。如果断层岩石为遇水容易泥化的岩石,如糜棱岩等,而且掌子面为股状或线状出水,出水量较大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小导管管径根据钻孔直径选择,一般选用准42钢管布置在隧洞拱部,长4.0m,外插脚5~7°,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玻璃浆液灌注,导管环向间距30~50mm,纵向两组导管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m。

(4)超前管棚支护。断层破碎带与坚硬岩石接触段容易发生涌泥、塌方时采用管棚通过。管棚的搭接长度一般为15m,断层宽度大,可分组设置,纵向两组管棚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m。管棚一般采用准108壁厚热轧无缝钢,环向管中心距30~40cm。同时要根据岩石级别和出水量不同进行调整,出水量较大管棚搭接长度要适当放长。否则:爆破后掌子面会因水流冲涮,使管棚一端悬空,导致塌方。

4 隧洞塌方的施工处理方案

隧洞施工中发生塌方的频率较高,所以在塌方的处理上按“小塌清、先支后清”和“大塌穿,先棚后穿”的原则进行。引红济石调水工程地处太白盆地,断层破碎带较多,节理、层理及裂隙发育,层面交错,地下水丰富、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成型困难。在施工中采用“超前临时支撑法”方案对该隧洞塌方进行处理,去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工字钢和钢筋预制钢拱桁架,加强施工掌子面的排水。采用工字钢(可用废旧材料)按一定水平间距沿隧洞设计开挖线以外斜向顶部打入塌方堆积体内,形成顶棚。

(2)采用千斤顶调整工字钢高度,使其大致在隧洞顶拱外弧线上,并用圆木支撑固定。采用预制钢拱桁架支撑替换圆木支撑,用千斤顶进一步调整工字钢高度,使其在钢拱桁架的外弧线上。

(3)在临时支护结构的保护下,边挖边撑,将隧洞设计开挖线内的塌碴逐段清除。在清除塌碴的同时,为了避免前方塌方堆积体发生坍塌,应采用钢管、板枋材、木桩或工字钢等将掌子面塌方堆积体支撑牢固。各个支撑构件,均不得侵占衬砌断面。衬砌后不再拆除。

5 总结

隧洞工程属于地下隐蔽工程,施工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存在很大风险性,因此在隧洞施工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确保隧洞施工安全。

U455.41

A

1004-7344(2016)13-0127-01

2016-4-10

刘飞(1978-),男,助理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农田水利灌溉,水政执法工作。

猜你喜欢

管棚塌方隧洞
断层破碎带隧洞管棚支护参数设计方法
公路工程隧道施工塌方治理技术应用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公路隧道塌方的预防和处理分析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条隧洞顺利贯通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管棚预支护技术研究
自密实混凝土在水工隧洞衬砌中的应用
高埋深隧洞断层破碎带塌方处理及开挖支护方案设计
曲线地段超长大管棚施工工艺探讨
洞身长管棚施工工艺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