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分析
2016-07-12王安文
王安文
(贵州省德江县发展和改革局 贵州德江 565200)
德江县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分析
王安文
(贵州省德江县发展和改革局 贵州德江 565200)
建设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是一种以观光农业为主题提供多种配套服务,诸如田园景观、乡土文化等,通过打造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向旅游经济方向发展,为人们提供多种功能的田园生活环境。本文主要以德江为研究对象,详细探究德江县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
德江县;生态农业;规划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地设施和城市公园,已经无法满足市民的需求。观光农业园,空气清新、风格独特,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短途旅行、郊外踏青、返璞田园的最佳选择。因此,详细探究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建设至关重要。
2 生态农业观光园概述
目前为止,关于观光农业的定义虽并未有统一的定义,总体而言,观光农业指的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以农业为背景、以农村风光及民俗文化为游览主体,面对城市居民,围绕观光、休闲、娱乐、青少年教育等多层次经营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观光农业是融合农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共同盈利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风景园林形式。观光农业是以广义的农业资源为发展基础,在协调发展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参与性的交叉型产业。观光农业的基本内涵包括农业生产、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三个部分,但其组成没有固定的模式,否则将规行矩步,缺少市场竞争力。另外,由于受到所处地域的经济类型、气候类型、地理环境及民俗、民风的影响,使得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多样化,风格各异。
3 德江县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现状
据农口部门信息,德江按照成熟1个升级1个的原则,2016年计划再申报并打造桃源(龙泉)现代农业观光园区为省级农业园区。
近年来,德江县始终把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开放办园、科技兴园、产业强园、生态立园、观光活园的思路,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模式,走农旅结合、农工结合、接二连三的发展道路,强势推进农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的重要展示平台和抓手。
至2015年底,该县围绕“五个产业带”规划,深入推进“三个万元”工程,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9个,创建省市级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园区9个,发展生态茶园21.9万亩、核桃23.5万亩、中药材14.8万亩、天麻120万m2,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462个。园区年产值达15.47亿元,完成销售收入15.82亿元。园区内从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742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的55.99%,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农业园区已真正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助增收致富的科技园、引擎园、示范园。
4 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理念
4.1 旅游发展定位
依托区域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并结合德江县文化特色,导入主题性旅游产品,发展以休闲度假旅游为主,融合文化、商务、运动、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经济,努力塑造区域旅游型的农业观光园。农业观光园是促进区域旅游升级的关键,因此打造旅游产业链是提升产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4.2 规划理念
德江县自然植被较好,为了平衡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在农业生态园规划中,应该强调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在保护好旅游资源的条件下适当的开发观光旅游项目,努力维护好以德江县为核心的区域生态系统。突出休闲旅游,有条件地开展农业观光、运动、科普、养生等休闲旅游项目,满足城镇居民亲近自然、体验农家生活和观光游憩的需要。因此,在德江县农业规划中,应该在旅游文化塑造上,着重打造“生态文化、农家文化、休闲文化、体育文化、渔家文化”。促进产业发展:德江县生态农业规划应该综合考虑与农业、交通、餐饮住宿、手工业等行业的紧密融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5 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规划方案
5.1 科普教育及农耕文化体验区
林果园、农耕园、花卉园、蔬菜园、农业作物园等主要沿城郊,设蔬菜大棚基地,供都市居民、休闲人士等在这里采摘农作物,亲身体验农耕的乐趣。结合大棚基地设置科普教育基地。如农耕博物馆、农耕文化展区、拓展训练基地等,将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传播给广大城镇居民和青少年,将农业先进科技成果展示到人们面前,让他们尽情体验农耕文化。与此同时,创建农耕文化体验区也能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意识。
5.2 生活居住区
农村居民点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落实好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关键。农业观光园规划尽管有别于传统的新农付建设手法,但是它也是依附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创新和实践,因此,对于居民点的建设就成为了重点考虑对象。根据德江县现状和居民经济条件,可以对原有居民点进行整合规划。在居住区周边,应该设有商业区域或公共活动区域,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规划方案中,还需要对原有住宅采取维持现状、逐步整治、逐步拆除、统一建筑风格等四种措施,统一建筑风格,在规划地址上进行一体化开发建设,形成具有农业观光园中农业、生态、旅游等经济特色的新型生活居住区。从空间规划上来看,可以将居民点较为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农业观光园的周围。另外,居民点周边绿树环抱,把居民点都掩映在绿树丛中。在每个居民点内部都设有组团公共绿地和活动场地,形成内外绿色相通、邻里空间连成片的环境。
5.3 生态农业示范区
对于生态园的设计,生态农业示范区是重点部分,其不仅是生态园的示范区域,而且还是园区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支撑着整个生态园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发展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以生态学原理作为生态园发展的指导思想,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内的生态循环系统。目前的一些生态农业示范区已经开启了“动植物共生系统”新的发展规划,建立动植物共生模式和养殖生态园区的生物链模式,利用生物共生关系实现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以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提高生态农业示范区的经济效益。
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的建立,要求生态农业示范区还要发挥观光的功能。充分利用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的土地资源构建植物栽培区,以种植观赏性植物为主,包括具有观赏效果的蔬菜也要种植到园区中,以使游客进入到该园区后,不仅可以观赏植物园栽培区的景色,而且还可以品尝到有机蔬菜。在生物群落中,食用菌既是生产者,也能够发挥分解的作用。生态农业示范区经过科学规划后,可以在适当的区域栽培食用菌,使得生态园区内的废物作为有用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生态农业示范区以绿色低碳为主,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旅游观光的环境,还围绕“生态旅游”这个主题内容展开,以使示范区发挥多种功能。
5.4 绿色环保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
为了塑造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需要在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建设中引入工程技术,按照工业化生产模式生产出绿色环保无公害农产品。为了使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还要运用高科技成果促使农业示范园中的农产品向优质、高产、无公害方向发展。比如,将声波、电磁场等技术应用于农作物种植和农业养殖中,可以实现农作物病害的干扰效应,在促进农业生产的同时,避免化学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在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中采用的无毒优质蔬菜水果农业生产模式,可为农作物生产提供系列化服务。以环境安全型温室为主建立农作物生产模式单元,可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控制植物的生长,使得各种农作物的生产有机化、优质化。建立安全型畜禽生产模式,是通过启动自动预防动物疫病的环境安全系统,对畜禽舍的各种疾病预防,通过对畜禽舍中各种臭气的分解,提高了畜禽舍的空气质量。
6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应该以当地农业资源为基础,充分挖掘可开发和利用资源,即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的原则;同时,还应该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创造新农村优美环境为原则,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违背新农村建设这个基本条件;最后,在生态农业规划中,还应该充分体现当地特色。
[1]丁金胜.循环经济主导型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04):140~144.
[2]张亚娟.生态农业观光园景观规划思路研究[J].旅游纵览月刊,2015(09):56~57.
[3]贾凤意.生态观光园农业产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126~5129.
TU986
A
1004-7344(2016)13-0214-02
2016-4-13
王安文(1977-),男,贵州德江人,经济师,从事宏观经济运行分析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