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兔对陕北黄土高原新造幼林危害的调查报告
2016-07-12张建国何斌
张建国何斌
(1.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 陕西省黄龙县 715700 2.延安市桥山林业局 陕西省黄陵县 727300)
野兔对陕北黄土高原新造幼林危害的调查报告
张建国1何斌2
(1.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 陕西省黄龙县 715700 2.延安市桥山林业局 陕西省黄陵县 727300)
通过调查与分析,探求陕北黄土高原区危害新造幼林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措施及建议。为陕北黄土高原区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防治野兔危害的方法和措施。
陕北黄土高原区;新造幼林;野兔危害;防治措施
1 地理概况
陕北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即黄土高原沟壑区,处在东经107°38′57″~110°32′44″,北纬 35°20′37″~37°21′59″之间,海拔 800~1800m,年均降水量450~650mm,森林覆被率42.9%,有林地1846460hm2,森林总蓄积4520万m3。由于受地理位置,季风环境和地型的综合影响,春季干旱风多,冬季寒冷干燥,且降水分布不均,流失严重,干旱缺水比较普遍。近年来,国家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生态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家先后启动了林业六大工程,使得林业事业迅猛发展,在陕北延安黄土高原地区大面积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小流域治理外援项目等重点工程的造林任务,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加之封山禁牧措施的进一步实施,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各种野生动物繁衍迅速,日渐增多,新造林地不断遭受危害。特别是野兔泛滥,逐渐成为林业建设中不可忽视的生物自然灾害,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生态林业建设成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野兔(Lepus capensis)又名蒙古草兔,属哺乳纲兔形目兔科兔亚科兔属动物,具有昼伏夜动的生活习性。陕北延安黄土高原分布的是蒙古草兔榆林亚种。野兔以草本植物为食,但在冬季和早春季节食物匮乏期啃食新栽5年内的幼树树皮、树叶、嫩梢和枝干。特别是啃食树皮,破坏树木输导组织,导致树木死亡。在冬季和早春,食物缺乏时,啃食刺槐、山桃、山杏梨等幼树靠近地面的树干,牙齿十分锐利,危害形状为长条形,伤口边缘平滑,犹如小刀削了一样,长度在1~7cm不等,宽度1cm左右。取食侧柏、油松的叶子、枝干及嫩梢,将幼苗拦腰折茬咬下,咬痕多为台阶或纯茬,最后只剩下3~5cm光秃秃的干枝。野兔危害后,穴内有草黄色圆柱兔屎。
延安市黄龙山林业局对1867.3hm2的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人工新造幼林进行兔害调查,野兔危害面积为692.45hm2,占造林总面积的37%。①按造林树种统计受害最重的为新造油松林,其次为刺槐造林和山杏造林;②按造林时期统计春季造林面积1267.3hm2,造林受害面积282.8hm2,占春季造林面积的22.3%;秋季造林面积600hm2,造林受害面积409.65hm2,占秋季造林面积的68.3%。
延安市桥山林业局对2001年春和2002年秋季的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人工新造幼林1533.3hm2进行兔害调查,受害面积617hm2,占造林总面积的40%。①按造林树种统计,油松造林受害面积244.3hm2,占油松造林面积的38.3%;侧柏造林受害面积282.5hm2,占侧柏造林面积的50.8%;刺槐造林受害面积90.5hm2,占刺槐造林面积的26.5%。②按造林时期统计,春季造林面积1000hm2,造林受害面积377hm2,占春季造林面积的37.7%,秋季造林面积533.3hm2,造林受害面积240hm2,占秋季造林面积的43%。
对延安以北的黄土高原1998年退耕还林工程新造人工林调查,由于野兔连年危害,造成死亡率平均在50%以上,个别地块苗木死亡率高达100%。危害严重的树种有刺槐、侧柏、油松、山桃、山杏、枣、梨等,尤其侧柏危害更为严重,野兔的种群密度达到242只/hm2。
2 野兔对新造幼林危害调查分析
根据野兔对新造幼林危害调查分析得出特点是:春季造林受害轻,秋季造林受害重;深山造林受害轻,近山造林受害重;山下造林受害轻,山上造林受害重;森林覆被率高造林受害轻,森林覆被率低造林受害重;阴坡造林受害轻,落叶苗木造林受害轻,常绿针叶苗造林受害重;油松造林受害轻,侧柏造林受害重;大苗造林受害轻,小苗造林受害重。
3 陕北黄土高原区野兔危害防治措施及建议
野兔危害十分普遍,已严重地制约着地方林业经济的发展,是森林生物系统内部物种之间关系失衡的具体表现。各种森林危害有可能大面积、大范围地发生。因此,防治各种森林危害,尤其是野兔危害更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野兔对新造幼林地的危害更要从源头上抓起,不能掉以轻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生态控害措施为主,辅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在林区内严禁使用化学药品等进行防治,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持森林生物系统内部物种间相对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平衡。
(1)加大投资力度,从造林源头抓起。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在进行造林时综合考虑加大造林投资,尤其是充分考虑进一步加大防治有害生物方面的投资,提高森林抚育成本,采取各种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危害的发生。
(2)改变传统防治办法,进一步加大物理防治办法。陕北黄土高原地区野兔危害逐年增加,为了改变被动式防治,建议地方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林区群众组成专业或半专业捕杀队伍,在林业部门的严管和监督下采取物理方法对野兔进行“三限”(限时间、限数量、限地点)捕杀,改变以往的“守株待兔”方式为主动出击进行防治。同时给予林区群众一定政策和物质奖励,提高群众防治兔害的积极性、主动性,把野兔种群密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野兔危害主要发生在新造幼林越冬时期,可以采取人工进行大规模捕杀,用放置捕兔笼、捕兔夹、捕兔网、钢丝索套、及绳套等物理器械、电网捕杀等方式、方法定期组织捕杀,以实现短期内降低野兔种群数量和密度,从而确保新造幼林安全越冬,提高新造幼林成活率。
(3)加大科技含量,进行生物措施防治。利用生物激素、不育剂等先进技术在野兔危害十分严重的地块,进行大量撒播用其处理过的食物让野兔食用,造成野兔生长发育及代谢出现紊乱,造成其繁殖能力降低,从而降低了种群数量,同时增加了幼兔失死亡率,这样就减少了野兔种群数量,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降低了对新造幼林的危害,提高了新造幼林的成活率。
(4)积极开展野兔天敌生物保护。积极利用野兔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野兔天敌生物很多,如猛禽(老鹰、隼、雕)、猫科(狐狸、山猫)、黄鼠狼、蛇类等动物控制野兔的种群数量,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改善、扩大天敌的生存环境及种群数量。在林区广设鸟箱、撒放天敌食物以便招引天敌,给天敌创造灭兔条件,使其有一个良好地栖息环境。大力提倡林区群众严禁使用化学农药,依法严厉打击乱捕、乱杀野兔天敌等野生动物的不法分子,形成保护野兔天敌的良好社会风气。必要时可以引进并放生一定数量的野兔天敌,这样就增加了天敌种群数量,降低野兔了种群数量,稳定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保护了新造幼林免受野兔危害。
(5)营林措施。加大新造林林地整地、除草等森林抚育措施,进一步减少野兔的食物来源,破坏其栖息地,逼迫其迁徙。采用多树种混交的方式、方法密植造林和采用抗兔害能力强的树种。新造幼林越冬前提早做好苗木的抹防啃剂、涂白或扎塑料套等防护措施,使得新造幼林能够提前郁闭,免受野兔等的危害。
[1]曹占胜.榆林北部风沙地野兔危害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05).
[2]赵小宇,孙克南.新造林地兔害防治初步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6(03).
[3]赵小宇,孙克南,毛心平.新造林地兔害综合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2006(04).
[4]张耀,申世录.陕北榆林幼林地野兔危害调查与防治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3(04).
[5]吴建平,樊育英,余海慧.辽西地区野兔危害情况调查[J].野生动物,2009(02).
S764.5
A
1004-7344(2016)13-0216-02
2016-4-19
张建国(1962-),男,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森林经营管理方面的工作。
何斌(1969-),男,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机关后勤管理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