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创新发展
2016-07-12魏春华
魏春华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八三一台 321106)
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创新发展
魏春华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八三一台 321106)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沿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全面推进各项体制改革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而引发出中国社会间题研究的空前繁荣,其中包括档案学理论的创新发展。社会环境的多元变化促使档案领域主动或被动地进行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档案学理论研究也开始朝着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发展。本文就以多学科视角下的档案学理论创新发展作为论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供参考。
多学科视角;档案学理论;创新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类社会步入一个多元化的快速变革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档案领域也需要做出一定的改变来适应当今社会,档案学理论不在局限于自身的研究领域,开始朝着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开始应用于档案学理论研究中,无论是档案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档案应用理论研究,都在多元视角的切人下取得突破性进展,使档案学理论研究领域呈现兼纳百川、百花齐放之势。这使我们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多学科的研究视角是档案学理论取得新突破之必然选择。
1 管理学视角
档案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管理学视角是档案学研究中最重要的视角。近年来,随着档案学理论的发展与档案工作实践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管理学视角的引入不应该只局限于档案系统内部,而应该将档案系统视为整个社会大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重视档案系统与外部社会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应该注重档案管理在社会管理、组织管理中地位与作用的研究。故知识管理、集成管理、风险管理等开始成为档案学理论研究的热点。
(1)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有两种基本模式:①编码化模式,强调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知识库,通过“人一文档一人”途径,实现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与开发;②人性化模式,强调投资于人力资源,培养知识交流氛围,通过“人一人”途径,实现对隐性知识的共享与利用。档案是企业显性知识的“沉积容器”和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编码工具”。编码化知识管理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化的、高级的档案管理。
(2)集成管理。集成管理和集成服务是当前许多行业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开始重视和着手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档案学界对档案集成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建档案、电子文件和高校档案三个重点研究领域。
(3)风险管理。档案领域也是一个风险事故频发的领域,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灾害都会严重损毁了大量珍贵的档案,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档案灾害预防机制开始成为档案学界关注的重要热点,对于保护我国档案遗产具有深远意义。
2 法学视角
档案与法律关系密切。一方面,档案作为原始记录,是司法的最基本证据;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作为社会活动,需要法律予以规范。因而,法学是档案学最基本的研究视角之一。
(1)档案法律体系建设。1992年国家档案局发布《档案法规体系方案》,标志着档案法规体系建设开始进人一个具有自觉意识的新阶段。我国的档案法规体系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档案法规体系,基本上满足了档案工作法制化的要求。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法规体系也必须随之进行修改、补充与完善。这有利于增强档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修订的计划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对于促进档案法制统一、保障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档案法》的修订。《档案法》制定于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的1987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逐渐完善,《档案法》里的部分内容也要做出相应的修订。《档案法》的修订应满足新时代环境下的档案管理需要;及时修改《档案法》中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可以使《档案法》进一步完善,为档案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法规遵从。法规遵从是指企业在业务活动中,要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而且能证明自身确实遵守了相关要求。档案记录了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依据、过程和结果,是企业守法、合规、诚信经营的可追溯性证明。实现法规遵从要求企业依法、有效地管理档案,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为企业活动提供合法性证明。法规遵从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它对企业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严格要求,也督促公司管理层更加重视档案管理。
3 社会学视角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不断发展,带有强烈时代感和使命感的档案学家开始以后现代主义为背景,从社会学的视角切人,重新审视档案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研究档案在社会生活、社会建构、社会发展、社会结构中的要素功能,关注档案与当今社会之间所具有的能动关联,力图发现档案在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中的新价值。
(1)档案与社会记忆。社会记忆是社会情感、心理的重构,并不是记录和史实本身,社会记忆不能和传统的文献记录划等号。但档案确实是重构社会记忆中的重要工具和途径之一,因为档案作为历史记录能够影响社会记忆的形成并予以补正和校验,这恰恰是其他事物和行为所不能替代的优势。
(2)档案与身份认同。档案材料能够在身份认同方面产生很大的作用。从纵深度看,档案是贯通古今的历史长卷,可以为身份认同的历史主义分析提供追踪性、连续性素材;从横断面看,档案是覆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全景式图像,可以为身份认同的结构分析提供多视角、多层次的素材。
(3)档案与信任。公众对于档案馆的信任有助于各类档案的有效收集,有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有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有助于社会档案信息价值的实现,有助于不同类型组织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有助于增强档案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因此,案馆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档案馆的社会公众信任水平,凭借资源优势和利用服务水平来提升档案馆的社会信任度,打造档案馆在社会中的良好社会形象,从而充分实现档案馆的社会价值。
4 信息技术视角
档案工作本身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专业,纵观人类档案事业发展史,其每一个发展脚印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子文件“井喷式”产生,信息技术全面革新了档案领域,不仅改变了档案的整个运动过程,变革了档案的管理与服务方式,甚至影响了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实现电子文件管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日益成为档案学界的关注重点。信息技术视角是使档案学理论真正“落实生根”的视角。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电子文件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记录形态,相比于传统纸质文件,电子文件对于其生成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无法适应。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的摸索中,档案界对电子文件特点、构成要素、形成过程与管理方法逐渐形成共识,普遍认识到电子文件管理应化载体控制为系统控制,即电子文件必须依赖于以软件为主体的应用系统来实现。因而,档案学者一直注重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实现方法论的研究和探索,各国都在积极制定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元数据的标准规范。元数据作为电子文件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其方案的制定一直以来也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研究的重点。随着电子文件管理研究和实践的逐步深化,我国也相应地出台了一批标准规范用以指导元数据方案制定工作。国家档案局承担的国家标准《电子文件通用元数据规范(征求意见稿)》于2012年完成。这标志着我国电子文件的元数据管理从自由探索步入了标准引导、从地方规范和行业规范走向国家规范的发展阶段,且标准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与国际标准接轨。
此外,数字档案资源(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理论和实践也走上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道路。我国在数字档案资源(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研究领域也取得长足进步。①出台了电子文件元数据、长期保存技术策略、长期保存格式等方面标准规范。②会议交流促进数字档案资源(电子文件)长期保存工作的有效开展。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了第四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其主题是“电子文件管理的长期保存”。在会上,冯惠玲教授指出,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是一个立体性的难题,需要概念、技术与管理多种维度予以解决。
同时,社交网络、移动设备的出现,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使得“大数据”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时代特征。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根据国际数据公司发布的第六期数字宇宙研究报告显示,由于个人和机器产生的大量数据,数字资源的膨胀已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多学科视角的切入,有利于档案观念和意识的更新,有利于档案管理的变革,有利于档案学思维方式与研究角度的创新,有利于档案学科的横向扩展与纵向拓深。而且唯有从多学科视角审视档案学理论,才能够避免对档案与档案管理认识的片面性,才能够有效地把档案学理论成果应用到档案工作实践中去,才能使档案学理论成果更具有创新价值和实用价值。
[1]赵志红.我国城建档案法规体系构成及其效力[J].城建档案,2013(06):47~48.
[2]张涛.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与演变[D].建师范大学,2011.
G270
A
1004-7344(2016)13-0041-02
201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