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送电线路运行与维护探讨
2016-07-12陈振鉴
陈振鉴
110kV送电线路运行与维护探讨
陈振鉴
(国网福建龙岩市永定区供电有限公司 福建龙岩 3641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地区对于电能需求及要求也在不断提升,110kV送电线路作为重要的供电路径,其运行维护质量直接影响着用户的用电安全及供电可靠性。在本文里,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110kV送电线路的运行及维护进行深入探讨。
110kV;送电线路;故障;运行;维护
前言
电能作为生产生活重要的基础资源,随着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对其需求、要求在不断提升,电力系统主要由发、变、供、配四个环节组成,其中供电环节是通过架空送电线路来完成电能的输送,城乡地区作为当前发展的重要生力军,供电质量直接影响其是否能够快速稳定发展。110kV送电线路作为城乡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供电半径长、供电走廊地域跨度大等特点,这也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故障频发,尤其是在雷雨季节。严重影响着城乡用电的安全稳定性。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110kV送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及如何防范、维护进行深入探讨。
1 运行过程中常见问题
1.1 外力破坏造成的线路故障
由于110kV送电线路辐射半径大,且走廊地形多为山区,跨度大,当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就会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外力因素的破坏,主要是恶劣的气候环境,如暴风、雷击、冰雪等。暴风会将送电线路刮断造成停电事故,同时由于现在树木砍伐变的越来越困难(①来自农民的阻挠;②来自林业部门的干预),树线矛盾越来越明显,刮风天气时线路故障也频繁发生;雷击则会造成线路停电、绝缘子损坏等故障;冰雪的影响会使线路出现覆冰,导致线路断裂,杆塔倾斜或倒塌。自然灾害造成的线路故障在总故障发生数中超过50%,其中以雷电危害最为严重,由于地处山区,每年4~9月是雷电高峰,期间雷害事故频发,如在2014年09月110kV曹平线#19塔C相雷击断串,110kV潭岐线#9直线杆也出现掉串事故。通过对损坏绝缘子的检查分析,我们认为是在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造成了绝缘子掉串,这三个因素分别是绝缘子为劣质或已经劣化、绝缘子串遭受雷击、整个绝缘子因雷击发生了闪络,所以防范雷害应当作为送电线路运维工作的重点。
1.2 设备缺陷造成的线路故障
设备缺陷主要指的是设备本身质量差及绝缘下降。如架空线路电气性能、物理性能不达标,绝缘子外层及护套绝缘不合格;绝缘层老化、杆塔金属锈蚀、绝缘子污秽严重等都是造成线路故障的隐患。在龙岩市永定区,厂矿较多,导致有些地方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如110kV潭岐线#1~#21号位于永定的龙潭镇、抚市镇在那煤矿、石灰石及重金属资源丰富,110kV潭岐线#4~#5号的偶合地线被腐蚀断,绝缘子污秽严重,在雷雨季节,掉串、闪络事故频繁,造成线路停电,影响供电质量。
1.3 人为因素造成的线路故障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偷窃破坏、施工失误、人为误操作等。在较为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经常发生送电线路、电力设施被偷窃贩卖等问题;施工失误可分为送电线路在架设过程中无意留下的隐患,及其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误碰杆塔、带电线路造成跳闸等;人为误操作则是运行人员在实际过程中因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而造成的停电事故。对于这些人为因素,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均是可以在运行维护中避免的因素。[1]
2 具体的运行维护措施
在了解造成线路故障的原因后,在实际的运行维护中就可以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
2.1 减少人为破坏
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破坏,在送电线路运行维护过程中,应从两方面来减少人为破坏:
2.1.1 加强用电安全及普法宣传
供电公司应加强对送电线路周边居民用电安全及普法宣传,如下发《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电力法》等资料,同时结合现场讲解等方法,使居民了解电力线路的重要性及危险性,要求其在送电线路附近不得随意砍伐树木或挖掘杆塔附近的土层,通过法制宣传使得居民能够自觉主动的维护送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同时供电公司基层运维职工也应不断加强学习,以便于在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2.1.2 加强打击力度
虽然供电公司每年都会进行普法宣传,但是偷窃电力设施、故意破坏送电线路的事情还是时有发生,尤其是在人烟稀少、偏远地区,严重影响着正常的供用电。针对这种情况。供电公司应与政府职能部门密切结合,加强打击力度,对于破坏人要严肃处理;同时可通过奖励制度来激励周边居民对恶意破坏行为进行举报。[2]
2.2 采取相应的技术或制度措施
通过采取妥善的技术和制度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送电线路的运行可靠性和降低故障因素影响。具体包括:
2.2.1 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中性点直接接地,属于较大电流接地系统,一般通过接地点的电流较大,可能会烧坏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继电保护会立即动作,使开关跳闸,消除故障。在城乡110kV送电线路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其内过电压较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较小,这样就降低对线路整体绝缘水平的要求,而线路绝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线路施工的成本。同时由于110kV送电线路线径较粗、相间距较大,耐压水平相对较高,对于重合闸装置的可靠应用有很大帮助。所以在110kV送电线路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即经济又安全。
2.2.2 装设重合闸装置
在送电线路运行过程中,由于雷击、树木剐蹭、暴风等原因会造成瞬时性停电故障,在故障消除后,送电线路会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通过应用自动重合闸装置,能够在瞬时性故障发生后自动送电一次,最快的恢复线路供电,极大地提高了送电线路的供电可靠性,降低了因长时间停电造成的损失。[3]
2.2.3 采用在线监测系统
在送电线路上广泛使用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绝缘子、避雷器绝缘水平的实时监测,还能对线路上发生短路故障、接地故障、过流、停电、送电、温度变化进行监测。同时可根据需求调取直观的曲线图,为维护线路运行安全、避免重大隐患提供很好的依据,同时对于故障后的分析能提供可靠的参数信息。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对送电线路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测,运行人员可根据相关报警安排巡检、检修人员进行检查处理,最大限度的提高线路运行质量。
2.2.4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检修维护制度
针对送电线路因长期运行造成设备绝缘老化、下降等问题,供电公司应制定严格的检修维护制度,定期对运行线路进行巡检、维护,结合在线监测系统全面把握送电线路上设备健康状况。对存在缺陷、隐患的设备要及时的维修、更换,避免送电线路应设备缺陷而发生事故。如由于龙岩市永定区地质不好,接地射线,接地引下线许多腐蚀严重,有些甚至断裂,在检修维护过程中针对这一问题应制定完善的巡检、监测制度,及时修理、更换接地线,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2.3 设置合环模板
在两回线路并联共同给某端供电时,当一条供电回路停电,另一条正常供电时,停电的回路恢复供电,即为合环。通过合环操作能够有效的缩短故障停电时间,缩小故障范围,对于提高供电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而通过设置合环模板,能够很好的利用现有的配电自动系统,合环模板的应用,能够快速得出精确的合环电流,便于调度人员对合环操作可行性的判断,有效的加强了送电线路的运行管理水平。
2.4 对自然因素影响的防范
针对影响送电线路运行安全的雷害、暴风和覆冰问题,在具体的防范过程中,应根据其发生的季节、区域采用对应的防范措施。
(1)雷害的防范。首先要加强送电线路杆塔的防雷水平,如在接地电阻较小、土壤电阻偏低的地方架设杆塔;安装避雷器、避雷线、耦合地线等设施;人为降低接地电阻,使用降阻剂。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前文中提到的绝缘子遭受雷击而发生掉串,我们应做到下列五点:①绝缘子运行质量严格把关,按规定对每个绝缘子定期进行检测,及时更换零低值或破损的绝缘子;②要求新的绝缘子必须是合格的产品,在进货时应抽样检查;③对于重要的跨越应使用双绝缘子串,这是防止绝缘子掉串的重要反事故措施;④推广应用玻璃绝缘子,污秽严重的地区可选用合成绝缘子;⑤保证雷雨季节时送电线路接地系统状态良好,能够很好的减少雷击反击闪络的发生,进而有效抑制掉串事故的发生。
(2)暴风的防范。加强巡检,对各个耐张杆进行检查,调整其拉线,保证杆塔受力均匀;对杆塔基础进行加固。
(3)覆冰的防范。通过对造成覆冰原因的分析,当送电线路处于覆冰环境时,要及时的采取防覆冰措施,避免线路因覆冰严重而断裂或是拉倒杆塔。对于已经覆冰的线路要采取措施快速除冰。[4]
3 结束语
110kV送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水平直接影响着用户的正常用电及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如何更好的实现对送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是各个供电公司日常工作的重点。随着新技术、新设备在送电线路的应用,对于运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求。在上面文章里,我们只是简单的对城乡地区110kV送电线路的运行维护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实际的工作中,造成线路故障的原因多种多样,运维人员应根据故障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1]张锋.110kV电力线路运行故障分析及维护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124.
[2]冯海生.110kV电力线路运行故障分析及维护方法[J].企业技术开发,2013(12):116.
[3]高进发.110kV电力线路运行故障分析及维护探讨[J].中国外资,2013(05):217.
[4]李青.试析110kV电力线路运行的常见故障与维护方法[J].通讯世界,2014(18):158.
TM75
A
1004-7344(2016)31-0051-02
2016-9-18
陈振鉴(1972-),送电线路高级工,大专,从事送电线路检修与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