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是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2016-07-12李柔曼
李柔曼
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是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李柔曼
摘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重要的是发展中小城市,而小城市的发展支撑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对于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乡镇企业在多年发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促进乡镇企业的良好运行。
关键词:城镇化;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
一、乡镇企业对于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而乡镇企业是城镇化实现过程的重要物质载体。
1.乡镇企业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空间
小城市的发展要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依托,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又能为小城市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国农村有2亿多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必然要寻找就业出路,如果都涌入大中城市里,这就给本来就业形势很严峻的大中城市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县乡镇这一级别的小城市,人口比较少,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人口容纳空间,会吸入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农民在自己的家门口就业,既方便了生活,又不耽误工作,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养殖业、种植业的升级发展,使得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具有了规模效益、并形成一定的产业链条。乡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从事着生产加工、产品流通、农业服务等活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升级。农产品具有常年性消费和季节性生产的特点,而两者往往存在矛盾,而初级农产品的包装、保鲜、储运、加工等工序和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矛盾。发展乡镇企业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难,价格低的问题,降低了市场风险。当农民们从传统的第一产业走出以后,不再完全依赖于土地的束缚,他们更多的愿意从分散居住的村落迁居到城镇,集中生活在一个地区,这样就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并使得第三产业形成了规模需求,繁荣了农村市场。由此,与农村市场相适应的城镇化发展也逐渐被带动起来。
3.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城镇化的标志不仅仅是农民户籍、地域、职业的变化,更主要的是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物质资料基础上所进行的消费活动、精神文化活动、政治活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等内容。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具有浓厚的农业生产特点。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祖祖辈辈在同一个狭小的地域范围内从事同一性质的生产劳动,封闭性很强,思维固化,生活节奏比城市慢,社会化服务低。
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农民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一是劳动方式的变化。从以农业劳动为主转变为其他产业为主兼营农业。二是消费方式的变化。在乡镇企业里做工,每月都能得到数目可观的工资收入,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结构改善了,家庭的耐用品,奢侈品也快速增加。三是交往方式的改变。由原来的血缘、亲缘、地缘的交往范围向业缘拓展,同一行业、同一企业的交往更加频繁,由封闭转为开放。四是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的转变。由过去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守着一台电视机的农村单调生活,转变为更加丰富的城市生活。电视广播,信息网络、KTV歌厅、音乐茶座、广场舞,大秧歌,电影院、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4.乡镇企业的发展带动一大批城镇新社区的兴起
发展乡镇企业与农民的土地流转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农业的升级换代,还是乡镇工业的发展,抑或是第三产业的蓬勃兴起,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工业用地、建筑用地、商业用地,在这期间将有大批农民通过土地的合理转让而变成了无地的农民,通过乡镇集体规划和统一给予失地补偿后,这些人将定居在新建的居民社区里,宽敞的街道,崭新的楼宇、户籍、社保、生活管理完全城市化,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
二、乡镇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从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看,一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脱离客观实际地盲目上一些工业项目,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技术落后,企业布局过于分散,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二是一些乡镇企业,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确,体制机制存在弊端,管理手段落后,集体资产严重流失,企业经营不景气,资产负债率很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很低,企业职工的素质和技术相对较低;三是一些企业环境污染严重、职业病危害以及事故隐患经常发生。
从发展的外部环境看,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政策支持不到位,资金支撑不足,管理措施不力,没有把发展乡镇企业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地位上来抓;不少地区的乡镇企业存在着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的不合理现象,企业的社会负担很重,还有些政府和部门随意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侵犯企业的合法权益;有的地方随意撤并乡镇企业行政管理机构,平调乡镇企业的资产,特别是乡镇企业管理内部人浮于事,管理者素质偏低,管理力量薄弱,机构不稳定。另外,各个乡镇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差异,在发展速度、效益和规模等方面具有不平衡性,沿海、中部和西部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三、解决乡镇企业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乡镇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企业管理者要高瞻远瞩,通过全面科学的分析,及时果断地采取改革措施。
1.深化乡镇企业改革
尊重农民的选择和创造,尊重农民在实践中的大胆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改革体制机制,注重实际效果。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自负盈亏,管理科学的目标,充分发挥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让每个工人的利益与企业的效益和发展直接联系起来。
2.努力优化产品结构
要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国家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要根据市场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继续实行多业并举,积极带动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兴办集约型的农业企业。
3.要合理用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才
合理用人,因才施用也是企业管理者重要的素质。用人得当则事业兴,用人不当则事业衰。要根据企业员工各自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做到人尽其才,及时吸引和培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先进人才,最大程度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4.积极引导集中连片发展
发展乡镇企业要十分注意从原来的分散布局向相对集中、连片开发转变。让小城镇建设与工业小区的发展互为依托,互相带动、共同发展。合理利用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程度地进行公共基础设施与公园绿地的建设,提高聚集效应,增加就业容量,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总之,各地区要统筹规划,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引导乡镇企业与工业小区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