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多维协调研究
2016-07-12何萍
何 萍
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多维协调研究
何 萍
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对于企业财务活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二者相辅相承的关系却探讨不多,如果能将内外审计进行整合,便能更安全高效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因此,从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角度出发,寻求双方多维度协调机制并为企业提供有效建议,有利于理论界、社会以及企业更好的理解和发挥审计职能,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多维协调机制
随着生产力及生产技术的发展,全球经济进入一体化时代,经济形势及市场体制的不断变化与自适应,产生了多样化的企业性质以及纷繁复杂的交易形式。正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必然趋势,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审计职能应运而生。纵观审计发展历程,不仅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经过了屡次创新,其职能也由对国家政府及社会公众负责的外部审计外延到服务于企业自身财务活动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
从我国审计现状来看,外部审计的法律与监管环境日趋成熟,会计师事务所类型在结合国情的情况下创新拓宽,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责任与审计责任渐渐明晰并普遍获知与接受,企业在规范内部控制建设、充分真实披露会计信息等方面也高度配合并贯彻执行。这一切似乎标志着我国审计行业的飞速前进,但不断出现的财务造假案例——从上世纪的银广夏、蓝田股份到近年来的科龙电器、万福生科,都在不断警醒着业界、企业甚至政府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多维度的开辟审计职能发挥渠道,全方位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营造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审计环境。由此,在立足外部审计的强大作用下,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通过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相互协调,共享审计数据资源,突破信息共享与信息处理瓶颈,建立内外审计建议协调处理机制,才是未来审计的发展前景。
一、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层出不穷的审计失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外部审计的“查错防弊”功能并不是滴水不漏的,而内部审计则多数不被重视或流于形式。如果要将二者统筹兼顾,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能,必须先从我国企业现状中了解它们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兼容情况,再来寻求共存之道。
1.外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外部审计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即可看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被审计单位客观存在的,注册会计师没有办法进行降低或消除。具体体现一方面是管理层舞弊,特别是串通舞弊。如果管理层通过藏匿、修改、毁损凭证及帐簿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或者在实物资产上做手脚迷惑注册会计师,除非是有缜密的侦查思维和手段去分析问题搜集证据,一般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下,注册会计师很难快速识别出这些财务造假行为;另一方面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如果内控薄弱,极其容易出现管理层凌驾问题,也就构成了上一点的舞弊动因。或者是生产经营、财务核算过程中出现职责混乱、授权不清、信息沟通不畅、监督不力等问题导致的多处失误与漏洞,如果这些错报远远低于注册会计师评估的重要性水平的话,也极其容易导致忽视的风险,需要注册会计师时刻保持职业谨慎态度。
检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一笔或多笔错报从而导致发表不恰当意见的可能性。这一风险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程序、审计方法使用不当,或是审计范围过小,审计证据不够的情况下产生的,需要事前做好严密详细的审计计划,从时间人员资源的分配上进行指导、监督与复核,同时要与被审计单位的治理层与管理层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达成共识或提供有效建议。
另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法律与监管环境的不健全,或者一些被审计单位因为宏观环境和决策失误导致的经营失败,大多数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却不了解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区别,强行将注册会计师不该承担的责任加在其身上,从而使注会及会计师事务所面临了严峻的诉讼考验。
2.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部审计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我国企业大部分并没有设置内审机构,就算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了单独的内审机构或者是较高层级的审计委员会,依然需要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也没有安排独立的工作人员履行内审职责,只是属于附属服务;二是审计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因为内审机构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从而职责分配和人员安排也不达标,导致内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的识别风险,发现企业财务或内控上的缺陷并进行弥补;第三,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够,如果只是熟悉会计业务而不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是没有办法起到日常监督作用的,更何况内审人员可能还“身兼数职”,根本不能去充实审计方面知识,锻炼审计专业技能。
二、内外审计的多维协调机制建设
基于上文可知,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目前都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而结合二者的联系可以看到:内外审计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保持了高度一致性,外部审计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进行有效评价,企业也可以提供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给注册会计师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成本。这些为建立内外审计的合作双赢提供了可能,因此,可以考虑从时间、空间及信息技术三维度建立起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多维协调机制。
1.内外审计在时间上的协调
外部审计的时间是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做好承接业务的各项准备,再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商定后确定的,这就导致了一些审计程序的实施受到了时间方面的限制,需要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才能收集到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同时,对于实物资产的审计,比如存货、库存现金的监盘,如果时间和人员安排不当可能导致程序无法执行或者为舞弊行为提供机会。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恰好能起到日常监督的作用,可以从很大程度上弥补外部审计这方面的缺陷。即外部审计在制定实施审计计划时,可以多渠道、多范围的开展与内部审计的沟通,当外部审计认为内部审计采用了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能提供内部控制健全性的保证时,外部审计可以据此决定审计程序和重点范围,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二是在揭示和防止舞弊方面,内部审计比外部审计更有责任规范企业财务核算过程,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从而适当减少外部审计一些基础性、重复性的工作,比如重新计算、重新执行等程序,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2.内外审计在空间上的协调
这里的空间指的是整体审计职能发挥的空间,相比而言,外部审计的理论体系和法律监管环境的发展是远远快于内部审计的。因此在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方面,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值得借鉴与学习;要提升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增强相互的专业知识沟通,及时跟上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变革要求,拓展审计业务能力;最后,内审职能的履行不能只依附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更多的与外部审计接轨,吸收外审先进的审计方法,科学的审计程序,从而不断发挥出内审的潜在性影响,修正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失误和漏洞,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3.内外审计在信息技术上的协调
内外审计协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信息的流通,只要有了畅通的交互渠道,双方的无障碍沟通可以极大的缩小审计范围的重复覆盖率,突出审计重难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现今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可行性路径。比如,内外部审计可以在企业的财务软件或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程序软件上实现无障碍信息传送,结合COBIT框架的审计功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有效评测,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云审计”方式,通过云计算平台,将审计数据存储在云端并转换为数据语言,使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云来协同工作,审计资源被最优化地配置和利用,以达到促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目的的一种审计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市场经济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内外审计各有特点,自成体系,但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基础,对外部审计进行协助和补充。而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又有指导作用,扩大了内部审计的范围和深度。鉴于二者存在的短板,必须通过多维协调机制弥补这些问题,实现审计职能的全面发挥。只有将它们有效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对我国经济秩序的监管与巩固。
课题名称:
本文系2015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应用型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粤教高粤[2015]133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1]朱永永.公司治理下内外审计多维整合协调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1月,26(1).
[2]马杰,曲坊健.注册会计师利用内审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14年5期.
[3]张妍.试析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J].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5期.
[4]陈淑芳,李将敏.云计算对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4年22期.
[5]张俊,耿慧敏.浅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年4月号下(总第487期).
[6]张瑞彩.浅谈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异同[J].商业经济,2007年10期.
[7]汤薇.基于内审外包视角研究国有企业内外审计协调[J].市场周刊,2013年12期.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