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务管理体系研究
——以高校财务管理为例

2016-07-12佳木斯大学贾兴恒杜英通讯作者

中国商论 2016年16期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务管理对策

佳木斯大学 贾兴恒 杜英(通讯作者)



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务管理体系研究
——以高校财务管理为例

佳木斯大学 贾兴恒 杜英(通讯作者)

摘 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形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在深入研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高校视角阐述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财务管理 影响 对策

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述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的实施,它是指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之上,将国库集中支付作为资金拨款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其理论支撑包括公共财政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博弈论等,2003年,我国开始了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试点工作,并于2005年开始进行逐步推广,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发展成为多数高校运行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刚性制度。其核心要义为将全部政府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存放于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

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以高校为视角

2.1 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发生变化

在制定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前,我国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支持采取的是直接拨款,即高校建立一个自己的银行账户,每年政府就将财政资金直接拨付到高校的账户中,高校对这笔资金有着独立的支配权,可根据各部门提交的用款申请来支付给用款单位,而不需要向上级的财政部门上报各类具体的用款明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引入了银行这一中间的代理机构,先由各高校编制出每年各部门的预算明细,之后向省市级财政、教育厅(委)及其他相关部门申请财政拨款,经上级财政部门批复后将资金以指标形式按照相应的用款额度,反映在集中支付系统的用款计划子模块中,并且在进行了用款计划的申报与批复等环节之后,由银行将用款打入高校账户。

2.2 财政资金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在制定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前,财政部会将高校的全部资金纳入校内预算,施行统一管理,各年度都会依据不同院系的平均拨款比例,以及师资岗位数等影响因素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资金的划拨,分配给各院系,再由各院系根据自身的学科建设情况对资金予以支配,管理方式简单明了。

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来,高校资金具备了预算资金、专户资金、政府采购指标资金及非政府采购资金的区分,要求每笔财政资金都要严格按照财政要求支出,做到专款专用,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转变为多头使用,使用方包括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各院系以及各项目负责人等,资金管理方式更加的精细化。

2.3 财政资金支付方式发生变化

在制定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前,当高校需要支付资金时都会直接将资金支付给使用方,高校校内的支付如支付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给后勤单位拨款等,这些会计业务操作也是被允许的。

但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来,高校在进行财政资金的使用之时,须严格经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直至向对方收款单位进行支付,才完成了经费的最终使用。高校校内的拨付则是不被认可与允许的。

2.4 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发生变化

在制定与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前,各高校内只建设有各自的财务核算信息系统,在进行核算之时只需遵循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当进行年终决算之时,只需遵循上级省市财政决算报表系统的要求。

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来,高校新增了包含用款计划、支付管理、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等子模块在内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除了在各自的财务核算系统里进行核算,各高校还必须到财政相关系统里处理相应业务。

3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完善财务管理的措施

3.1 制定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任何一项制度要想顺利实施下去就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或者办法等作为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不例外。从国家方面来说,要想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落实,我们就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将其作为依据,对于高校来说,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来保证其落实。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要求,对于高校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授权控制,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管理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科学设置学校财务管理岗位,整理、补充、修改、完善班组工作流程,明确相应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完善岗位说明书,使国库集中计划的审定、计划的审核等工作落实到人,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召开国库集中管理会议,通过认真的统计与总结进行导论,发现制度落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出台更多的管理办法,并不断根据发现的新问题制定更多的制度与办法,健全经济活动议事决策及操作程序,建立完善学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重大经济活动项目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集体决策,规范各项操作程序,保证学校经济活动依法依规进行,规范银行预留印鉴,严格落实印鉴分离保管、控制现金支付、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对账盘库等制度,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落实时有章可循。

3.2 优化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组织机构

国库集中制度对传统的财政管理理念予以颠覆,使其业务管理流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相应地,原来的高校财政组织结构与国库集中制度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差距,也应进行改革和整合。财务管理结构的设置要遵循因岗设人的原则,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业务流程和业务类型,合理设置内部的财政管理机构,使财政管理各流程的工作能够开展地更为有效。以此为背景,高校应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予以顺应,在原有的组织架构中增设预算岗位,同时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的严格选拔,使预算职能得到有效落实。该制度赋予高校部分政府采购管理职能,为此高校要组织从事政府采购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具有较强能力的政府采购专业管理人员,建立采购科,建立一套采购人、评审专家“权责对等”的管理模式和评价机制,建立采购全过程监管和结果评价的内控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避免徇私舞弊,或者其他犯罪经济行为的发生。

为了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各项业务得以衔接互补,可将高校的财务管理机构分为预算科、综合科、核算科、资金科、采购科、绩效管理科这六大类,每一个科室独立办公。其中预算科的主要职能是根据学校的战略规划将高校的预算支出进行分类,编制预算方案,并对预算收支、财政资金安排和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它是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的基础;综合科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对高校学生的缴费情况进行管理;核算科的功能是运用核算方法对教师科研部门、后勤部门等提供的数据进行核算,要求核算数据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高校的运行情况,为高校的改革提供依据;资金科的功能是根据高校的发展需求向政府申请拨款,向社会各界寻求支援;采购科的职能是根据高校发展的需要制定采购方案,根据采购法等相关规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向社会进行招标,以便寻找到满意的合作商进行合作;绩效管理科的职能是制定绩效管理体系,对高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对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评估。各高校由于规模、发展程度及师生人数的不同,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构建适合自身的财政管理机构,从而更好地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3.3 建设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务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日益重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使财务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为各企业节约了运营成本。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树立“大数据、大格局、大服务”的理念,整合资源,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比重,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应用、配套机制,实现网络宽带提速和无线Wif 信号全覆盖,为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操作流程,建设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主系统,完成新的学费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网上预约报销系统、网上劳务申报系统等多方面建设工作,利用信息化系统数据高效传输的特点,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便捷服务,实行网络自动化办公,所有非涉密文件和信息的发布均通过网上传输,节约高校资源;利用信息化系统的公开、透明等特点,将信息化系统作为监督的手段应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解决不同校区之间由于管理权力分散、技术平台不统一、信息传递速度慢等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推进协同平台建设,构建与教育部门、其他院校的网络互联与信息共享,促进业务协同,努力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打造成全面覆盖、移动互联、跨界融合、深度应用、安全可控的高校信息化3.0版。

3.4 建立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高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对于提高高校的财政管理水平,实现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实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高校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筹资和理财理念,将预算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建立完善各项预算管理标准和程序,有效改进和加强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实施预算编审信息化,实现预算编审线上申报、线上审核,提升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开展零基预算改革,建立财政供养分类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和保障重点、绩效优先的项目评估机制,对高校预算项目实施分类绩效管理,在绩效目标管理环节,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针对预算项目特点,确定绩效目标编制规则。在预算编制审核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细化审核规则,将审核过程细分为基础信息审核和绩效目标审核两个环节,在绩效目标审核环节中又根据项目分类分别采取一般性审核和重点审核,使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的审核流程更加明晰规范,对于绩效目标审核不合格的项目全部退回预算部门进行修改和完善,否则不予安排预算,以实现审核工作的客观公正。加强收入支出业务控制,学校建立收入、支出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运行中做到前期有方案、执行沿主线、监管有对照、运行守制度,建立以预算为主线的财务运行监管机制,预算科作为主管部门定期定向、分析财务问题,加快完善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建立资金分配、审核、下达等各内部环节的督促和考核制度,跟踪抓好重点项目支出,建立项目调整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加强高校财务收支管理。

4 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制度,对于已经习惯传统的财务管理流程和管理方法的高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都是一项挑战,要他们适应这项新制度还有着一定的难度,为此各单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顺应改革,更新观念,增强财政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环境条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 任小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

[2] 李万强,霍学喜.浅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理[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3] 姜毅,高凤岩.适应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4] 牛明媚.基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高校财务运作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a)-027-02

作者简介:贾兴恒(1963-),男,黑龙江人,高级会计师,副处长,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务管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财务管理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预决算的影响分析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