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的作用与实现途径探析
2016-07-12魏毅
魏 毅
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的作用与实现途径探析
魏毅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南阳473061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研究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十八大;作用分析;实现途径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明确要求,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前不久刚刚落幕的2016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实施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中国建设的重点。高校是向社会提供合格劳动力的机构,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特别是在当下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已深入普及的现状下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新媒体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的作用分析
1.1新媒体为生态文明理念养成提供成长土壤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学校下发的教材教辅以及相关资料,利用学校组织的参观、学习和讨论的机会获取,另一种则是自我主动搜集整理,自我学习,这两种方式所获取的信息量都较少。而借助于新媒体的数字平台,学校可以很方便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再整理、再开发,突破原有的教材限制,不断将新的教学素材加入进来,或是对原有教学素材进行重组,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如通过上传教学内容、习题,组织学生自行下载学习,开发手机微信公众号平台,定期发布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新政策、新举措等。由于新媒体在时效性和传播速率上远高于传统媒体,信息量丰富且更新及时,能够为学生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合适的土壤。
1.2新媒体为生态文明理念强化提供学习氛围
新媒体的信息传递方向则与过去不同,它是一种多元化的、多方向的信息集合体,教师采用新媒体向学生进行信息发布,不仅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有限的几十分钟时间,而且学生可以方便快捷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维,这既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个体学习情况,调整学习进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兴趣,这种无形之中的学习氛围,是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之一。
1.3新媒体为生态文明理念塑造提供技术支持
新媒体的应用,从技术层面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支持。利用新媒体,不仅可以制作精良的课件用于授课,同时也可以方便的获取大量的影音资料用于教学,甚至还可以通过远程信息传输的方式进行互动甚至远程现场演示。如谈到生态文明建设,学生很可能只想到森林保护,但事实上,它的包含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何在建设水电,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消除其对鱼类生存的影响?如何有效的控制河湖水位,在防范洪水的同时为上下游的动植物都创造更好的生境?如何有效的开展城市绿化,从而达到同时覆盖防尘、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美观等要求并降低养护运营成本?这些问题通过多种形式一一展现,就能使学生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产生极为深刻的认识。
2 新媒体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实现途径
笔者以为,新媒体是一件工具,是倍增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与影响力,其实现途径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引导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新媒体在年表人群体中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大学生群体,更是新媒体使用者的核心部分,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引导大学生自觉加入到生态文明宣传浪潮中来,具有积极意义。一是教育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正确理念,自觉抵制网络上不当的宣传和一些危害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积极承担起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和使命。二是引导大学生应主动利用新媒体发布生态文明教育信息,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2.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和生态价值观
生态道德观和生态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理性认知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基础和前提。在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观和价值观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比如网上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生态文明教育微电影、生态文明教育微信征文、网络生态文明教育摄影大赛、环保人物优秀事迹展播等活动,然后通过新媒体强大的信息承载和传播功能,及时分享这些活动成果。这不仅是对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肯定,
2.3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在培养大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通过多维信息实时传递,或是通过征文、摄影比赛等活动组织,将兴趣爱好与生态文明价值观培养结合起来,持续的引导大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之外的整体生态环境,如现状、生态事故、生境修复工程开展等,让学生们认识到生态保护绝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一种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可持续发展不仅利在千秋,更是当代人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2.4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是塑造大学生群体生态文明理念成功与否的重要先决条件。以新媒体技术构建的校园文化网络可以有效的覆盖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区域,再辅以传统媒体的宣传,能够真正的做到宣传无死角,让大学生接受生态文明理念的熏陶,使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行动,完成理念的树立与内化的过程,对于大学生中的个别人的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文明行为,给予及时批评、纠正,呼吁其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总之,通过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态文化,以达到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质量的目的。
[1]董梅.试论生态文化素质教育[J].甘肃高师学报,2007,12(4):111-113.
魏毅,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G2
A
2096-0360(2016)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