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题材纪录片的摄制刍议
2016-07-12张娜
张 娜
自然题材纪录片的摄制刍议
张娜
盘锦广播电视台,辽宁盘锦124010
自然题材纪录片是国内电视行业少有涉足的领域。拍摄自然题材纪录片考验的不仅是拍摄团队的经济实力,更考验每个身在其中的媒体工作者对电视、对纪录片的热爱。拍摄自然题材纪录片从前期的准备、到后期的制作都需要有非常精细的策划和精良的设备。拍摄自然题材纪录片从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拍摄团队实力功底的体现。
自然题材;纪录片;摄制
纪录片最初脱胎于电影,经历了与故事片的分离,作为一种记录原生态的独立体系被受众接受、喜爱。在这其中,自然题材一直备受关注。相较于我们所熟悉的人文世界,自然界的未知更充满悬念色彩和吸引力。关于自然纪录片的概念一直没有一个权威的官方说法,但在业内普遍认为,自然纪录片即以自然景观、动植物等自然界固有事物为摄制对象,真实地记录没有或者少有人为参与的自然原生态的一种纪录片。
自然题材纪录片的魅力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妙趣天成的地球奇观、情趣各异的动植物世界,探索大自然的奇趣奥秘……都能引发观众的好奇,从片中感受到探索的快乐。然而摄制自然纪录片却是纪录片领域中最难把握的一个命题。国内媒体在这个领域很少涉足,通观世界范围,堪称经典的优秀自然题材纪录片也不是很高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记录天地之间的自然本是一件听起来很神气又很文艺的工作,可为什么不受摄制团体青睐呢?究其原因有以下3点。
1 摄制自然题材纪录片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
1.1核心人物
和电视、电影的摄制一样,自然题材纪录片也需要多兵种协同作战、分工合作,而导演无疑是整个摄制团队的灵魂。自然纪录片的导演首先需要是一个业内专业素质全面、水平极高的人。团队需要他能提出合理的计划、强有力的要求、能够统筹安排漫长摄制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导演常常是严厉甚至有些暴躁的形象,但这并不是真相。在一位好导演身上必定会看到他权威得体的意见、中肯有力的言辞、行之有效的见地、激励团队的办法……优秀的品格。具备有这些条件才会让团队对导演信服,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效应,使整个团队焕发出活力与动力。
1.2专业策划
自然题材纪录片和所有的纪录片一样,以真实为生命。这并不是说,自然纪录片是一次漫无目的的拍摄、记录,它的主题和拍摄内容都是有着明确定位的。雅克·贝汉执导的自然纪录片《迁徙的鸟》围绕候鸟在迁徙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如何克服重重困境,表述生命个体对生存的渴望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吕克·雅克执导的《帝企鹅日记》也是通过记录帝企鹅的生存状况,反映自然界生灵求生的本能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些让人看了为生命而感动的纪录片都是经过专业的策划,可以说一部优秀自然纪录片的诞生都是从选题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脱离过专业的策划,而进行策划的可能不止一个人,有时也是一个团队的集体智慧。
1.3拍摄题材领域的专业人才
所拍摄领域的专业人才是团队的学术顾问,有时也兼任向导的职能。他对自然界的了解、对拍摄对象生存习(特)性的熟知,很大程度上为拍摄者提供了参考。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他的存在补齐了编导团队在自然学科领域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自然题材纪录片的趣味性。在BBC的自然纪录片中,我们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些我们不知道的自然秘密,他就是大卫·爱登堡爵士。与BBC的合作,充分发挥了他在野外自然方面的知识储备优势,多年来,他和BBC的制作团队一起,把探索的足迹遍布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并成为自然题材纪录片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他本人被誉为“自然纪录片之父”。(百度百科)
1.4向导
在任何野外环境中,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自然关系,有些地貌、自然环境、气候不仅不利于器材的操作,而且还会威胁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向导的存在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否则团队将无法安全地进入到一个陌生的野外环境中。向导可以是当地富有野外经验的居民,也可能是熟悉当地环境的生物学家。
1.5专业拍摄人才
拍摄自然界与影棚、演播室等室内拍摄不同。当三脚架把摄像器材在野外固定好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这份工作的特殊性。光线、环境、动物行动的不确定性……都在考校摄像师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自然题材的拍摄往往需要用到多组拍摄设备,尽管数码摄影器材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让拍摄趋于便捷,但是熟悉每一件设备的种种性能依然是摄影师必备的素质。有的时候,拍摄需要的是耐心,等待一束光、等待一次起飞、等待一次咆哮、等待一次绽放;有的时候,拍摄需要的是快,自然界中那份灵动的美一闪而逝,除了以快制快别无它途。
1.6后期制作
如果说前期的准备、拍摄是一个采集食材的过程,那么后期制作就是上锅烹饪了。能否端出一盘视觉大餐,考验的是导演和制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音乐的节奏一样,没有节奏的画面将无法让人获取视觉的享受,无法激发受众的情感进而产生共鸣。所以,合理的蒙太奇用法、节奏流畅的动感画面才能使剪辑出的片子有生命力,才能把拍摄意图准确地传递给观众。
2 摄制自然题材纪录片需要更专业的设备
2.1摄影器材
摄制自然题材纪录片需要的机身至少要两个,有时更多;所需的镜头从超广角到长焦、微距都有意义,它们需要保养充分、干净无尘,并按照一定顺序有序放置以便提高拍摄效率;需要电量充足的电池;稳定的三脚架、滑轨;航拍设备;水下摄影机。另外,在极端的环境或者对画面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很有可能还要根据需要特制或改制器材。
2.2户外安全设备
隐蔽工具,在拍摄动物时,隐蔽工具是非常必要的,有时它是一个带有隐蔽色的帐篷,有时是带有隐蔽元素的汽车,还有户外安全必备的头灯、手机、水、紧急示位标等。
2.3交通工具
汽车是最常用的拍摄自然题材的交通工具,当然在有些特殊环境中还可能用到飞机、船、潜水艇等工具。
3 摄制自然题材纪录片需要更长的制作周期
3.1拍摄周期
记录自然是一项大工程,它的拍摄周期可能是一年、两年再加上前期所做的准备工作可能需要十几年。《帝企鹅日记》的导演吕克雅克就用了12年的时间筹备,花费13个月才完成全片的拍摄。
3.2制作周期
前期的投入在后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让后期的制作马虎不得,谁也不想让一个微小的疏忽成为通篇纪录片的硬伤,让前期的努力发挥不出尽善尽美的效果。因此制作从解说词到配音、到画面的剪辑、配乐都有着近乎苛刻的讲究。就拿配乐来说,很多纪录片为了突出主题,专门请专业人士专门作曲配乐。总而言之,画面的编辑是无法一蹴而就的,总要精雕细琢后方才美艳登场。
由豪华拍摄团队、过硬的拍摄器材,漫长的工作过程可见自然题材纪录片的珍贵,这样的出身注定它不能随处可得,而参与一部纪录片的摄制,则是一次对纪录片事业忠诚的检验。
在拍摄《帝企鹅日记》的过程中,摄制组工作人员在南极每天要5点半起床,一个半小时后,他们就需要负重60千克(装备)奔赴雪原。冻伤、冻疮都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小病,因为企鹅活动的最佳时机很短,他们需要在时速150千米的狂风中把稳摄像机。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得到了自己满意的画面:1 200多只企鹅在镜头中出现,企鹅水下游泳的美景也被忠实地记录下来。
在《迁徙的鸟》拍摄过程中,田野上有一窝无法飞行的幼鸟,而一台大型农用车并没有发现它们的存在,发出隆隆巨吼驶向鸟巢。我们看到的画面是从幼鸟角度看到的巨型机械,摄影师显然没有单纯地旁观,他用镜头记录了鸟儿视角中的惊恐,同时也成功地护下了这一窝生命。
这些摄制中的点滴,分享的是纪录片背后的故事,有励志、有关爱。可以说每一部优秀自然纪录片的出现,都带有背后一个长长的摄制故事,还有一份对自然界的虔诚信仰和对纪录片工作透彻心扉的爱,而这正是自然题材纪录片的魅力所在。
[1]曾令洪.风光摄影构图[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5.
[2]阿巴比(Arbabi.S.).自然摄影经典教程[M].宋婉茹,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3.
[3]鲁中石.自然探索 科学探索 历史探索[M].北京:华侨出版社,2013.
张娜,记者,主要从事电视专题片采编制作工作。
G2
A
2096-0360(2016)12-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