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保护之培育型主体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
2016-07-12吴胜蕊
孙 危,吴胜蕊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郑州 450001)
工业遗产保护之培育型主体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
孙 危,吴胜蕊
(郑州大学 历史学院,郑州 450001)
摘 要:工业遗产是在工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历史变迁的见证。但在新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工业遗产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如何调动相关主体对其进行保护是进行工业遗产保护的关键。结合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概念,在诸多的保护主体中着重研究了培育型主体的范围及其重要性,并以郑州市为例提出相关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培育型主体;郑州
工业遗产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催生物,是一类特殊的文化遗产,有着特殊的和普遍的价值,保护工业遗产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其意义都是深远的。
1 工业遗产的相关概念
1.1定义
关于工业遗产的定义,国内外虽然认识有些差异,但基本概念还是相同的。
国外在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颁布的《下塔吉尔宪章》中,工业遗产定义为:“其是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房、宗教崇拜或教育设施等”[1]。
国内,2006年4月18日,以“重视并保护工业遗产”为主题的中国工业遗产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共识文件,同时也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问题提上了议程。在《建议》中还首次规定了中国工业遗产的内涵:“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包括工厂车间、磨坊、仓库、店铺等工业建筑物,矿山、相关加工冶炼场地、能源生产和传输及使用场所,交通设施、工业生产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相关工业设备,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
这两个定义都强调了对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但《下塔吉尔宪章》更着重强调了这一点,而《无锡建议》则在定义物质文化遗存的同时,也提出对工业遗产的非物质文化要素的关注,如对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的保护与利用。
1.2价值
(1)技术价值。由于技术是工业的核心,所以这一价值是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工业遗产区别于其他遗产的关键。工业的每一次革新都是技术进步所推动,也都代表了人类工业文明的不断前进,三次工业革命无不证明了这一点。技术价值涉及工业遗产的方方面面,比如,建厂之前的合理选址,建造过程中对房屋的抗震要求和建造技术,机器的安装、调试、运行和改进,工艺流程的设计、产品的不断更新,甚至管理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和组织方式等等。正是这些技术的支撑,才使工业遗产不同于其他的文化遗产,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也是工业遗产的真正价值所在,而且这些技术保存下来对今后的工业发展也不失为一个宝贵的经验。
(2)社会价值。工业遗产蕴含着巨大的社会价值,工业遗产在成为遗产之前就已造福了社会,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价值,也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因此可谓间接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而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对环境的污染日渐严峻,工厂、企业也想方设法地改进技术去治理污染,又体现了其人性化价值。及至工业日渐衰落之后,不少工业遗产仍是许多人的情感归宿,而其保留下来的企业精神也将激励很多人,有的还可以作为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而具体的工业遗产地则揭示了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代表了文明的历程。除此之外,很多工业遗产地的周围还建有绿化、休憩设施,这都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如果能合理的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所能提供的社会价值将会更加令人瞩目。届时将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进而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并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3)历史价值。历史价值是文化遗产的普遍价值。纵观这三次工业革命,不仅是生产力的提高,也是一部技术史。而作为历史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不能任其被遗忘和湮没。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每一段历史都是至关重要的,都是历史长河中的瑰宝。一旦忽视或者丢弃了工业遗产承载的这种历史价值,就抹杀了城市、国家和民族的重要记忆,使历史出现重大空白[3]。具体来说,首先,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技术史的演变上,是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次,工业遗产见证了一个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记录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成长。最后,城市变革也能在工业遗产的身上看到其背影,因此工业遗产也是研究城市发展史的重要材料。
(4)艺术价值。艺术价值是工业遗产的附加价值,也是其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工业建筑美学和机器美学上。虽然每当提及工业遗产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破败不堪的厂房、荒草丛生的院落、人迹罕至的车间,但其美学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很多工业遗产地的建筑是著名建筑师精心选址、走心设计的结果:选址上,不管是自然因素还是人文原因都考虑在内,可以说是地利人和因素俱佳;在设计建筑时,将工业需要、建筑美学、时代元素紧密结合。很多建筑目前仍是地标,有的甚至还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因此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而机器美学则是工业遗产的专属艺术价值,至于车间的布置、机器的设计,也都是一门艺术。
(5)文化价值。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企业文化和时代文化。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和由此衍生的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正是这些企业文化给职工带来了温暖和动力,在某些家庭,一代人甚至是好几代人都在为该企业贡献力量。直到当下,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工厂早已倒闭,但很多人仍然对这些工厂具有浓厚的感情。时代文化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这个时代由工业带来的特殊时段的文化。在此时期的中国,也是工人阶级的产生、壮大之时,他们为了美好的未来而抗争、而奋斗,因而这个时代的文化是应该被永远铭记的。工业遗产在被保护和合理利用之后,有的建成了博物馆,有的建成了纪念馆,对那个时代的文化的宣传起到了促进作用。
(6)经济价值。不同于其他类别的文化遗产,经济价值是工业遗产的主导价值。有人会认为工业遗存是落后的象征,它的存在会影响和阻碍城市的经济发展。实则不然。其实不管是多么先进的科技,都离不开最基础的制造业。
工业遗产更多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合理的再利用上。工业遗产建筑的物质寿命一般比其功能寿命长,在工业生产功能退出后,转换使用功能,发挥工业遗产建筑的再利用价值,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4]。现阶段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模式可谓多种多样,有博物馆、纪念馆,也有创意产业园区,更有购物城、旅游地等等,由此带来的经济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更不用说一系列的联动经济价值了。但这种再利用模式必须保持在工业遗产完整性、真实性基础上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必须嵌套在整个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与整个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相一致。
1.3保护工业遗产的意义
(1)有助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当前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概念理解仍十分传统和狭隘,认为只有具有光鲜的外表和看得见的巨大价值才被称为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等,亦或是自古流传至今被称为文物的东西,却很难将那些老旧失修的简陋工业设备和厂房与文化遗产联系起来。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门类,保护与再利用的恰当实施,更有利于对文化遗产的深入保护,也更能使文化遗产的对象和门类呈现出多样性。
(2)为工业遗产本身带来新的活力。工业遗存是工业文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历史见证,也是推动新兴产业出现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因此保护与利用好工业遗产对工业遗产地本身来说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工业遗存的正确保护不仅维系了其原真性,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保护。在这种模式之下,工业遗产获得了新生,以另外一种姿态屹立于世,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3)有利于增加城市特色。工业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工业遗产见证并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轨迹,既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记忆,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很多城市大拆大建,拆除认为不符合“新潮流“的东西,而在经历一轮的所谓“更新”之后,竟发现所有城市出奇的一致,可谓千城一面,没有自身的特点。而对城市重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将其打造成为城市的名片,无疑会成为城市的一大特色。
(4)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工业遗产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更是非同凡响。复兴经济、发展节约型社会、推动社会稳定,都是通过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而实现的。
(5)保留了人类的特殊记忆与传承。工业遗产对于人类来说,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前人来说,那是他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承载了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理想和青春,是他们感情的寄托;对于当代人而言,保护和工业遗产不仅体现了对前辈的尊重,还是对自己、对后代的负责。对这些工业遗产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利用不仅避免了浪费,还能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就后辈而言,一百本书也不及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将工业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如古人将文物留给后人一样,意义非凡。
从概念角度出发,对于工业遗产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但其存在的价值是大家所公认的。不管是技术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还是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对于文化遗产,对于工业遗产本身,对于城市、社会、人类,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传统工业时代逐渐被信息工业时代所替代之后,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大势所趋,也会逐渐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这必将是一个时代的呼声。
2 培育型主体的研究范围和重要性
2.1研究范围和特点
“培育”二字取培养教育之意,其范围主要是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在校生。此类人群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思想尚未定型,因此处于最易见教育成效的阶段。这一阶段在校生的年龄在7~18岁之间,他们中的大多数还处于人生的早期阶段,尚不成熟,但也是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阶段,如果能抓住这一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好奇心重。培育型主体人群大多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渴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去发现和创造出一些事物,以此来提升自信心。
第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均较强。他们具有直观的形象思维,不管是观察力、概括力,还是想象力、记忆力,都在不断增强,此外还有思维敏锐、接受新事物较快的特点。
第四,重视学校教育。在当下的中国,该年龄阶段的人群一般都比较倚重学校教育,内心对学校、对老师非常敬重,就其内心深处而言,还是比较愿意接受前两者的教导。
2.2加强培育型主体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一,工业遗产是历史的产物,需要在历史发展中培养接班人。狭义的工业遗产是从工业革命甚至在其之前的准备阶段就已存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受其他原因的影响,工业遗产的数量也日渐增多。广义的工业遗产更是包括古代的众多工业门类。由此可以看出,工业遗产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所以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在历史的发展中培养更多的接班人。而接班人就是培育型主体。对其进行工业遗产知识的熏陶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发展史上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培育型主体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工业遗产保护的责任。毛泽东同志曾把青少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中国的前途寄托在你们身上……”这句话也适用于培育型主体的工业遗产,在不久的将来,工业遗产的保护是要靠这些人来承担的。
第三,培育型主体大多都是家庭的核心,因而能带动单个的小家庭进行工业遗产保护。当今中国的家庭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就形成了一个现象,即孩子就是家庭的核心,几乎所有大人的活动都是围绕孩子来进行。此现象的好处之一就是,如果将孩子对工业遗产的兴趣培养起来,其带动起来的很可能是全家人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和保护,因此这个潜在的力量实在不容小觑。
第四,有利于多方面培养培育型主体,也为国家培养工业及文化遗产专业的人才。工业遗产的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包含了很多专业知识,比如文化遗产知识,现在很多的工业遗产地都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阔;至于工业方面的知识,很多工业遗产地的技术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在培育型主体进行学习和参与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相关方面的引导,将会为我国培养出来更多工业方面的人才。
3 培育型主体对工业遗产保护的研究策略
下面以郑州市为例进行阐述。截至2014年,郑州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为49.307 0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数为75.120 8人,总数为124.427 8万人,2014年郑州市总人口数为937.8万人①以上数据来自郑州统计信息网.http://www.zzstjj.gov.cn/tjww/tjsj/ndsj/webinfo/2011/12/1323917831719836.htm.。综合分析以上几个数据,培育型主体约占郑州市总人口的13.3%,这一群体的人数无疑是庞大的。除此之外,通过图1可以看出近5年来,培育型主体的人数有急剧上升的趋势,加之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此趋势将可能持续下去。如此看来,如果培育型主体能参与到工业遗产保护的队伍中来,对于工业遗产甚至对于整个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将是一个巨大的能量。
图1 近年来郑州市中小学在校人数的变化曲线
关于具体的策略,考虑到培育型主体还是在校的学生,所涉及的其他主体无外乎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了,因此可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学校。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来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宣传。首先,定期地开设一些工业遗产相关知识的讲座,可以是视频的播放,也可以是相关知识的讲解,形式必须要活泼生动,之后可以布置几个简单的思考题,打开学生的思维,以树立其保护工业遗产的意识;其次,定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工业遗产地或者相关博物馆、纪念馆、景观公园等地方参观,直观地告知学生什么是工业遗产,为什么要保护工业遗产?当然之后的参观游记是不可少的,以引发培育型主体的思考;再次,组织或者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参与到工业遗产的保护中来。
(2)家庭。家庭是培育型主体教育的关键,父母只要带动起孩子的积极性与热情,就可以为保护工业遗产打开一扇窗。具体办法有:第一,为孩子购买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视频资料,并能陪同孩子对工业遗产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第二,在孩子的课外时间,培养其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或者工业的相关知识。这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庭里的其他成员也都会逐渐关注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
(3)社会。社会在对培育型主体进行工业遗产教育方面,最应该做的就是大力保护工业遗产。例如在郑州,可以择取一些重要的工业遗产,为培育型主体参与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一个重要的实践场地和教育平台。这里不妨以郑州纺织机械厂为例。
该厂是中国纺织总会中国纺织机械工业总公司的直属企业,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CIMS技术应用工厂。属全民大一型企业,厂址在郑州市南阳路290号。该厂始建于1949年11月,厂区占地面积43.57万m2,建筑面积20万m2。建厂后,先后与日本、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拥有各类设备2 700多台,共有产品1 000多种,每年生产近百种。其中,GA301型双浆槽浆纱机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年产1.5万t 的涤纶短纤维后处理设备和干法腈纶生产装置,荣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奖和重大科技攻关奖。1990年,全厂职工总人数7 100人,固定资产原值1.72亿元,全年完成产品产量3 569台,13 961 t,工业总产值1.9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67亿元,出口创汇427万美元,利税总额5 115万元[5]。
保护规划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郑州机械纺织厂规划方案
如果郑州有这样的一处甚至更多的工业遗产再利用之地,那又何愁学校和家庭对培育型主体的工业遗产教育没有施展的舞台呢?
4 结束语
在经济急速发展的当下,工业遗产的概念和重要价值需亟须我们去了解、宣传和传承。尽管关于工业遗产的概念在国内外不尽统一,但是丝毫不影响我们对工业遗产的理解。而无论从价值方面,从核心的技术价值,还是从社会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无一不反映出工业遗产在历史长河中的不可或缺这一事实。工业遗产的过去我们无缘参与,但是其现在和将来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在当代的中国,除了更多的宣传和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工业遗产的保护中来和制定更适合工业遗产保护想政策之外,更多的则是培养传承人。而在所有的传承人中,培育型主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不仅是未来工业遗产保护的传承者,更是工业遗产保护积极参与者。可以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入手对培育型主体进行教育和引导。而这个基础的工作就是,在当今的城市中有一些基础的工业遗产保护成功改造案例,给整个教育提供实践基地。对于此,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工业遗产保护就像是一个接力棒,需要代际之间的传承,只有这样,工业遗产才能长久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251-252.
[2]无锡市文化遗产局.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文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1.
[3]张京成,刘利永,刘光宇.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创意经济时代”的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9.
[4]刘伯英,冯钟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68.
[5]郑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郑州市志(第4分册)工业卷 农业水利卷[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355.
动态信息
Study on the Cultivating Subject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Taking Zhengzhou City as the Example
SUN Wei,WU Shengrui
(History Department,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Industrial heritage is the outcome when the industry economic develop into a certain period.It also witness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the transition of the history.However,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new history,the industrial heritage will face new challenges.To industrial heritage,how tomobilizemore relevant groups to join into these protect activities is the core of the research.In this paper,combining withmany concepts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we will lay stress on studying the scop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subjects,and take Zhengzhou city as the example to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Key words:industrial heritage;cultivating subjects;Zhengzhou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孙危(1973-),男,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E-mail:sunwei@zzu.edu.cn.
基金项目:郑州大学2014年度研究生教育科研专项支持基金项目(2014yjsjy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