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国梦”的思考
2016-07-12王丽志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050091
王丽志 王 健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 050091)
徐振国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050024)
关于美术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国梦”的思考
王丽志王健(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050091)
徐振国(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050024)
高等艺术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开放、多元的特点,如何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参与并构建全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老课题,也是一个新课题。
美术教育;教育实践;中国梦
“中国梦”是凝聚当代大学生青春能量,引导当代大学生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精神旗帜。当代青年大学生肩负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和主力军。高等艺术院校是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在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引导美术学生将追逐个人梦想与践行民族梦想相结合,用美术诠释“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情愫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总结了中国近代以来党和人民的共同追求,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出对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念。
在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重要思想之后,引起高等艺术院校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共鸣。当代青年大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发展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高等艺术院校在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借助“中国梦”精神,积极引导美术专业学生将“个人梦”“美术梦”与“民族梦”相结合,激励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二、美术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国梦”的基本原则
在高等艺术院校美术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国梦”精神,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结合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的原则
大学生虽然年满十八岁,但是还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逐步由半成熟向成熟转变。处在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开放、多元,个性张扬,具有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自我意识逐步发展,但尚不成熟;求知欲、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逐步增强,但思想上容易受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逐步形成,但尚不稳定。高等教育阶段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大学生掌握践行“中国梦”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时期。高等艺术院校在美术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国梦”精神,需要坚持结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性格特点的原则。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改进美术教学模式,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与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中国梦”;其次,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解读“中国梦”为主题的优秀美术作品,以及讲解现当代青年艺术家们追逐梦想、努力奋斗的真实经历与感人故事,来丰富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梦”的思想认识。在美术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国梦”精神,通过坚持结合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的原则,可以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实现个人梦想与民族共同梦想的信心。
(二)坚持立足高等艺术院校教学实际的原则
高等艺术院校的美术教学活动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比较重视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在当前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过于侧重于应用性和技能性教学,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知识教育有待加强。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全民族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高等艺术院校应借助“中国梦”精神改进美术教育教学,努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高级美术人才。在美术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国梦”精神,要坚持立足高等艺术院校教学实际的原则,首先,对公共理论课教学进行改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增加“中国梦”教育新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对专业理论课教学进行改进,通过在中国美术史、艺术概论等课程中增设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美术思潮和发展史,使学生在充实理论知识的同时从美术的视角了解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再次,对专业技能课教学进行改进,通过解读老一辈艺术家的革命经典作品和当代青年艺术家参加国展作品,使学生在强化美术创作技能的同时继承革命美术教育传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艺术院校在美术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国梦”精神,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逐步调整和改进教学模式,使人才培养结构更为科学合理,提高美术专业学生践行“中国梦”的能力。
(三)坚持借助地域文化的原则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民族共同践行“中国梦”的今天,需要借助和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宝贵的精神力量。伟大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辽阔的疆域,各区域都有鲜明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使得中华民族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这些地域文化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的传统文化,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都具有坚韧执着和开放包容的精神,都是激励着各地区祖祖辈辈劳动人民砥砺前行、共建美好家园的宝贵精神财富。高等艺术院校在美术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国梦”精神,要改进以往只重视单一专业教育、忽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象,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品质。首先,高等艺术院校在美术教育实践中,可以开设本土地域文化与地域美术赏析类公共选修课,运用地域文化特质引导美术专业学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奉献青春年华;其次,高等艺术院校在美术专业课教学中,通过解读地域民族民间美术、地域文化遗产等传统文艺瑰宝,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技法,提升学生的文艺修养;最后,高等艺术院校在美术创作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引导美术专业学生立足本土文化,继承和弘扬地域文化传统,并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努力创造出富有“中国梦”精神和时代意义的优秀作品,为共筑“中国梦”凝聚和传播正能量。
综上所述,在高等艺术院校美术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国梦”精神,要坚持结合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的原则、坚持立足高等艺术院校教学实际的原则、坚持借助地域文化的原则,笔者认为,只有坚持以上原则才能能激发美术专业学生对民族共同梦想的追逐与认同,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践行“中国梦”的能力,为共筑“中国梦”凝聚和传播正能量。
[1]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 [N].人民日报,2012-11-30.
[2]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3]郑大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J].近代史研究,2014.
王丽志,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讲师,美术与设计教研室主任。
河北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梦’融入河北艺术院校美术教育路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SZ1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