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外管乐团的发展看中国管乐团进校园

2016-07-12陆佳音四川音乐学院6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国内外进校园发展

陆佳音 (四川音乐学院 610000)



从国外管乐团的发展看中国管乐团进校园

陆佳音(四川音乐学院610000)

摘要:随着管乐团这种艺术形式在国内的火热发展,本文将简述国外管乐团的起源和发展,为更多人了解管乐团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对我国学校管乐团提出个人拙见,以期促进管乐艺术更好发展。

关键词:国内外;发展;管乐团;进校园

一、国外管乐团的起源与发展

管乐团这种表演形式是在军乐队的基础上建立的。最早的军乐队出现在19世纪初,由拿破仑在军队中组建。随后德国、英国、美国先后也成立了自己军乐队。这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乐团功能性单一,没有太多的艺术表现力。19世界末20世纪初,美国开始发展和改进这种表演形式,出现了两位重要人物。一位是军乐队指挥派Patrick S.Gilmore,他将军乐队带进了音乐厅,另一位是著名的指挥家兼作曲家John P.Sousa,他不但建立了一支编制合理、音响效果丰富的交响管乐团,还创作了大量的管乐合奏作品。此后军乐团开始向交响化发展。出现了交响管乐团、行进乐管乐团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在美国,管乐教学从19世纪末开始在学校出现。1920年美国成立了全美器乐委员会,负责制定曲目选择、乐队编制、器乐演奏和教学的技术问题,以及器乐教学大纲。现在美国已经成为管乐团发展最先进的国家,各所中、小学几乎都有自己的管乐团,大学不但有管乐团,更有管乐教育专业。管乐团已经和交响乐团一样成为最受欢迎的音乐表演形式。

在欧洲,管乐团走了一条相对传统的发展道路。以法国为例,法国的音乐学院数量众多,等级从国家级、地区级到省级。每一所音乐学院都对本地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音乐教育,这也是全欧洲音乐学院的基本模式。在欧洲学习管乐的中小学生大部分都参加本地音乐学院的管乐团,而音乐学院也会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等基本因素来建立相应级别的交响乐团或管乐团,这样的方式不但整合了学生资源,还形成了乐团梯队建设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管乐演奏的过程中能体会音乐的魅力,潜移默化的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从而形成了自觉性的练习模式主动参与乐团排练。

二、国内学校管乐团的发展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进入了飞速发展期,学习乐器的热潮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管乐器相对钢琴、弦乐器等有着入门简单、投资小、演出成本低、室外音响效果好等优点,有条件的许多城市都在大、中、小学校组织建立自己的管乐团,随后各种形式的管乐交流、演出、比赛相继开展,使这种音乐艺术形式在国内迎来了春天。进入新世纪之后,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地为代表的大中城市学校管乐团的发展更为快速,很多学校管乐团的演奏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到国内外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活动。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城市的学校管乐团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比如成都市近年来就有多个小学、中学以及高校的管乐团相继成立,并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四川音乐学院更是在2010年开设了中国第一个管乐教育专业,为校园管乐团及管乐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具有前瞻性的铺垫和准备。

虽然我国学校管乐团正在快速发展和普及,但与欧美及亚洲一些其他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许多大中小学的管乐团都在低水平下徘徊,这其中自然有社会大环境原因,但更有学校管乐师资匮乏、教师专业技能不足、管乐教育盲区的问题。 同时由于我国的音乐教育过去一直都是以声乐、钢琴、视唱练耳、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为主,所以目前在基层学校的音乐老师多数都没有或缺少管乐方面的基础训练和专业学习,给他们指导管乐教学特别是组织训练管乐团带来极大的困难和不可行性。尽管有的学校外聘了管乐老师,条件好的甚至还请了专业院校的教师,但毕竟多数学校只能就地取材。

“没办法,赶鸭子上架。”一位中学管乐团的指导老师说。以成都市为例,目前大部分学校管乐团的指导教师都是由本校音乐教师兼任的,这就导致了一些学校管乐团乐器基础教育课不系统、排练指挥不专业、乐团训练方法有偏差、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有的学校管乐团青黄不接,有的时有时无,有的甚至已经解散。

三、管乐团进校园的意义及途径

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我国学校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美育教育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国家在2015年9月30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到:“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管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分支,同样是国家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学校组建管乐团,不仅是丰富学生的课外音乐活动,更是通过作为音乐的参与者在学习乐器和演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表现力、集体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与风格流派的音乐作品中,扩展自己的音乐文化视野和音乐审美能力。

如此,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管乐指导老师,对于管乐团进校园这种时代催生的音乐教育模式,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这是学校管乐团蓬勃兴起的需要,是音乐教育大趋势的诉求,也是音乐教育领域面临的新课题。如我们的邻国日本,几乎每所学校都有管乐团。他们的训练和演出水平之高,令世界许多管乐专家赞叹。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每个学校的管乐团都配有管乐教育水平高、管乐技能强、乐队指挥专业的音乐老师。

目前,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管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平时跟随管乐专业教师学习管乐团中的所有的乐器外,还会学习到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管乐老师所需要学习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堂及乐队管理、指挥、排练技术与技巧、选曲、读谱、管乐团基础教学等等内容,并且在课余时间还会去到全国各地的中小学进行教学实习,力求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这个专业正在摸索管乐教育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定位,探求管乐教育在中国发展的新途径,力求培养和输出更多管乐团的管理、教育人才,为中国管乐团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中国的管乐团除少数专业团体之外,绝大多数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之中,它们的音乐教育功能显而易见。足球进校园,体育回归教育;管乐团进校园,音乐回归教育;因此,打造具有专业水准的管乐老师、管乐教育人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美) 弗兰克·L·巴蒂斯蒂著.孙卫东编译.美国学校管乐团发展概要[J].管乐世界,2006(2).

[2]赵瑞林.欧洲铜管乐在中国的发展[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02).

[3]戴中晖.美国音乐院校的管乐教育和训练方法[J].Musical Instrument,2003 (05).

[4]朱汉成.美国学校管乐音乐的发展[J].中国音乐教育,2005(07).

作者简介:

陆佳音,硕士,现就职于四川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音乐(器乐演奏)。

猜你喜欢

国内外进校园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经典彩调进校园
舞龙舞狮进校园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优秀剧目进校园
国内外眼视光学对比研究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教师发展
对联文化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