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2016-07-12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200093
张 悦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20009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张 悦 (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200093)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认知的第一环,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重中之重。然而,在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熏陶下,家庭教育变得针对性、 应试性,而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文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社会和家长应该具备的家庭教育观念进行分析,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家庭教育要遵守生活为教育的中心、行而后知等原则。这样,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不容忽视的教育职能。
生活教育理论;家庭教育;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自1914年陶行知先生不远万里赴美国留学,并师承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门下后,就奠定了他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他根据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为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争取自由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那么,他在当时提出的生活教育观念,能否对如今的家庭教育发挥作用呢?
一、家庭教育的不灵活
家庭教育,一般指在日常家庭的生活和学习中,由家庭中的年长者或父母来承担对其子女及年幼者进行教育和影响的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启蒙的角色。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俗语用来描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的优质或粗糙,直接影响着子女三观(一般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其日后的行为及处事有着深远的影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份文件突出阐明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紧密结合。特别指出:“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家庭教育同时也是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特别提出的一个议题,如何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的结合,是我们如今应当探讨的亟待解决的严肃问题。陶行知先生深信先“行”,而后“知”,这与如今我们提倡的教育方式不谋而合。
然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大力发展,在取得了良好成果。但是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也为家庭教育埋下了祸根。高考的严酷也让家长和学校对分数更为看重,从而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变为只求分数高,而不求实践能力。家长也对这种教育方式深信不疑,而这种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批批高分低能的学习机器,这与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宗旨背道而驰。
二、生活教育与家庭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生活教育理论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教育理论自然的与家庭教育紧密的联系起来。陶行知先生于1914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教育学,拜入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先生门下,受到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提倡“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后回到中国,面对国内当时的国情,提出了适应我国的基本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即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使得教育与大众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因为它是实际的,与生活打成一片,它又是发展的,实践出真知。陶行知先生主张知行合一,行是知之始,亲知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这也是陶行知先生名字的由来。那么,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活教育理论,将生活教育归结起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活性:生活教育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链接,改革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封建传统教育,没有真实生活,就没有生活教育,同时,教育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是以,生活教育具有生活性。
2.可操作性: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学做合一”,而教学做需要人来完成,那么生活教育理论存在的前提就是必须具备可操作性。
3.发展性:社会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也是不断发展进步的,那么相应的,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基础,它也是发展进步的。
有学者从教学哲学的角度把世界分为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并认为“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是人的两个生长家园,科学世界是异乡、生活世界是故乡。科学世界的存在意义在生活世界,并服务于生活世界,如果这两个世界的教育发生断裂,或产生鸿沟,就会导致深层的教育危机。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就是割裂了两个世界的联系,使得孩子一味追求科学世界,忽略了生活世界,但其实,科学离不开生活,我们现在所接触的大多数的科学,都是科学家们从生活小事当中总结推广,从而形成如今的科学世界,故而,现如今的家长和学校乃至社会,让孩子死记硬背这些科学知识,却忽略了生活中可以潜移默化教授孩子的简单途径。
三、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结合
(一) 牢固确立生活教育观
长久以来,我国家长都存在一个普遍的误区,认为劳心者高于劳力者,这使得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孩子的生活能力,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产生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教育使得我们对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疑,劳心者如果不劳力也变成了高分低能的生活低能儿。同样,生活教育理论也是大众教育理论,他用直白简练的语言描述了教育的真理,所以,在我们更好的普及家庭教育之前,要牢固确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
(二) 创造温馨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活动。所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就尤为重要了,根据研究,不论是一个大众眼中的好学生,或者是一个在步入社会后思想品格高尚、杰出成绩的人,绝大多数都与他是否从小接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和影响有直接的关系。相对应的,学校的问题学生,或者在走向社会后暴露的种种问题的孩子,也都可以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优秀家长营造优秀家庭,问题家长促成问题孩子。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只顾教育问题学生是治标,解决问题不能治标不治本,只有针对教育问题和家长来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 以色列有一句名言:一个好母亲胜过 100 所学校。 欲造伟大之国民, 必自家庭教育始。 要改变中国教育, 也必须着力改变家庭教育。 先打好“家长教育”这个 “地基”,建好 “家庭教育” 第一层 “楼房”, 才能建设好 “学校教育”的 “高楼大厦”。所以,要想让孩子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就一定要为孩子创造出良好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得孩子在家庭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三) 教学做合一方法的运用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最适合家庭教育的就是“教学做合一”,提倡做的方法就是教的方法也是学的方法。教学做根植于生活中,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也是生活中的熏陶。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应用生活教育要注意以下三点:
1.重在“做”。 做就是劳动,也是实践。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劳力跟劳心一样重要,同样,做也就是实践,“实践出真知”,生活很多真理都是需要孩子真的自己去做才能真正理解的。教与学都是以做为前提的,故而一定要动手去做,去实践才能获得经验和真理。
2.手脑并用,做中思考,即在劳力上劳心。陶行知先生的做不是蛮干,而是在实践中思考,只做不想,只能是蛮干;只想不做,便是空想,只有在做中思考,才是最有效的做。生活教育告诉我们,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也要在做中思考,多想多做才能对生活中的道理有更深的理解,而且,做中思考也能使得孩子在实践中学会问为什么,学会从实践中得到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劳力,那就失去了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意义了。
3.创新知识。在完成了劳力中劳心的基本方式以后,我们就要在思考中创新了,现在我们做事情不能只单纯完成,而是应该思考如何能更高效更好的完成。如何运用我们已学的知识,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源,前人的经验和现有的工作使得我们做的事情更深入,更具象。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具象到抽象、从片段到系统。而这样循序渐进的模式便会产生创新,在家庭教育中多让孩子有这样的锻炼,便能训练孩子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创新知识。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重要部分,它也是生活法,是家庭教育需要了解和深入结合的。这种教育法是适合家庭教育的最好的方法,也是培养可造之才的家庭教育法。
[1]陶行知教育文选[M].科学教育出版社,1981.
[2]沙银芬.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家庭教育[J].教育探索, 2009(10):9-10.
[3]吴刚.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及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启示[D]. 湖南师范大学,2014.
张悦,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