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织绣工艺特征分析
2016-07-12刘海燕四川师范大学610066
刘海燕 (四川师范大学 610066)
汉代织绣工艺特征分析
刘海燕 (四川师范大学 610066)
汉代的织绣工艺在继承战国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有了飞跃的发展,是极具审美价值的工艺美术品种。本文通过搜集博物馆图文资料,归纳分析出汉代织绣工艺特征主要体现在丝织工艺、印染工艺和丝织纹样方面,丝织工艺特征表现为纺织工具的创新、丝织技术的提高、丝织品种类的增加等;印染工艺特征表现为染料的丰富和印染工艺的成熟;丝织纹样特征集中表现在云气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和文字纹样上。
汉代、织绣工艺、特征
本文系2014年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多元文化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汉代织绣文化研究。项目编号:DYWH1408。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强大统一、繁荣兴盛的汉代。汉代的社会经济有着全面的发展,手工业中的织绣、漆器、陶瓷等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织绣工艺,比春秋战国时期更加发达,具体体现在生产规模及生产地域的扩大、印染织绣工艺的日臻成熟以及产品花色的多种多样。新中国建立后,随着考古的发现,出土了大量的织绣作品,引起了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本研究想通过搜集博物馆图文资料,从丝织工艺、印染工艺及丝织纹样三方面对汉代织绣工艺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为相关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汉代工艺美术提供一些参考。
一、汉代的丝织工艺特征
汉代的纺织品有丝、麻、棉、毛等织物,但其中以丝织工艺成就最高,汉代丝织品品种丰富多样,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锦。汉代的丝织品不仅柔软光滑,细密结实,而且色彩绚烂,光艳夺目,成为古代染织艺术的珍品。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纺织工具有了新的创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踏板织机和提花机,到了汉代纺织技术进一步提高,从汉墓出土的大批织物可以推断当时已经在使用复杂精密的提花织机了,这种织机的构造虽然简单、原始,但在当时已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织机了,它为后来提花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王逸曾经很生动地在《机妇赋》里描述了汉代有花楼的提花机的生产实况。挽花工坐在花楼上,织工坐在机前,与挽花工配合投梭织制。上拉一束,下投一梭,有条不紊。
2.丝织工艺技术的飞速提高
汉代丝织工艺技术的飞速提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多综提花工艺、刺绣工艺。
在汉代,多综提花工艺技术的进步使汉代织锦突破了小型几何花纹的局限,出现了大花纹、多变化、多色彩的纹样。从出土实物看,汉代织锦是一种由经线彩色显花的经锦。在织造过程中,纬线只用一色,由经线显现出花纹,从而使纹样的色彩富于变化,大大丰富了汉代织锦纹样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汉代刺绣工艺的提高主要表现为新针法的出现和锁绣法的提高。汉代已经有了平针、锁绣、钉线绣等针法,但使用最多的还是锁绣法,这些针法的出现为汉代以后多种刺绣针法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汉代的刺绣品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数量最多且最为精美。
一是建立党员干部结对联系群众机制。实现党员一对一直接联系群众全覆盖,通过党组织共建、部门与教研室、班级共建、党员与教师、学生结对党员帮扶困难师生等形式,建立起党员干部与结对群众之间的稳定联系,有效畅通和拓宽民情民意沟通反映渠道,有效提升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丝织品种类增加
汉代丝织品的总称为缯帛。由于丝织技术的提高,丝织品的种类增加到了十多种,如锦、绮、罗、纱、缣、缟、纨、绢、绫、缦等。这些丝织品不论是平素织物还是提花织物、刺绣织物,无不精美绝伦。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褝衣就是汉代丝织品中的一件珍品,它“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代表了汉初织造技艺的最高水平。
4.出现成熟集中的丝绸产地
汉代相对成熟集中的丝绸产地为山东和四川蜀郡。东周以来,山东北部的临淄一带是桑蚕业最发达的地区,到了汉代,山东仍然是我国蚕丝业最发达的地区。其产品主要供皇室统治者使用。其次,四川也是丝织品的著名产地。《后汉书•公孙述传》有“……蜀地沃野千里,……女工之业覆天下”的记载。四川蜀郡成为汉代居第二位的蚕桑基地,到东汉时代,蜀锦已愈发著名,此时的蜀锦用色,开始有了加金技术,更加具有富丽辉煌的色彩效果。蜀锦以成都地区的产品为最佳,成都又是历史上蜀锦的主要集散中心,因此,成都以“锦城”“锦官城”而著称于全国。
二、汉代印染工艺特征
汉代有专管染色的机构。其印染工艺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染料丰富、印染工艺更加完备。
1.染料丰富
2.印染工艺更加完备
汉代印染工艺的极大进步,主要表现在防染显花法(以蜡染工艺为代表)和直接印花法(以凸版印花工艺为代表)的出现。如新疆民丰北大沙漠出土了东汉时期的两块蓝地白花蜡染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蜡染纺织品实物。说明在东汉时期的新疆地区已经掌握了蜡染技术。马王堆出土的金银色印花纱又是采用凸版套印进行加工的,有些部位由于加工定位还不够准确,造成纹印间有相互叠压、间隙大小不均的现象,但从整体上来看,这种定位技术在汉代还是比较高的。
三、汉代织绣纹样类型及特征
汉代的织绣纹样根据其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云气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和文字纹样等。
1.云气纹
汉代织绣纹样主要以云气纹为代表纹样。郭子横在《洞冥记》中记载:汉武帝元鼎元年起仙灵阁,编翠羽麐毫为帘,有连烟之锦。《飞燕外传》里则记载:遗女弟昭仪物有五色云锦帐。这其中记载的连烟和云均指的是反映神仙意境的云气纹样。云气纹是汉代工艺美术中的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云气纹又称卷云纹或流云纹,是汉代装饰风格的核心元素,这种纹样的流行和当时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完全一致。在丝织品上作为装饰纹样的云气纹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西汉时期的云气纹,一种是东汉时期的云气纹与动物或人物及文字组合的纹样。
2.动物纹
汉代织绣纹样中的动物纹,既有写实的老虎、鹿、鹤、孔雀等,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孔雀纹锦,也有人们臆想出来的神鸟神兽,包括龙、凤、麒麟等,如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麒麟豹纹锦,这些动物纹除了单独使用外,还和云气纹、几何纹、植物纹等组合使用,这也是东汉时期织绣纹样最大的特征之一。
3.植物纹
汉代的织绣纹样中的植物纹样主要有茱萸纹、柿蒂纹等,其中茱萸纹是汉代十分流行的植物纹样,主要在织绣工艺中作装饰纹样,茱萸纹的流行当然也跟民俗文化有关,茱萸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可以入药,相传在重阳节时,佩带茱萸,可以驱灾辟邪,以求长寿,因此以茱萸为题材的纹样在汉代织绣品中的应用尤其多。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茱萸纹印花彩绢、茱萸纹锦、茱萸纹绣等都是以茱萸纹为主要的装饰纹样。另外一种较流行的植物纹样则是柿蒂纹,又叫四叶纹。
4.几何纹
几何纹的表现形式最为丰富,可作主体花纹,可作陪衬花纹,亦可作为构成骨架,有杯纹、菱形纹、方棋纹等。其中以杯纹最为流行,它由一个大的菱形加上两个对称的小菱形构成,由于外形很像汉代耳杯的样子,所以称为杯纹。在马王堆出土的织物中,有很多由几何纹构成的织物,这些几何纹的单元由几何小点、三角形、折线等18种以上的几何形所组成,变化丰富。充分说明汉代几何纹在构成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
5.文字纹样
用文字作为装饰是汉代工艺美术的一大特色。常见的文字纹样有“万世如意”“延年益寿”“子孙无极”“登高明望四海”“长乐明光”“韩仁”等,这些文字纹样一般都填充在云纹、几何纹和动物纹等纹样的空隙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结语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昌盛的时代之一,织绣工艺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汉代的山东特种丝织物,国家特别设官监督生产,长安还另有东西织室,由“织室令”主管。西汉开始有大量锦绣织物向外输出,近如朝鲜、蒙古,远到罗马、波斯,都重视中国锦绣。这种精美的织物,对于世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柳宗悦在他的书中曾写到:“工艺文化有可能是被丢掉的正统文化,原因就是,离开了工艺就没有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只有工艺之存在我们才能生活。”作为今天的设计师们,更应该多思考,找回即将丢掉的正统文化,将汉代织绣工艺的文化特征和精神内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产品,将中国的设计推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吴方浪.“汉代蜀锦兴起的若干原因考察”[J].丝绸,2015(9).
[2]赵丰.丝绸艺术史[M].文物出版社,2005.
[3]吴淑生,田自秉.中国染织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4]回顾.中国图案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5]段光利.“汉代织锦图案的排列方式研究”[J].丝绸,2015(8).
[6]沈从文.沈从文说文物——织锦篇[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7]柳宗悦.工艺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刘海燕,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俗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