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派作家予且短篇小说中的语言趣味
——民间话语里的谐趣
2016-07-12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1620
陈 洁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201620)
浅谈海派作家予且短篇小说中的语言趣味
——民间话语里的谐趣
陈 洁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201620)
本文从予且短篇小说中的语言趣味入手,选取“民间话语里的谐趣”这一小小分支,全面分析了予且小说中的民间通俗话语之趣,探讨予且的独特趣味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予且这样一个海派现代作家。
予且;趣味性;短篇小说
予且(1902—1989)原名潘序祖,字子瑞,笔名还有潘予且、水绕花堤馆主。安徽泾县人,现代通俗小说作家。予且是海派作家的重要一员,和张爱玲、张资平、穆时英、徐訏等一起书写了上海的市民传奇。予且曾说过:“第一,我的作品不能背了人性;第二便是人人所能经历见到的写;第三,这种人人所能经历或见到的必然很平凡,又必在平凡中间写出趣味来。1予且在语言、题材、构思上都体现出了在平凡中写出趣味的特点。
“谐趣”是指在文艺创作中作者借用一些方法技巧所创造的一种诙谐的艺术趣味,又称“风趣”。常常是在讲故事,说笑话,打比方,作比较,谈趣闻中创造的,它使人能够得到娱乐和休息。予且的创作落脚于普通市民生活,把小百姓的故事用趣味讲出新意来。受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影响,予且的短篇小说中算命式语气和民间说书人的叙事视角随处可见。
一、算命式的语气
“在我未习算命以前,至少我是个喜欢算命的人”2予且在1926年的春季开始学习算命,测字摊上的《渊海子平》和中华书局出版的《命理易知》成了他命理之学的入门书,他还找遍了上海城隍庙附近的测字先生切磋,这样一个本身就充满趣味性的人物,其笔下的语言便有了“算命式”的风格。予且的短篇小说开头常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好似一个算命者只见你一眼便能道出你最近的祸福以引起你的注意,读者自然也忍不住地想要继续看下去:
“太太。如果我要是你,我就决计不来找他了。”——《寻夫记》
他代人受过,在监狱中住了八年。——《合卺记》
赵小姐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就是爱照片。3——《照像》
上述予且短篇小说的开头用的就是一种极为普通不加修饰的文字,就像是普通日常生活里的对话,但是又能于平淡中一开头就攫取你的胃口让你饶有兴致的听下去。
在小说《伞》中,贯穿前后发展的重要线索就是算命先生给阿巧的婚姻预测,正是这预测让赵先生确信自己就是阿巧的如意郎君,而在《金凤影》中有一段赵母对人察言观色的经验之谈:
要看人的内心,第一就是要看她进门是个什么样子。头上抬的,定然是个高傲的人。头下垂的,定然是个没有用的人。不抬不垂,眼光四射,会使用心机。进门先找主人,她心中定然是有事要解决。其次,就是要看进门后站的地位。在主人之上,无求于主人。在主人之下,有求于主人。和主人并立,就是一无所求可也不想人家向他求什么。再其次,就是要看入座,看入座是断定她健康不健康的。坐的快,气虚。坐的慢,神虚。看而后坐,心灰意懒。坐而后看,神完气足。4
这种经验读起来就像一个算命者看着你的手纹然后在一边慢条斯理的叙述你的前世今生。通过“望”“闻”来诊断人物的心理,把复杂的心理分析化为一种富有趣味性的民间传统书写。
二、说书的叙事视角
采用“说书人”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纵观全局,需要作者充分注重“说——听”之间的转换,“说书人”需要在语言上下足功夫,用平白、趣味的语言去攫取听者的注意力。
予且在《予且随笔》中有这样的一段开头:
点尔点尔你干嘛?我在这里弹琵琶!听说一声琵琶放,个人心思不一样,不一样,该怎的?个人只说个人的。年年有个三月三,做件青灰大布衫,大的大,小的小,都到南河去洗澡,洗过澡,去乘凉。点尔点尔你可以!5
这样的开头像极了民间说书人在开场造足声势吸引听众,把琅琅上口的评说式语言化成文字,平面书写中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读者即在阅读,也仿佛看到说书先生在一旁趣味十足的演说,而这种区别于精英文化的评书语言,更能被普通市民所理解和接受,更具有民间的语言特色。
予且在《留香记》的开头和结尾这样写道:
这里,是朋友的几页日记,他托我找个地方发表。为了尊重他的意思, 我一字不改的把它抄在下面。
我抄到此处,也不敢再抄下去了。我更辨别不出里面的“真和假”。这只是人生的阴影面,别人不肯写,朋友把它写出来罢了。6
像这样叙述他人的故事作为一种小说叙事模式,在民间说书人那里早已屡见不鲜,转述他人故事,必要说的与众不同、妙趣横生才能博得听者认可,而转述的内容一开始便能以其神秘性和可听性吊足多数人的胃口,也因为是转述,所以听者、读者不必计较其真实性和逻辑性,这样就给了叙述者以“天马行空”和无拘无束的思维。再如《夏丹华》中的开头“住我们那的人,差不多没有人不知道夏太太的,夏太太是个极其有钱的孀妇。”7这和当时的“民间说书人”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里的开头“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一个是前庄上的二诸葛,一个是后庄上的三仙姑。”8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趣的是,这两篇同时发表于1943年的小说,其命运却有着天壤之别。同是以趣味为主,结合民间说书视角,赵树理的小说却作为左翼民间文学的代表而广为流传,奉为经典。而予且的小说则流入沉寂被后人遗忘,从侧面也反映出予且写作的不足性和“无所谓庄严”创作态度导致的欠缺内涵。予且的小说不为图解宏观政策,也不志在宣扬制度,因为多喝了几瓶酒便写出了《酒》,闲暇中抽了几口烟就创造出《雪茄》,这与那些用尽心思呕心沥血来创作的作家相比,予且的创作显得有些“随便”。不管是算命式的语言还是说书人的视角,予且真正的目的就是用这些来自民间的艺术去装饰小说,为更多的民间读者所认可和接受。民间是趣味的发酵场,也是趣味的聚集地,用民间语言书写民间生活,妙趣横生。予且的叙事风格正是在“讲故事”中创造一种实实在在的平易,于平易中见机灵、流动的劲道。读他的小说能获得审美快感而没有阻滞,有吸引力,略想一想就能有所感悟,有所得,全然不想也能轻轻款款地看完。
注释:
1.予且.霜华集[M].知行编译社,1944(8):18.
2.予且.《予且谈命》 [J].《古今》,1943(48):2.
3.予且.予且短篇小说集[M].华夏出版社,2008:137—278.
4.予且.金凤影[M].中华书局,1937:80.
5.予且.予且随笔[M].中华书局,1937:10.
6.予且.留香记.予且短篇小说集[M].华夏出版社,2008:182.
7.予且.夏丹华.予且短篇小说集[M].华夏出版社,2008:237.
8.赵树理.小二黑结婚.赵树理小说文集[M].人民出版社,2005:50.
陈洁,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学院毕业,研究方向: 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