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考证热: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
2016-07-12楠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李 楠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基于就业视角的大学生考证热:问题、原因与对策研究
李楠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与教师发展学院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不断恶化,“就业难”现象一年比一年加剧,许多高校的大学生都发出了“毕业就等于失业”的感慨。在如此严峻的就业环境下,我国的大学校园里出现了考证热的现象,并且这种当下流行的“考证热”现象正在不断的升温。本文将就业与考证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调查,从就业的视角下研究大学生考证热:问题、原因,对大学生考证热进行理性思考从而更深层的认识考证热现象,并及时提出相应的对策。
“考证热”问题;就业;原因;利弊;解决对策
河南师范大学(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40300。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地扩招以及专业的添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开始显现,如今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已走入大众的生活之中。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就业市场与高等教育不匹配的情况加剧,这种不匹配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需求得不到满足。现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在各种就业压力的影响下,我国高等教育的校园里刮起了一场“考证热”狂潮。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
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急剧增长,预计201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达到765万,比去年增加了16万。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过多是造成我国就业难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业难问题不仅仅是大学毕业生的群体问题,更是民生问题。正如李克强总理在多种场合提出的:就业是一切的基础,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
在我国与就业这一民生问题联系最密切的就是用人单位,但是这些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要求过于严苛。许多用人单位以大学生没有实践经验为由拒收大学毕业生,加之有些大学生所学专业应用性较弱,致使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另外,我国高等教育在扩招之后又添加了一些新专业,这些专业在我国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专业发展缓慢难以满足社会的要求。在这些专业中还存在一些比较冷门的专业,那些冷门的专业在我国的就业市场需求中更是少之又少。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就业难想象的出现。
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本着“艺多不压身”的想法,参加各种考试考取各种证书,为毕业铺路。
二、“考证热”现象的流行
目前,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在持续升温。根据统计数据表明80.5%的在校大学生正在考取证书。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考证持积极的态度,65.26%的大学生认为证书越多就业机会越多。虽然参加考证的大学生很多,但是根据调查问卷的分析统计可以看出42.11%的大学生考证的根本目的是顺应市场需求,增加就业机会,为了考证而考证。数据还显示,78.95%的大学生对考证很执着,表示如果考证一次不过会再考一次。仅有11.58%的大学生表示考证一次不过就不会再考证了。对于考证的态度,28.45%的大学生认为考证可以增加就业机会,40.52%的大学生认为考证是顺应市场需求,虽无奈却也必要。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存在“考证热”的现象,而且我国大学生对于考证并没有树立合理的观念,仅仅把考证作为一种帮助自己就业的手段。
三、“考证热”出现的原因
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原因,“考证热”现象的出现也是有其出现的原因的。根据发放的调查问卷,我们从个人、学校、社会、家庭的角度讨论“考证热”现象存在的原因,透过“考证热”现象分析其实质。
(一)个人
作为考证的主体,个人态度是“考证热”出现的根本原因。许多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就业需求,寻求某种心理安慰,获得就业方面的安全感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在这些追求心理安慰的大学生中有一些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性较强,实践性弱,很难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这些大学生为了迎合就业市场的需求,考取与本专业并不相关的证书。另一些大学生所学的专业,要求他们必须拥有某些证书,以证明掌握了某项专长,才可以从事相关的职业。因此现今大学生不得不考取各种各样的证书。
(二)学校
学校在考证热中起着助推的作用。学校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考证的信息和交流的平台。在调查中显示40.05%的人通过学校收集到很多考证的信息,可见学校是考证信息的主要来源。在学校的介绍和提倡下,许多大学生通过学校了解到了更多的证书,参加了各种的考试。在学校大学生都是以集体为单位学习生活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身边的人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许多大学生本身并没有意愿考取一些证书,但是受到同学和朋友的影响考取一些证书,一些学生看到身边的人考取证书时,会产生盲目随从的心理,去考取相关的证书。
(三)社会
社会是“考证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全国人大“教育改革和发展”主题记者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直言,现今我国就业压力很大,工作少大学毕业生多,并且这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的同时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压力较大。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促进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个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但要求大学毕业生拥有相关文凭更要求他们拥有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在面试中一般通过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证书和工作经验得以体现,所以一些大学生为了证实自己不但拥有理论性知识还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去考取一些用人单位认可的证书。而且在当下的社会条件下任然有好多企业和用人单位根据文凭判断个人能力的高低,以证书作为招聘的门槛。用人单位的这些做法使得大学生陷入了明知道考取的证书价值不大,却必须要考取的尴尬境地。
(四)家庭
除了以上原因,一些大学生考证还与家庭因素有关。我国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往往很高,我国的大部分家长都存在着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更多的才能的想法,与这样的想法相伴而来的要求也就很多。一些家长存在着“多一个证书多一条路”的观念,在这样的观念的影响下,这些家长要求自己的子女考取更多的证书。而且,我国的家长还存在着攀比心理,一些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考取了某项证书时,他们也会要求自己的子女考取这项证书。
四、“考证热”的利弊
(一)“考证热”的积极作用
1、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创造积极学习努力创新的校园氛围。在“考证热”现象的带动下,许多大学生将更多的课余时间投放在知识学习中。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文化,提升了自身素质,而且从中收获乐趣。有一些大学生通过课外的学习,发展了自己的思维,在相应的领域开拓创新,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就,这使得周围的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在校园里刮起了一场学习创新之风。
2、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对接,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条件,提供就业机会。“考证热”让在校大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信息,让更多的大学生知道了用人单位真实需求,并按照用人单位的需要考取相应的证书。那些考证的大学生在为考证做准备的同时掌握了一些实践经验和技能。使他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让社会对大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加强了社会与学校的联系,打破了以往学校与社会分离的窘境。
3、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养成大学生积极上进的品质。“考证热”使许多大学生有了危机的意识。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除了上课就是在寝室玩手机电脑,而“考证热”现象出现后,许多大学生从新找到了学习的目标,将自己的课余时间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二)“考证热”的消极作用
1、盲目的考证浪费学生的时间和金钱。根据调查研究一些大学生对于考证明显存在从众心理,他们本身并不是自愿报考某项证书的,因此这些大学生往往报考了某种证书的考试却不付出努力或付出很少,最后只能得到浪费金钱和时间的结果,一些大学生还因为考取证书数次却没有考过丧失了自己的信心,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2、“考证热”影响了大学生对于学术的价值观。一些学生将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考证上,认为考取证书就可以证明自己掌握了相应的技能,专业课并不具有特殊的意义,还有一些大学生在突击学习考取的证书的相关知识并拿到了这项证书,这些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学习知识就是应付考试的观念,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探讨深层次的知识。但实际上,这种价值观明显是不正确的,不但会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更会对学术产生影响。
五、应对“考证热”的对策
(一)政府和学校提供就业信息,改革教学模式
大学生考证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考取某项证书证明自己掌握了某项技能增加就业砝码,从大学生考证的主要目的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考证实质上是为了求取心理安慰。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和学校需要承担其责任,创造信息交流平台打开大学生的视角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出现这种“考证热”的根本原因是大学教学体制不合理与实际严重脱轨。要想解决大学生“考证热”问题,就要从大学体制出发,改变大学教学华而不实的现状,政府要发挥其领导作用改革教育教学机制,更加实践环节,使理论结合实践,使大学生所学的知识具有实际的价值意义。
(二)转变个人思维,树立正确考证观
大学生考证只是一种丰富自己的手段而不是就业的通行证,然而一些大学生的观念还是没有得到转变。首先,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真正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再去考虑要考哪些证书。其次考证只是我们课余生活的补充而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能忽视平时的专业课学习,更不能占用学习专业课的时间去考证,要处理好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对于考证的态度,大学生也要有所转变,不能只是为了考证而考证,要从考证中真正学习到知识,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三)合理运用家长权威,避免被迫考证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孩子考取各种证书。在这些家长的要求下许多大学生被迫加入了考证的大军。但是这种被迫的考证往往会导致消极的结果,许多大学生不但没有学到新的知识,还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家长应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孩子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注重能力和知识的双重提升。
(四)转变社会观念,用人单位以才招人
当今社会还存在着证书越多能力越强的观念,尤其是一些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生时会以某项证书作为招收条件,这使一些没有证书却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失去了工作的机会。其实,证书仅仅是对大学生能力考查的一个方面,并不能代表大学生实际上拥有这项才能。因此,用人单位应该转变观念,理性的看待证书。证书不等于才能,用人单位在招收人才时,可以设置具有实践性的问题,让应聘的大学生当场操作,这样既可以找到合乎用人单位心意的人才又可以为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也对解决“考证热”的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
结语
总之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将会长期存在,转变这种现状将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国正面临着高等教育的改革,踏实稳重的转变思维,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向国际高等教育借鉴成功的经验,改变高等教育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在政府的引导下运用各种方法使社会和学校联合,建立健全就业制度,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丰富就业方法,从根本上改正大学生错误的行为,倡导大学生合理看待考证,正确面对就业,使大学生理性考证,使考取的证书用到实处。
[1]杨晓,杨薇.大学生考证功利化现象剖析[J].现在教育科学, 2006,(5):122-126
[2]吴虹雁.从大学生“考证热”看高校教育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06,(6):42-44.
[3]张楠.理性看待大学生“考证热”现象[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49
[4]张宇,周萍.聚焦大学生“考证热”:成因、利弊与对策[J].南方论刊,2013,(11):29-31
[5]汤燕娜.大学生考证热现象[J].浅析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5):99-100
李楠(1994-),女,汉,黑龙江牡丹江人,河南师范大学2013级公共事业管理(师范类)专业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