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传佛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2016-07-12云南省文山市文山学院663000
向 娜 (云南省文山市文山学院 663000 )
浅析藏传佛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向 娜 (云南省文山市文山学院 663000 )
藏族的宗教文化思想极为浓重,藏传佛教作为藏区历史最悠久的宗教文化,对藏区人民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藏传佛教的影响和藏民们不断的积累、创新的基础下,孕育出藏族舞蹈独特而又鲜明的风格特点。本文运用文献、列举及逻辑推理等方法,试图探讨藏传佛教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进而揭示对藏族舞蹈文化的积极影响,并做出分析与讨论。
藏传佛教; 藏族舞蹈 ;关系;影响
藏族历史悠长,藏族舞蹈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蕴含宗教色彩的藏族舞蹈承载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日益注重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居民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明显的标志1。符合时代发展的藏族舞蹈需要国家的支持以及舞蹈人才的创新,藏族舞蹈的道路才能更广阔,走向国际。
一、藏传佛教的历史渊源
(一)自然背景
藏族主要聚居在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与印度领土接壤。印度佛教的传入与藏族信仰的苯教相结合,藏传佛教即喇嘛教孕育而生2。
藏族人民在恶劣的环境下,由于物质稀缺,交通闭塞等自然原因,阻碍了西藏地区的对外交流与发展。在人类社会初期阶段,对许多自然现象都无法用科学进行解释,但人们又对这些现象充满了惊奇与崇拜的心理,在藏区,藏传佛教的产生,用神学角度解释了人们的疑惑。因而,藏传佛教成为地区统治的需要和稳定西藏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
藏传佛教思想根深蒂固,藏族人民将万物都赋予了生命,祈祷神灵为藏族居民祈福消灾,降妖除魔,五谷丰收,人丁兴旺。用潜意识的想象与虚幻的思维视角去认识自然感悟生命。藏传佛教在这样一个封闭阻塞的环境下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二)社会背景
藏族是一个受农奴制度统治的民族,封建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采用政教合一的政权。透过藏传佛教向藏族儿女宣传虚幻的世界。以行政的方式宣传藏传佛教,即巩固了统治阶级领导的地位,又使藏传佛教成为藏族人民精神世界的主宰和共同的宗教意识。
公元5世纪,西藏地区松赞干布继位,建立了吐蕃王朝。此时封建贵族势力与王亲为了争夺王权而反对松赞干布。严峻的政治对抗,寻找新的统治思想成为统治者迫在眉睫的需要。佛教宣扬和平,反对战争的教义受到了松赞干布的重视。特别是唐朝文成公主和亲,松赞干布不仅派人向唐朝迎请汉僧入藏,而且又派人去印度取经3。在拉萨修建布达拉宫,编写藏语的经文,藏传佛教在藏区渐渐地发展传播。
然而藏传佛教传往西藏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由于苯教原始宗教受到传统势力的提倡和支持,藏传佛教与土生土长的苯教形成了对抗与冲突的局面。以佛教在西藏发展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前弘期”与“后弘期”。“前弘期”的“禁佛运动”,由于打击力度小对佛教的影响比较小。第二次的“禁佛运动”大量经文寺院被损坏,僧侣也被杀害流放。佛教被严重的打击。“后弘期”在漫长的激烈竞争下,藏传佛教吸取之前的经验教训,不是改变苯教,而是融合到苯教中又不断发展有利于自身的因素。高度重视政教合一,最后战胜了苯教,藏传佛教成为西藏地区人们共有的宗教意识4。
二、藏传佛教影响下的藏族舞蹈
藏族舞蹈是在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融合下形成的。藏族舞蹈是藏文化的缩影,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情感。藏族舞蹈的基本特征,类型,表演风格都突出了藏族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藏传佛教仪式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藏族舞蹈的主要类型有宗教舞、民间舞。其中羌姆是一种代表性极强的藏族宗教舞蹈,在寺院法会期间举行迎神驱鬼避邪所跳的宗教舞蹈。也就是老百姓称的“跳神”。头戴面具手持各类法器,神秘而令人恐惧,与神灵进行沟通,起到祈福消灾的作用。羌姆有自己一套独有的严格表演程序,表演形式是边舞边按顺时针方向移动,几乎所有的信徒都虔信羌姆的手势规律和舞蹈步法。
藏族民间舞形式中的“谐”,俗称“弦子”和“卓”,俗称“锅庄”。舞蹈的体态动律特征是重心偏向前,身体微向前俯。除了是由于藏民们长期翻山越岭身体前倾较省力的力学原理和长期受到封建贵族势力的压迫和剥削所形成的自然体态外。更重要的是,弯腰拱背也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藏传佛教的虔诚,独有的宗教情感反映出了藏族人民对自由的向往,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
(二)藏传佛教中图腾对藏族舞蹈的影响
藏传佛教作为一种万物有灵的宗教,海螺,宝瓶,金鱼,莲花是藏传佛教图腾的象征物。象征着声音,吉祥如意,自由豁达,永生,清净5。藏族舞蹈在图腾崇拜的宗教意识中,通过模仿产生了大量的舞蹈造型,藏族舞蹈更表现了超凡脱俗的宗教舞蹈形式之美和民间舞蹈的创新力量。图腾是藏族舞蹈创作与灵感的来源,也是藏族人民对藏传佛教的敬仰。
不同的部落,其崇拜物是有区别的。牦牛对于整个藏族来说,就像葫芦对于拉祜族一样,是一个普遍的且举足轻重的图腾偶像。以藏族宗教舞蹈中“羌姆”为例,该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头戴面具,通过模仿牦牛的生活习性,运用摇头,颤,吸腿,跳跃等鲜明的动作模仿牦牛与鬼怪猛兽抗争,表现了藏族人民对牦牛坚韧性格的敬仰,该舞蹈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成为每次宗教祭祀活动中必演的节目之一。牦牛也成为了藏族人民生存资源和活下去的精神依托。
藏族民间舞蹈风格形成了松胯,弓腰,上身前倾的特点,其是在宗教心理的环境下产生的。藏族民间舞的特点表现了藏民族对藏传佛教的虔诚。舞蹈中有表现孔雀、老鹰,也有表现大象、羚羊、金鱼的动作。这些图腾都来源于藏传佛教所宣扬的万物有灵5。藏族民间舞蹈融入了图腾的象征物,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图腾在藏族民间舞蹈中得到传承发扬。藏族民间舞又在图腾崇拜影响下不断展现舞蹈艺术与藏族人民的智慧。
因此,藏族舞蹈形式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很大原因在于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它无形中改变着藏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宗教信仰。
三、藏传佛教对藏族舞编创的影响—以《珠穆朗玛》为例
藏族舞作品《珠穆朗玛》在舞蹈编创上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深刻,主要表现在舞台设计,舞蹈队形,情感寄托上。
舞台设计,在舞蹈的开场群舞演员星罗棋布于舞台上,共同以单臂挑起覆满舞台的一大块白纱,白纱代表了雪山、天空,洁白而神奇。柔和的灯光自天幕下泻,朦胧中,犹如一座座寺庙映入眼帘,在参差不齐的白纱下佛教的圣光在这里普照众生。一幅有宗教气息的雪域高原画卷在舞台上更加美好令人神往。演员手中的哈达已不是简单的道具而是人们对宗教思想的虔诚、敬仰之情的表达6。《珠穆朗玛》之所以成为不朽的舞蹈作品,就在于舞台设计的宗教色彩覆盖了整个舞台,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欢迎。
舞蹈队形,在缓慢柔和的慢板旋律中,白纱从侧幕缓缓升起,以队形规则性流动和空间变化,迅速变换的动作和队形,在欢快的节奏中生发出诸多意象。队形形成四层同心圆状排列,回归到了原生态藏族舞蹈顺时针舞蹈的宗教思想。顺时针舞蹈的队形又突出了经筒顺时旋转的教义,宣扬了藏传佛教的思想。由外及里的四个“圆”缓慢的舞袖在体前自上而下垂落,犹如一位藏族老者正慢慢环绕着寺庙,给人一种宗教思想美好的想象。
情感寄托,整部作品创新除了发展了藏族原生态舞蹈语汇,并将现代编排技法大胆融人到创作中去,还呈现给人们一个极富宗教气息的世界第一峰。人物细腻的情感、思想都在抬手投足之间表现的淋漓尽致。藏传佛教的真、善、美影响了藏民族的舞蹈审美观,藏传佛教的宗教信仰已经融化成藏民族生活的重要部分。舞蹈仿佛在思考着雪域高原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珠穆朗玛》是传递藏传佛教信仰的媒介,它不拘于形式也不受限于环境,是多元化的。舞蹈所表现的宗教情感是藏民族内心的真实感受,代表了藏民族对藏传佛教的虔诚。
白纱渐渐落幕,一束阳光洒向舞者,洋溢的笑容是对珠穆朗玛的祝福,哈达献上了高原民族坦荡的胸襟和坚毅顽强的生存气息,乐观豁达的民族文化心理在藏传佛教的情感寄托下,藏族舞蹈更加明朗、欢快、奔放,不仅美化了人体动作的艺术,更是超越了肉体和灵魂的美的欣赏。呼唤着藏族舞蹈最顽强的生命力7。
总之,藏族舞蹈反映了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蕴含宗教色彩的藏族舞蹈承载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针对藏传佛教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为藏族舞蹈文化爱好者与学习者提供了藏传佛教对藏族舞蹈影响的信息。
藏族舞蹈代表了我国优秀的舞蹈文化,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人民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藏族的图腾崇拜,服装色彩,音乐演奏都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藏传佛教对藏族舞蹈的影响是藏族文化中最耀眼的星光之一,国家日益注重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藏族舞蹈需要国家的支持以及舞蹈人才的创新,藏族舞蹈的道路才能更广阔,走向国际。
藏传佛教对藏族舞蹈的影响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在物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藏族宗教舞蹈,藏族民间舞蹈符合时代脚步的创造需要来自国家财政的支持,大力支持藏族舞蹈团,在学校推广藏族舞蹈健身,扩大藏族舞蹈的表演市场,适量调整藏族舞蹈旅游开发,吸引更多人关注藏族宗教祭祀与藏族民间舞是弘扬我国优秀舞蹈文化的重要发展策略。
注释:
1.薄音湖.十六世纪末叶西藏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J].内蒙古大学学报,1984(3):107-108.
2.何启文.加快开发利用青海宗教文化旅游资源[J].青海双月刊,2006(25):118-119.
3.汪庆欢.浅析藏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性[J].艺术时尚,2014(5):314-315.
4.杨晓华.藏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性[J].群文天地,2011(13):112-113.
5.严永孝.甘南藏区藏传佛教的寺院文化研究[J].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2):100-101.
6.昂旺琼杰.西藏乐舞《珠穆朗玛》[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20-21.
7.Clifford forced Mr.Zhao.Cultural interpretation[[M].HanLiyi yilin press,1999(3):60-61.
向娜,单位:云南省文山市文山学院,职称:助教,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舞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