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曾祺《大淖记事》修辞艺术初探

2016-07-12张楠楠延安大学文学院716100

大众文艺 2016年17期
关键词:记事俗语汪曾祺

张楠楠 (延安大学文学院 716100)

汪曾祺《大淖记事》修辞艺术初探

张楠楠(延安大学文学院716100)

汪曾祺被认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士大夫”,他有着独特的写作素养,兼具古典与现代的气质,而且善于吸取民间方言俚语,因此他讲的每一个故事都有着简单质朴的情愫,文章主要从比喻、叠音、释句、俗语的使用等方面来探讨《大淖记事》这个故事背后的修辞魅力。

《大淖记事》;比喻;叠音;释句;俗语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评价汪曾祺,“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文学大师沈从文也对其弟子做出过很高的评价,“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又深奥,有思想也有文才!”可见,汪曾祺的作品的确有与众不同之处,我们主要从比喻、叠音、释句和俗语的使用等方面对《大淖记事》的修辞艺术进行窥探。

修辞简单的来说,就是对语言进行修饰与调整,汪曾祺喜欢用“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讲述最平凡的故事”,他也曾说过,“在文风上我更是有意识地写的平淡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其《大淖记事》平淡的修辞艺术。

一、《大淖记事》中比喻的使用

运用原汁原味的方言进行写作是汪曾祺的文学追求,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使用比喻修辞时,多是就地取材,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物作喻体,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大淖记事》更是其典型的代表。

1.到太阳落山,又都像鸟似的回到自己的窝里。(55页)

作者在这里以“鸟回窝”来比喻来大淖做生意来回往返的人,他们不在这里长住,就像候鸟,来去都有定时,也像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像鸟儿觅食一天到了傍晚要回窝一样,这样的比喻真实可信。既写出了他们像鸟儿般自由的生活,又写出了他们每天规律、平淡的日子。

2.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64页)

用“云”作喻体,来比喻十一子和巧云朦胧不清的爱情关系,飘来飘去,下不了雨,体现了两人矛盾的情感纠葛,十一子要照顾快要瞎眼的母亲,需要一个当家媳妇,巧云不能丢下残疾的父亲不管,需要一个养老女婿,在亲情与爱情的两难抉择中,孝顺才是最重要的,可又不能够克制爱慕之情。

3.这些好汉,原来都是一窝“草鸡”。(71页)

用“草鸡”来比喻躲在保安队里不出来的刘号长一行人,让人们把草鸡和他们这一群无德无能,只会欺霸乡里的“土匪”联系起来,这样的描写,特别形象具体,让读者不禁想象他们“草鸡”般的嘴脸,既可恨又可笑。

二、《大淖记事》中叠音的使用

叠音修辞的使用,也可谓是汪曾祺《大淖记事》的一大特色,他通过叠音词来描绘他心中的自然景物和人物体态,以此来烘托氛围,突出人物形象。

1.不时有人从门里挑出一副很大的扁圆的竹笼,笼口络着绳网,里面是松花黄色的,毛茸茸,挨挨挤挤,啾啾乱叫的小鸡小鸭。(53页)

其中,“毛茸茸”“挨挨挤挤”“啾啾”三个叠音词连用,来描摹小鸡小鸭刚孵出来时,一个挨着一个,挤来挤去毛茸茸的样子,特别可爱,让人不由得心生怜爱之心。“啾啾”形象地写出了小鸡小鸭的叫声,好不热闹呀。这一系列的描写有着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同时也充斥着童年快乐的味道。

2.他不愿巧云在后娘的眼皮底下委委屈屈地生活,因此发心不再续娶。(62页)

从文章的表达效果看,将“委屈”重叠成“委委屈屈”,具有和谐匀称的效果,同时也将巧云父亲害怕续弦之后巧云会过得不如意的担心和忧虑表现得很真切,父爱的深沉与含蓄也在“委委屈屈”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3.大淖出了这样一对年轻人,使他们觉得骄傲。大家的心喜洋洋,热乎乎的,好像在过年。(71页)

大淖人的朴实无华,凛然正义、好善乐施的淳朴民风,通过“喜洋洋”“热乎乎”的连用表现出来,同时也闪现出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更从侧面烘托出了十一子和巧云的爱情得到了大淖人最真挚的祝福。

三、《大淖记事》中释句的使用

众所周知,汪曾祺是一位极具“乡土味儿”的作家,而他的乡土味儿,体现在语言上的“土”,这种“土”独具他的家乡江苏高邮的味道,因此许多用词是当地特有方言词语。所以作者就使用了释句的修辞手法,为读者扫清了阅读障碍。

1.淖,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比一个池塘可要大得多,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淼的。(54页)

这句话解释了“淖”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让读者明白了这个地方独特的水域环境,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铺垫,因为故事的许多转折点,以及高潮都是由于这样的地理环境才会显得合乎情理。

2.打钱,各人拿出一二十铜元,叠成很高的一摞。参与者远远地用一个钱向这摞铜钱砸去,砸到多少取多少。(59页)

这句话是解释当地挑夫们的节假日娱乐游戏“打钱”,“打钱”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词汇,作者作了详细说明,通俗易懂。也使读者联想到这样的游戏给客居异乡的挑夫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情和眷恋,使其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体现出当地民风的淳朴,不会排挤讨生活的异乡人。

四、《大淖记事》中俗语的使用

一个对生活有切身体验的作家,其作品中往往会特别具有生活气息,其生活气息,尤其体现在作家写作时对当地俗语的使用,而汪曾祺就是这样一位具有生活气息的作家,其在《大淖记事》中对俗语的使用更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一点。

1.锡匠里出了这样一个一表人才,真是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57页)

“鸡窝里飞出个金凤凰”是在表示在锡匠这个行当里,出了十一子这样难能可贵的年轻人,他不赌钱喝酒,出去干活,童叟无欺,手脚干净,也不和小媳妇嬉皮笑脸,关键还长得好,受人欢迎。因此用这样的俗语再好不过了。

2.这些“女将”都生得颀长俊俏,浓黑的头发上涂了很多梳头油,梳得油光水滑(按照当地说法是:苍蝇站上去都会闪了腿)。(59页)

当地在形容“女将”头发油光水滑的程度时,会用到“苍蝇站上去都会闪了腿”的夸张说法,同时也说明大淖的姑娘和媳妇都特别爱美,特别讲究,头发都梳得如此的“油光水滑”。

3.没出门子的姑娘还文雅一点,一做了媳妇就简直是“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要多野有多野。(60页)

用“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来表现大淖姑娘到媳妇的个性变化,再形象具体不过了。这句俗语表现出了大淖媳妇口无遮拦的泼辣的个性,特别的“任性”,反映出了大淖的妇女们,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在这里所谓的“三从四德”“封建礼教”一概失去了它的威力。

综上所述,即从比喻、叠音、释句、俗语四个方面分析了汪曾祺《大淖记事》这个故事背后的修辞魅力。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当然,汪曾祺《大淖记事》的修辞魅力远不止于此,有待于继续挖掘。

[1]汪曾祺.受戒[M].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

[2]陈燕.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魅力[J].东岳论丛,2001(5).

[3]黄京玄.汪曾祺《大淖记事》的词、句修辞艺术[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0).

[4]黄京玄.汪曾祺《大淖记事》的叠音修辞艺术[J].怀化学院学报,2012(10).

张楠楠(1990.08-),女,汉族,籍贯:陕西榆林,延安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

猜你喜欢

记事俗语汪曾祺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安徽记事》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青岛记事》
与人名有关的英语俗语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客家俗语巧诵读
数字俗语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