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视女性之美,痩是一种风尚

2016-07-12宋晶杰山西师范大学034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1期
关键词:风尚

宋晶杰 (山西师范大学 034000)



审视女性之美,痩是一种风尚

宋晶杰(山西师范大学034000)

摘要:女性对于痩的追求是一种流行风尚,这种潮流从未间断过。从中国人物画中的女性形象来看,不管是魏晋的痩骨清象,唐代的雍容丰腴,宋元的轻盈娇小,还有清代的瘦弱无力。无论这种痩体现的是高古、健康、保守或病态。对于女性的审美,痩一直是衡量的标准之一。

关键词 :女性;痩;审美取向

一、痩,是一种追求

每隔一段时间网上就会出一些衡量女性是否是瘦子的标准,例如有反手可以摸到自己的肚脐、A4腰、大腿之间有缝隙、平坦小腹上的马甲线、锁骨可以放硬币等诸多办法。现代女性也以此作为衡量自己身材的标准,减肥是每个女生嘴里的口头禅,这些都变成了一种流行风尚。为了变成瘦子大家似乎从未松懈过,有不吃晚饭的、喝减肥药的、坚持跑步的、泡健身房的等诸多方式,让自己离瘦子更近一步。

女为悦己者容,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漂亮、自信,有个人魅力,成为瘦子是必经之路。但对于那些连喝凉水都会变胖体质的人来说真是相当困难。在电视上,出现了大量的综艺节目是有关减肥的。例如超级减肥王、奇迹美女改造王、减出我人生、越跳越美丽等。在生活中,健身房越来越火爆、健身教练的工资水涨船高、跑步软件成为手机必备APP、人们在微信朋友圈晒步数,这些都成了潮流。

瘦是否是现在才流行起来的风尚,是否是当下我们评判女性美丽的标准,看到身边的胖美眉我们会说在唐朝你绝对是大美女,那追溯到古代真的是这样吗?古代对于女性有哪些要求,审美取向是怎样的,带着这些的问题,我们从中国人物画中找寻答案,女性的服饰、装扮和妆容随时代的变迁呈现出精彩纷呈、风格迥异、世风多样的局面。

二、痩,是一种风尚

在艺术作品中,有关女性形象的出现最早是在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帛画》中,画面描绘的是一个身着长裙、腰身纤细、样貌清丽、体态清瘦的女性,她侧身作祈祷状,被龙飞凤舞的图腾所吸引,向天国飞升的情景,寓意着墓主人引魂升天的愿景。“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画中女性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要求。这幅作品以勾线为主、墨线为辅来表现,为我们探寻当时女性面貌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规范女性的德行,出现了一些劝诫教导女性的绘画作品,其中以顾恺之的作品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即《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烈女传·仁智图》。在观看《女史箴图》(唐模本)时,我们发现当时的女性身穿曳地长裙、丝带环绕、腰系束带,这样的打扮显得她们身材高挑、婀娜多姿、轻盈修长。面容上她们脸型长而圆,眉目清秀,在发型上有高髻、螺髻等不同状。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当时宫中贵妇的生活状态,把当时女性外在形体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顾恺之根据曹植《洛神赋》而进行绘画创作的《洛神赋图》,其中洛神面型椭圆、峨眉细目、身材纤细、优雅淑婉,她没有因和曹植的偶遇呈现出激动欣喜的样子,也没有因与曹植的离别表现出难过失落的神情,她以一种镇定自若、安然祥和、淡然平静的姿态来面对这一切,是魏晋时期追求痩骨清象的典型。当时玄学的发展,使人们注重表达人的内在气质和精神状态,呈现出一种气质高古、超凡脱俗的高逸美。

随着朝代的更迭,到唐朝时期,关于描绘女性的艺术作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仕女乐舞屏风》是初唐作品,纵观其画,女性身姿瘦高窈窕、面相圆润、眉目细长、樱桃小口、服装艳丽,体现了初唐女性的特点。随着画家对绘画技法的不断探索,在盛唐出现了张萱和周昉主要以描绘宫廷妇女生活而被后世之人称赞的大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画的是杨贵妃三姐妹出行游玩的场景。画面呈现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我们常说唐朝是以胖为美,那这些女性是所谓的胖吗?描写杨贵妃的作品有很多,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写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到“天生丽质难自气,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云鬓花颜金步摇,缓歌慢舞凝丝竹,精破《霓裳羽衣曲》”,这些无一说明她们并不胖,是丰满绰约、雍姿华贵的体态,她们能歌能舞,姿势曼妙,华丽艳羡。在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女性身着颜色亮丽的薄纱,半透明质感,发髻高耸,在发中各簪不同花,脸上和手上罩染着白粉显示出她们光滑而又细腻的皮肤。薄纱的透明衬出肤色的白皙,衣服的质感和身体的肉感交织,一览无余的展现了当时女性的风韵。她们看似形体丰肥,但看其垂弧的肩颈和纤细的手臂,依稀可见她们柔弱的风致,她们并不是胖,是丰满得体的雍容华贵之美。唐朝是开放的国度,女性也可以乔扮男装,给人一种率性又不失女子风貌的感觉。到五代时,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的着装打扮和体态样貌上稍有所变化,从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画中女性衣服和唐朝相比拘谨些,脸型稍微拉长,保有唐风,身形上显得修长痩丽。

宋元时期,由于理学的兴起和礼教人伦的观念深入人心。对于女性的规范和要求逐渐加深。对于之前明显表现女性生理特征的装扮加以束缚,领口变小,内衣加高,尽量不裸露肌肤,裙摆规整,在刘宗古的《瑶台步月图》中有所展现。画中女性身材修长,衣着保守,体态消瘦。体现当时对女性的审美取向,男权社会更希望女性柔弱娇小,墨守成规。

到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加强,统治者希望自己的权利更一步集中于他一人之手。社会对于女性更是要求遵循三从四德和伦理道德规范。女性形象变得更加瘦弱无力,隐喻其依赖性和不能自主性,展现了一种略微病态的美感。这时对于女性的标准是眉如远黛、樱桃小口、纤腰盈盈、三寸金莲,这些都体现古代文人对女性的审美形象和时代要求。

三、结语

在历史的长河里,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时代性的产物,它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教化性。一方面展示着女性的服饰、妆容、面貌、身形,另一方面又教育女性应该追求内在贤良的品质,温婉的性格,高洁的贞操并遵从礼仪制度和三纲五常。各个时代的审美理念和女性对于美的追求呈现一种趋向性,无论是魏晋痩骨清象所表现的高逸美,唐代丰腴艳丽所表现的雍容美,宋元柔美娇小所表现的保守美,还是明清瘦弱无力的病态美。这种痩是气度、健康、规范或病态,它都是一种风尚。

参考文献:

[1]贺西林,赵力.中国美术史简编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袁春燕. 聘婷走进“仕女画”——试论古代仕女画的发展[J]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4(8).

猜你喜欢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