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趣·温厚·归真——试论鲁迅生活与文学的矛盾性
2016-07-12曾祥泰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363000
⊙曾祥泰[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363000]
闲趣·温厚·归真——试论鲁迅生活与文学的矛盾性
⊙曾祥泰[闽南师范大学,福建漳州363000]
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目前针对鲁迅的研究成果可谓浩如烟海,鲁迅研究业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既有的鲁迅研究成果往往聚焦于鲁迅的文学成就或思想成就,而对生活面向尤其是鲁迅的艺术生活面向缺乏足够关注。事实上,鲁迅在古碑拓片、书法篆刻、木刻版画、信笺设计等方面的鉴赏经验及艺术修养,也影响了其文学创作。只是,艺术生活维度中的鲁迅,呈现出与文学观照视野下不同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本篇文章将试论鲁迅生活与文学的矛盾性,从而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形象。
书法绘画 木刻版画 生活中的鲁迅 文学中的鲁迅
一、鲁迅艺术收藏下折射出的鲁迅生活特点
(一)鲁迅与书法绘画
鲁迅是一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文学成就是极其突出的,这或多或少造成了其书法成就少受关注。鲁迅所写字体主要为行书,即使放在当今书法文化圈中也是专家口中的佳品。郭沫若曾说鲁迅遗留下来的手迹自成风格,“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
鲁迅先生的书法与师辈潜移默化的熏陶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最初在楼上所做的工作是抄写古文奇字,从那小本的《康熙字典》的一部查起,把上面所列的古文一个个抄写下来,订成一册。”久而久之这便培养起了鲁迅的书法意识。但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字与其文学上给人呈现的特点是不尽相同的。厦门大学的大门上一直保留着鲁迅先生的字。那四个字结构上紧凑严谨,字体端正,呈现出一种平和持重的特点。另外,还有1932年12月他为日本友人滨之上信写的起句为“故乡黯黯锁玄云”的一张横幅。该作品是将美幻化在作品之中,用笔遒润,灵动百变,也呈现一种温润内敛的特质。
总而言之,鲁迅的书法呈现出一种端庄持重的特质,而这种端庄持重的风格和鲁迅文学写作上的尖锐、深刻,思想上的不羁、颠覆之间是具有巨大反差的。
除此之外,他所收藏的绘画作品也有此特点。据有关记载,鲁迅从来没有上过美术学校,也没有跟从专业美术老师学习过。除此之外,当时的中国还较为落后保守,与当时的时代艺术圈并不接轨。鲁迅收藏画作完全是凭借个人最纯粹的感觉来选择的。换句话说,鲁迅收藏的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其潜意识的一种具化体现。
纵观鲁迅先生收藏的艺术作品,采用传统的中国农村主题的居多,宣扬西方启蒙意识的作品较少,例如司徒乔的《馒店门前》《风景》等。再则,作品颜色也没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大部分保留了传统的中国绘画特点。线条上仍以传统绘制方法为主,线条简单,无精细加工;颜色色调朴实自然,以温柔色为主。以上可以说都是鲁迅朴素自然的体现。
综上所述,书法和绘画都论证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特点:低调包容,平和质朴。
(二)鲁迅与木刻版画
一提到鲁迅与艺术的关系,就不得不谈鲁迅与木刻。鲁迅是新兴木刻运动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他为我国木刻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撰写了大量著作,代表作有《近代木刻选集》等。
在《北平笺谱序》中,鲁迅提到了版画兴起直至消亡的过程:“镂像于木,印之素纸,以行远而及众,盖始于中国。”可以看出木刻版画是源于中国,明清渐趋世俗化,并与文学产生联系,如《八戒招赘》等,正是五彩缤纷,谓之鼎盛。到了近代,趋于鄙俗,走向衰亡。
鲁迅是非常重视木刻艺术的。首先,木刻本身是民族艺术,这恰恰可以体现出鲁迅的民族情结。再则,木刻工艺是一种注重力量美的艺术形式。而这也就迎合了鲁迅刚强坚毅的内在品质,与其文学精神相辉映。最重要的一点,木刻艺术是一种草根基础的艺术形式,而鲁迅是植根于广大人民生活之中的作家,这与其表现普罗大众生活的精神倾向是完全吻合的。
鲁迅吸收欧洲的艺术观念,实行新兴木刻。这种新木刻属于创造木刻,与旧时的复刻木刻没有任何关系。但鲁迅并没有完全抛弃固有文化,为此鲁迅也有说明:“即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
比如在《鲁迅的艺术世界》中有一篇名字叫《韩江舟子》的作品,这篇木刻版画是中国风光的,笔法细腻,是典型的中国古代木刻技法的作品。对此作,鲁迅便是极其喜爱的。
从书法绘画到金石木刻,鲁迅都保留有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喜好。
二、鲁迅的艺术选择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黑白木刻的艺术方法
鲁迅钟爱黑白木刻版画,他把黑白木刻的一些技法也带到他的写作中来。黑白木刻画强调非颜色的反差,通过黑与白来突出整体的反差感,着重于线条美感的彰显,结合直线、曲线、细线等,强调一种“有力之美”,塑造空间表现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写作中,鲁迅的人物刻画也很大程度上借鉴了这种线条手法,如阿Q的人物刻画:“阿Q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还有关于“癞疮疤”的描写,这极少的几笔,就将整个阿Q区别于其他人物的个性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这种描写,就好似雕刻的工匠用力在木板上雕刻的情境,只需要在板子上篆刻几下,人物的大致面貌就出来了,极其简单,却又不失韵味。
(二)书法艺术手法的运用
1.飞白手法的运用
鲁迅书法艺术的运用,在文学上也有所体现。飞白手法便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所谓飞白艺术技法,就是在笔画中间留有一丝空隙,留给观赏者以一种想象,造成一种绵长的感悟之美。
鲁迅先生也将这种手法运用到了自己的写作之中。例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时间永是流失,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这句话便运用了飞白的手法。单看这一句,说得很是含蓄,便有了鲁迅书法特征的几丝韵味,同时这句话引申的语义很广,在直露之外又保留了一丝飞白,引人遐想,批判中留有余味,发人深思。
2.粗疏繁密,层次错落等结构技巧的运用
在鲁迅先生的大量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于书法上的作品更讲求一种井然之美,注重单字的结构统一,也看重字与字之间的层次之感,不易过密,也不容过散。这在鲁迅的大量文学作品中亦有所体现。
举例来说,在鲁迅的《在酒楼上》中,对雪景红梅的描写便有所体现。文中是如此描写的:“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华,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文中这段写景主要是写一个老园,由近及远,由细节之处写到远眺所望,将楼下整个废园的颜色落差、地理位置上的错落之感全部写了出来,几笔带过,画面感便跃然纸上。这正是与鲁迅在书法技艺中所拥有的井然之美、粗疏繁密的特点所不约而同的。
3.含蓄悠远艺术手法的运用
含蓄,即含而不露。这种手法与飞白比较类似,易给其他人留下遐想。但区别在于飞白是特意运用艺术技法创造想象余地,而含蓄是在描写中不知不觉带出来的。就拿《野草》举例,全文语言是晦涩的,就像鲁迅所说,《野草》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书中所提出的内容都需要读者进行二次加工,才会有些许了解,这也是全书最大的特点,而这种手法也被鲁迅运用到了绘画收藏之中。鲁迅先生所收藏的画作都含有抽象意义,需要仔细揣摩才会有些许思考,才能发觉其深刻意义,如之前所提到的《风景》。
三、总结
书法和篆刻艺术是传统士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书香门第的鲁迅从小耳濡目染,传统士人的精神娱乐也传承给了他。在特殊时代,收集书法拓片成为他对抗现实苦闷的方式。正如《呐喊·自序》里所说的:“我于是用了种种法,来麻痹自己的灵魂,使我沉入国民中。”
但另一方面,鲁迅对于这种精神游戏实际上也是持有自我否定与自我批判的态度的,例如《理水》中就有他对古意书法的嘲谑。这里的否定态度就带有了鲁迅在务实态度下对于精致文化现实功用性的讽刺与质疑了。
这些内心的思想斗争没有使他停驻,反而让他更顽强地对现实的黑暗进行反抗。正是在希望与绝望的冲击下,在内心的迷茫中,他才成为了他。
[1]郭沫若.《鲁迅诗稿》序[J].上海文学,1961(9).
[2]周作人.鲁迅的故家[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陈丹青.笑谈大先生:鲁迅与美术[R].中国艺术研究院鲁迅论坛,2010.
[4]鲁迅.北平笺谱[M].北京:中国书店,2014.
[5]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作者:曾祥泰,闽南师范大学2015级本科在读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编辑:赵斌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