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水浒传》中的燕青

2016-07-12郝姝婧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81

名作欣赏 2016年36期
关键词:知恩图报浪子梁山

⊙ 郝姝婧[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试论《水浒传》中的燕青

⊙ 郝姝婧[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浪子”燕青以其侠骨柔情独秀其间。燕青是智慧过人、忠诚存义的英雄,亦是武艺高强、风流俊秀的浪子;其形象背后反映了儒家知恩图报的文化心理、道家功成身退的文化选择,揭示了明代社会尊重女性情欲的女性观。

燕青 形象特征 价值意义

一、燕青形象的特征

(一)心细如发智谋绝

燕青机敏多智、深谋远虑,“百伶百俐,道头知尾”。起初吴用佯装算命先生劝卢俊义离乡千里以解厄,燕青便一语道破是“梁山歹人”来“煽惑主人”,笃定若在场定问倒吴用,令其破绽自现。后来卢俊义被管家李固告发勾结梁山草寇,押解公差董超、薛霸亦被其买通要暗中结果卢俊义的性命,燕青从留守司、村店一路尾随至树林深处,不动声色地射死图谋不轨的公差,行事机密又将威胁一网打尽。宋江被王江、董海冒名掳掠民女而命燕青助李逵捉拿其人,燕青对小贼软硬兼施,访得贼窝,设计与李逵分守前后门,剿尽贼众。梁山三战高俅大胜,求招安而不得其法,又是智巧伶俐的燕青主动请缨结交李师师以向皇帝表明归顺意愿;见到道君皇帝,以音律取悦其心,以唱词传其心迹,取得了一纸保命特赦,不动刀兵间为梁山大计、自身出处铺平道路。识诡计,定良策,知己知彼,举重若轻,应答有方,“浪子”智绝。

(二)忠心耿耿义长存

为主竭心尽力,为义侠气凛然。卢俊义欲到千里之外的泰安避厄消灾,燕青不避苦辛,自荐牵马执镫,愿护卫主人一路平安。相形之下,管家李固趁主人羁留梁山,侵占家产,私结主母,驱逐誓不背主的燕青。即便如此,身无分文的燕青仍苦守城外,只为及时告知主人远遁避祸。为主人通风报信,不顾自身福祸,甚至“求乞度日”;思主人安危远过一切,以至甫见便倒地大哭,悲喜交加。上梁山后,燕青与卢俊义同为三十六员上将,却不变初心,仍以旧日恩情为念。在梁山平定王庆之役中,燕青不愿旧主以身涉险,亲自带领兵卒伐木筑桥,卢俊义方在火海中渡水突围,侥幸逃脱。欲出脱尘网的最后关头燕青想到的还是主人,劝其归隐田园、安享天年,动之主仆相伴之情,晓之兔死狗烹之理,憾行八拜之礼报答收养之恩。入伙梁山后亦多次匡助李逵脱灾远难,李逵因假宋江强抢民女与宋江互立军令状“赌命”,真相大白,便要就死。燕青直言李逵勿要寻死,“何人笑你”,开解其情怯心理,替其想出负荆请罪的计策,免去一死。念旧情,怀义气,知恩图报,无视一身荣辱为情义,英雄当如是。

(三)武艺高强人胆大

“棍棒参差,揎拳飞脚,四百军州到处惊”,燕青武艺高强,相扑天下无敌手,弓弩百发百中。燕青对自己的相扑术十分自信,自诩“江湖上不曾逢着对手”;宋江质疑燕青敌不过负千斤神力的任原,而眼高于顶的卢俊义却由衷夸赞燕青自小学成“好一身”相扑,可放任他与任原比试。力拔山兮、貌若金刚的任原两年太庙摆擂,相扑无敌,身高六尺的燕青左奔右突、一顶、一托,就将一丈大汉掀翻,转眼间跌得昏沉不醒,气若游丝。素来恃力行凶、目中无人的李逵也只能被燕青拦腰一跤个脚朝天,自称相扑“天下第一”的高俅也只一跤就被其得倒地不起。更兼使得一手好箭术,既快又狠且准,“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只短箭,郊外落生,并不放空,箭到物落,晚间入城,少杀也有百十个虫蚁”,“稳放雕翎,急急似流星飞迸。绿槐影里,娇莺胆战心惊;翠柳阴中,野鹊魂飞魄散。好手人中称好手,红心里面夺红心”。位列梁山步军首领第六,双绝武艺鲜有敌手,无愧英雄领袖。

(四)浪子风流红尘客

郎艳独绝,艺苑专精,一身风流惹人夸。燕青“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刺有一身好花绣,恰若“玉柱”铺“软翠”,惹人艳羡。为比试相扑,燕青远赴泰安州。知州见其一身好花秀,不忍其受伤丧命,三番五次劝阻弃赛,愿奉送礼物、招贤麾下;阅尽风流人物的花魁李师师亦是情难自尽,动手动脚;李师师引燕青谒见皇帝,帝王也是先被其风姿所动,“官家看了燕青一表人物,先自大喜”。俊俏在外,风流在内,“吹得”“唱得”“弹得”“舞得”“拆白道字”“诸路乡谈”“百艺市语”,无所不能。燕青向李师师献艺,箫声婉转,唱曲儿清美,使得美人心自倾折,用尽浑身

解数向皇帝讨得燕青赦书;李师师一力周旋,燕青以其兄弟身份谒见天子,吹箫、唱曲儿以飨圣聪,借怨曲儿申诉自身冤屈,趁势言说梁山泊惩恶扬善、归顺朝廷心切,为招安顺利进行奏响先声。“浪子”并非不纵情取乐,卢俊义即将远行,嘱咐燕青看家,不可时时“去三瓦两舍打哄”,侧面反映出燕青恰是个爱入风月娱乐场所嬉闹、“打哄”的浪子,而能以梁山招安大业为务,心怀肃穆,对李师师的情挑“低头”“穿衣”,不逾雷池半步,风流而不下流。擅风情,秉玉貌,才犹艳绝,笑傲红尘真浪子。

二、燕青形象的价值意义

(一)知恩图报真丈夫

燕青自幼父母双亡,在卢俊义府中长大,一直对卢俊义的恩养感恩戴德,不忘报答。昔日卢俊义被做成死罪,无人问津,是燕青城外乞食、流泪跪求狱卒为主人送饭,一“跪”,一“爬”,一“咽”,无比真切感人。远溯至《诗经》,先民已对知恩图报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心理认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歌颂人与人之间的可贵情意。汉将彭越因遭刘邦猜忌被枭首示众,曾被彭越解救的栾布顶着被杀头的危险哭奠彭越,栾布面对盛怒之下要将其投入油锅的刘邦历陈彭越对刘汉政权的忠心、功劳,其深重的义气被太史公称道,“虽古烈士,何以加哉”。为恩人赴汤蹈火、不惧生死、以德报德历来是儒家所提倡的价值取向。《世说新语》载顾荣尝受邀吃烤肉,看出烤肉侍者面露饥色便分出自己的肉食,后晋室南渡,每次遇到凶险都有一人挺身而出,助其逢凶化吉,一问才发觉是当初受己一饭之恩的烤肉侍者。《朱子家训》曰“受恩莫忘”,《弟子规》言说“恩欲报”“报恩长”,翟学伟认为知恩报恩是“中国社会关系中最为现实的基础”。有恩必报、知恩图报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一部分,也是燕青英雄侠义形象着力表现的文化内涵。

(二)功成身退乐余年

梁山诸将平方腊、王庆后班师回朝,宋江、卢俊义尚做着封妻荫子的大梦,燕青已欲归还官诰、隐姓埋名,远遁他乡。作者在书中由衷感叹,“若燕青,可谓知进退存亡之机矣”,对其及时退步抽身予以高度赞扬。功成身退表达了道家哲学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时期,范蠡不弃亡国之君勾践,临危受命、随君入吴为奴,廿年来荣辱与共;一朝复国,范蠡乘舟远去放下一时破天富贵,避免了计研“佯狂”之哀,文种受戮之悲。范蠡忧在庙堂、乐在江湖的潇洒达生成为了历代文人理想的精神坐标。道家圭臬《老子》更是主张功成身退的人生哲学:“功成身退,天之道也。”福祸相依,贪图富贵往往带来杀身之祸,趋利避害才是明智之举。石孝友长吟“且功成身退,注名仙”;虞集直言“我家诸公济时早,功成身退合天道”;泰不华高呼“时和岁丰我所愿,功成身退公当谙”;曹雪芹以血作歌,“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一个功成身退、退步抽身的哲学命题贯穿中华文明始终,亦是燕青弃官归隐体现的文化选择。

(三)怜香惜玉亦豪杰

燕青与李师师的结交是梁山打通招安关节的重要一举,小说以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燕青对李师师的欣赏、爱护、尊重,即竺洪波所说“不同于传统女性观念的新的价值取向”。燕青背负梁山招安使命来拜见李师师,小说中李师师款款出场,“燕青看时,别是一般风韵”,貌似染露海棠、腰似扶风细柳,宛若仙子临凡。显然,燕青是带着欣赏的目光看李师师,自然而然拜了两拜,表现出一种礼遇。而后李师师为燕青风采所动,亲自把盏,唱艳曲儿,抚文身,说情话,燕青低头,穿衣,拜八拜,在梁山大义面前所有儿女情长只能靠后;燕青拒绝了多情娘子的示好,却是以一种温和、有礼的方式辞谢了佳人的美意。与一位妓女结拜,恐怕换做其他任何一位梁山好汉都会嗤之以鼻。正如欧阳健所说,燕青是理想的市民英雄,他的行为也必将反映市民的趣味、理想、价值观念。明中期起,商业繁荣发展、市民阶层壮大,随之思想领域掀起巨变,旧式女德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国王自荐枕席,愿以皇位换眷侣相守;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为爱死生、主动献身情郎;《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王三巧与陈商私通,却赢得了和丈夫破镜重圆的机会。“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燕青对李师师的态度鲜明地表现了明代社会转型之际对女性情欲的理解、宽容。

燕青是《水浒传》智义双绝、风流英勇的英雄形象,寄寓了知恩图报、功成身退的思想,表达了对女性的关怀。然而这只是燕青形象艺术价值的冰山一角,其背后的艺术魅力有待于进一步发现。

[1]欧阳健.卢俊义·燕青论[J].天津师院学报,1981(4).

[2]胡昌国.吴长忠.论燕青[J].郑州大学学报,1981(4).

[3]竺洪波.在共同的诱惑面前——从武松与燕青的比较看《水浒传》新旧价值取向的交织[J].现代中文学刊,2006(4).

[4]石麟.琐议《水浒传》内外的燕青[M].水浒争鸣(第16辑).张虹,浦玉生,窦应元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

作者:郝姝婧,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知恩图报浪子梁山
十二生肖·狗
灰狼和山羊
空中看梁山
上大梁山(外四首)
素材积累·词语
月夜有感
铁血尖刀
船过浪子滩
我在家里等你回来
良心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