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子》中的女性观对魏晋风气的影响

2016-07-12权丽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116000

名作欣赏 2016年36期
关键词:阮籍士人魏晋

⊙ 权丽[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老子》中的女性观对魏晋风气的影响

⊙ 权丽[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00]

《老子》中“贵柔”“若水”等女性观对女子相对没有那么多的束缚,让女子释放了自己的天性。同时魏晋之际的高压政策让士人只能寄情山水,从而兴起了玄言诗。清澈至柔的流水让士人联想到美丽柔弱的女子,青春靓丽充满朝气的容颜让士人暂时抛弃惶恐的烦恼,所以也像女子一样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内心渐渐趋于谦和。

柔弱 豪迈 闲适 尚美

一、《老子》中的女性观

《老子》中对女性强调“静”“柔”“弱”,凡事要顺其自然,所以自然而然对女子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没有那么严苛,因此在魏晋时期盛行的以老子思想为核心的玄学中人们对男女关系,特别是对女子,其态度和立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一点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有一定的体现。如《世说新语·惑溺》第二则中荀奉倩对男女之情和婚姻家庭的理解,充分体现了他对男女之情的独特见解。《世说新语》第九则写王公渊和诸葛诞的女儿新婚之时夫妇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丈夫对妻子不满意而妻子对丈夫进行了机智的反驳。还有二十六则中:“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①谢道韫对丈夫的鄙薄之情溢于言表。这些都体现出当时女子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提高。

《老子》中对女性表现出了极大的敬重,老子提倡“贵柔”,以不争、顺应、柔弱作为处理人际关系和自然关系的原则,以“贵柔守雌”来要求自己。老子认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②,于是提出了“坚强处下,柔弱处上”“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和“柔弱胜刚强”的主张。这些主张后来进一步发展成尚阴的特殊女性观。如曹丕作为一名皇帝,他写的《燕歌行》却是以一名女子委婉的口吻来叙述自己对丈夫的思念,运用这种笔法就远比用一个男子的身份来写更能表达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还有比如阮籍家的旁边有一位美丽的少妇开了一个酒店,当时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可是阮籍可不管这些,喝多了酒顺势就在少妇的身边躺下。有人怀疑他垂涎少妇的美色,结果阮籍真的只是喝多了躺着而已。这种举止虽然不合礼法但是却让人感觉很可爱,没有虚伪的忸怩之态,而是憨然可掬。在阮籍的心里女子是和男子一样受到尊重的,女性是值得亲近和尊重的,这也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保护。

二、魏晋审美观的形成原因

1.司马氏专权魏末时期司马氏专权,自然会受到士人文人阶级的议论和反抗,所以司马氏实行高压政策进行残酷的杀戮。而所谓的“魏晋南北朝”则是几个朝代更迭的合称。长期的动荡不安、战争频繁,使人民痛苦不堪,所以人民更加注重自己的生命,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观,把关注点放到自己的身上,这也是当时玄学兴起的原因。文人志士也十分厌恶战争和司马氏的高压政策,所以寄情山水饮酒为乐,想要以此来躲避司马氏的迫害,如当时“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和嵇康,他们的那种潇洒飘逸达到了独具特色的境界——柔弱不争,顺其自然。

2.感同身受通过《老子》中对女性“柔”“弱”等方面的描写,让我们对女子多了一分珍视和怜爱,这也是对一直在封建教化中受压抑的女子的一种同情。而处在魏晋之际的士人受到来自政治的打压,这种压抑与封建女子受封建道德的束缚是一样的,必须规规矩矩循规蹈矩,否则就会有杀身之祸,所以他们同情女子,也将女子视为另一个自己,而对女子的这种珍视也将他们变得更加谦和。如阮籍年轻的时候喜欢击剑、打猎、游山玩水,并且有建功立业之志,但是当时正是曹马之争激烈之时,他对现实很失望,所以转而去追求老子的自然无为了。一切都由着性子来,要么把自己关在家里几天什么都不干,要么就是天天看书,一看就是好几个月,不然就是出去游山玩水几天不回家,不愿受世俗的约束和羁绊。

三、魏晋审美观的类型

1.女子的豪迈之气老子强调“自然无为”,对女子的态度和立场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孟珠,晋丹阳人,作为一个女人,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写了《阳春歌》,大胆抒写男女思春情怀,它自由自在,汹涌澎湃,生命活力骚动于内,青春气息洋溢于外。以“情”抗“礼”,正是对传统思想的一种突破。③《世说新语·贤媛》第六则阮卫尉之女长得很丑,嫁给了许允,结婚的时候许允看见他的妻子长得很丑就赶紧出去,却被妻子一把抓住并对他进行了质问说,“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④说的丈夫面有愧色,从此夫妻和睦互相尊重。这些女子面

对自己的感情能够理智地对待问题,并且绝对不会向命运低头,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她们据理力争,面对自己的感情也直言不讳,这些鲜活的女性表现出了自己的真性情,敢爱敢恨,嬉笑怒骂,这些女性有自己的思想,在封建的牢笼里痛呼出一口气。

2.士人的闲适之情

(1)玄言诗的创作实际上,由于东汉末年的频繁战争和动荡不安,导致了玄学的发展,因此名教和自然的关系成为玄学家讨论的重点,强调人的朴素情感和自然本性,而嵇康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开始强调人的真实情感、自然之性和个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名利的束缚。这一时期,对山水的欣赏成为了他们重要的文学艺术活动,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有利于文艺的繁荣。对山水的热爱影响了这些文人的性格和感情,使他们变得非常安静、闲适、谦和,偏向女性。谈玄是许多西晋士人的一种审美心态,是他们的一种襟怀。借谈玄来抒发自己的胸怀,以此达到愉悦。玄言诗实际上是玄言诗人的“襟怀之咏”,是玄言诗人审美心态的重要表现。如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长寄灵岳,怡志养神。”恬淡中处处有哲理,让人读起来意味深长。

(2)酒神们的产生“酒”这个字在“竹林七贤”中估计出现的次数最多,也成为他们在历史存在中的独特标志。其中让人最深刻的估计就是阮籍和刘伶了。阮籍喝酒多半是司马氏逼出来的,面对残忍的司马氏,阮籍选择装醉来躲避司马氏,当然他本身也是爱酒之人,只不过因为司马氏,喝得更加放肆了。这样的一个人却经常有感而哭,母亲死了哭,不认识的人死了也哭,走着走着前面没有了路他还是哭,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与女子的柔情所差无几了。刘伶这个人视酒如命,口渴要喝酒,高兴要喝酒,酒醒了还要喝酒。刘伶这一生都嗜酒如命,他对酒的这种狂喜精神是对士人低三下四、追求高官厚禄的辛辣讽刺。

3.晋的尚美之风

(1)重视外貌在容貌、言谈、举止等方面,西晋士人主要是通过外在容貌来进行判断,我们通过《世说新语》可以发现西晋士人非常注重个人的容貌言谈,这也是西晋士风浮伪的一个重要表现。如《魏志·朱建平传》记载“帝将乘马,马恶衣香,惊啮文帝膝”,是说魏文帝曹丕熏香薰得太浓,马闻不惯这种浓郁的衣香,居然咬了他的膝盖。还有就是魏晋士人喜欢着女人妆。《晋书·五行上》云:“尚书何晏,好服妇人之服。”《世说新语·容止》篇说“王夷甫容貌整丽”中的“整丽”,以及王右军赞叹杜弘治说他“面如凝脂”,这些词语都是形容女子容貌的赞语。不仅魏晋的士人喜欢着女装,连普通的百姓也喜欢美男子,如《世说新语·容止》篇说“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⑤和“卫从豫章到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⑥。

(2)珍视女性阮籍这位护花使者对女性的态度既放荡不羁又如视珍宝。比如有一次他的嫂子回娘家,他偏要殷殷道别,这在当时是不合礼法的。可是阮籍却不以为意说了一句“礼法为我辈设也”,他并不受世人的眼光所左右,他只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这种真性情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还有一次阮籍家附近有一个女子有才有貌可惜红颜薄命,阮籍并不认识人家却也去人家的丧礼上哭了一会儿。我觉得阮籍是对这个女子感到惋惜,以为鲜活有朝气的女子就这样像一朵花一样一瞬间就凋谢了。他对嫂子和对这个女子其实都没有什么非分之想,这是他对全天下女子的一种关怀的方式而已。

四、结语

综上所述,《老子》思想中的女性观对魏晋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文人墨客受到熏陶,甚至是普通百姓也受到了影响。魏晋是第一个“文学自觉”时代,女性意识得到了觉醒,男性也变得谦和。

①④⑤⑥(南朝宋)刘义庆撰、张艳云校点:《世说新语》,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65页,第160页,第142页,第143页。

②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楼宇烈校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5页。

③蒋凡:《世说新语的读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

[1]张可礼.东晋文艺综合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2]汗青.史说新语[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4.

[3]叶枫宇编.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M].上海:上海三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6.

[4]刘强.竹林七贤[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作者:权丽,辽宁师范大学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阮籍士人魏晋
汉末魏晋时期的医患关系考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医学专业“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与思考
魏晋时期的“绘本”——《女史箴图》
文献视域中的中国古代“行乐”观念及园林行乐生活
《续夷坚志》对《夷坚志》在内容上的继承
“青睐”与“垂青”
地域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阮籍与酒
对阮籍十首四言《咏怀诗》的真实性还是以存疑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