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财税体制改革中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影响研究

2016-07-11王晓蕾

市场观察 2016年6期

王晓蕾

【摘要】财税体制改革对卫生事业管理单位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虽然为卫生事业管理单位带来了发展机遇,但也提出了严峻的工作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影响卫生事业管理的财税改革中的几点内容,探究了财税体制改革对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影响,并给出了卫生事业管理单位的应对策略,为财税体制改革中卫生事业管理单位的工作开展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财税体制改革;卫生事业管理;预算制度;财政与支出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在经济发展新时期,又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已然开始。这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扎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并以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为基本原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发展。财税体制改革中的各项制度涉及的行业很多,卫生管理行业也位列其中。财税体制改革对卫生管理事业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卫生筹资科学化、规范化,更对卫生事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一、影响卫生事业管理的财税体制改革内容概述

(一)预算制度改革内容

我国传统的财政预算是采用基数法开展的,通过多年财政预算体制的改革,这种不细致的预算方式已经逐渐转变为部门预算。虽然改革后的预算管理制度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得到了提高,但受传统预算基数法的影响仍然存在,因而预算的执行力仍有欠缺。最近的一次预算制度改革,目的在于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政府地方债务管理和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这些改革内容针对我国预算基数法管理存在的漏洞,能够有效提高预算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税收制度改革

本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套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改革的内容锁定了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等六大税种。税收制度改革有助于改善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改善各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

(三)财权与支出责任调整

这一改革从建立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入手,旨在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更好地落实政府责任。其基本取向包括:其一,“分税制”总体格局保持中央与地方收入格局大体不变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其二,调整事权,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其三,事权与财力不匹配的,通过转移支付办法解决。

二、财税体制改革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影响研究

(一)预算制度改革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影响

新一轮预算制度改革对卫生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利于实现公共财政职能归位,保证卫生筹措资金的充足性和可持续性。

(二)稅收制度改革对卫生事业管理的影响

受经济下行因素影响,卫生事业管理单位近年来受到比较大的冲击。税收制度改革对卫生事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高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并迎合了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税收制度改革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通过税收政策调整,将更多的资金留在了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有助于提高百姓的健康水平。

(三)财权与支出责任调整对卫生事业管理单位的影响

卫生事业管理单位长期存在着筹资困难的局面,这与有政策不落实的现状是有直接联系的。财政与支出责任的调整,以税制格局不变为基础,在不影响卫生事业管理单位运营的基础上,有助于卫生事业管理单位提高筹资能力,保证了卫生事业管理单位事权划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通过转移支付等方法,保证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执行和落实优惠政策,提高卫生事业管理单位的融资能力。

三、财税体制改革对卫生事业管理的新要求

(一)预算制度改革对卫生事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财税体制改革中的预算制度改革,要求卫生事业管理单位必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科学的预测卫生筹资需求,还有助于实现对公立医疗机构资产的管控,降低负债,并要求卫生事业管理单位能够积极学习新的预算制度,通过纳税筹划来降低纳税额度,提高卫生事业管理单位的收益。在改革后,卫生事业管理单位不仅要提高预算编制工作质量,还需要对提高公共财政预算的准确性,遵循市场规律,构建和完善科学补偿机制。还要求提高卫生专项工作力度,确保重大公共项目的专项资金使用科学合理,并优化单位发展的负债比例,实现对医院发展的科学宏观调控。另外,还需要通过合理、合法的科学纳税筹划手段,享受到相关优惠政策释放的改革红利,以实现卫生事业管理的继续发展。

(二)税收制度改革对卫生事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医疗资源的缺失和不足,是卫生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一大困境。税收制度改革,有助于改变这种现状,以市场经济为调控主体,促进卫生事业管理事业的发展。税收制度改革对卫生事业管理提出的要求主要有,要求卫生事业管理单位能够运用纳税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流入卫生事业管理领域,进一步扩大我国卫生服务工作面,发挥丰富医疗服务体系重要任务。由于新的税收制度,将药品的税额转嫁给了患者,这降低了卫生事业管理单位的纳税额度,因此应该进一步下调药品增值税额度,以减轻患者的负担。

(三)财政与支出责任调整对卫生事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财税体制改革中的财政与支出责任调整,减轻了低层政府的卫生支出责任,卫生支出转由中央和省级别政府承担。地方政府需要凭借其信息和资源优势,承担起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责任,并将基本的医疗服务下放给区、县级别的地方政府负责。财政与支出责任调整,还明确了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辖区,使地方政府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开展更加顺畅,并划定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责任,提高了地方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工作质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推动卫生事业发展,是解决我国医疗资源紧缺,医患关系紧张的有效途径。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中,关于卫生事业管理单位的改革内容,给卫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各级卫生事业管理单位一定要走在改革前面,积极改变工作策略和方法,确保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发展,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水平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伯惠.增值税护围背景下医疗卫生行业税收制度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5,(6):57-63.

[2]应亚珍.政府卫生投入: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卫生经济研究,2013,(7):6-9.

[3]靳继东.政府间事权与财力匹配改革的法治思路[J].税务研究,2015,(7):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