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2016-07-11宋莉房兴堂
宋莉+房兴堂
摘 要:概述微课概念和特点,分析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应用微课的可行性,提出几点微课应用的策略:使用微课要经过良性的引导、微课要有良好的使用平台、微课应用要归结到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微课;微生物学;应用;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7-0020-01
近年来,一种新型网络教育视频——微课,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这种教育视频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呢?它能否应用于高职教育的“微生物学”课程呢?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随着研究逐步深入,人们对微课的认识越发深刻。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以短小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提出微课的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从定义可以看出微课的本质是视频资源,其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来概括。短,指微课教学时间短,大多数在10分钟以内;小,指教学主题简短、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资源容量小,一般一节只容纳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技能;精,指教学内容精练、教学设计精细、教学活动精彩,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教学环节;悍,指资源应用面广,适合不同对象,也适合多种学习时间,多种学习目的,教学效果显著。微课是针对传统网络教育视频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很好地规避了传统网络教育视频形式旧、时间长、内容枯燥的弊端,以更加短的时间、更加精良的内容、更加突出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焕发勃勃生机。
二、高职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现状
“微生物学”是医药类高职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认知几种主要微生物的特征、营养与繁殖等基础知识,掌握显微操作、无菌操作、分离纯化、育种与保藏、药品微生物检查等试验技能,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树立严格的无菌意识,使学生能够胜任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等岗位的工作。高职“微生物学”课程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场所在教室和实验室,教师在理论和实验方面的指导多,而在复习、预习方面指导较少,学生课前课后无人管理、引导学习;学生知识基础较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缺乏探究的主动性,教师觉得授课难度很大;即使在教师课堂授课时,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学生往往只能专注2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
三、微课应用于微生物学课程的可行性及策略
对高职生课外学习和生活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图片,学生更希望教师应用既有画面又有声音的视频进行教学,同时学生对于20分钟以下的视频接受度高,太长的视频会感到厌倦。这两点需求正与微课的特点不谋而合。微课的主体是视频,丰富的视听刺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提升兴趣进行学习。微课的时间短小,是流媒体格式的网络视频,学生可以通过终端(智能手机、电脑等)连接网络轻松获取,开拓了学习的场所,学生可以在各种场所自由地进行学习。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完成作业或者到课堂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可以使学习内容更深入,知识掌握更牢固。职校的微生物教学,完全可以借助微课这种良好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使用微课要注意以下相关策略。第一,使用微课要经过良性的引导。基于职校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比较缺乏探索性,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微课,引起学生的兴趣,当堂观察学生的反应,随堂根据微课的知识点设计小问题进行测试,反馈微课的使用效果。然后将观看过的微课上传网络,让学生能够通过终端自由观看。第二,微课要有良好的使用平台。学生上网交流使用微信、微博、QQ比较多,其中QQ的接受度最高。在“微生物学”课程中应用微课,可以首选QQ作为传播媒介。教师可以将自己的QQ空间作为微课上传的试点平台,将自己拍摄或在网络上下载的精良“微生物学”微课上传到QQ空间,让学生自由观看,并且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为微课进一步的应用打下基础。第三,微课应用要归结到自主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使用微课,可试行1个月~2个月,之后不强制要求学生去教师的空间观看并留言,但可以将家庭作业布置到微课平台,或者使用其他鼓励措施,渐渐培养学生自主去微课平台观看、学习微课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四、结束语
微课是以在线网络微视频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形式,近年在国内的教育界大放异彩。在职校的微生物教学中,微课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讲解微生物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将实验操作步骤更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借助微课视频,学生可以完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反复观看,不仅帮助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使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参考文献:
[1]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式[J].教育信息技术,2013(04).
[2]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04).
[4]陈坤.地方高校微课的建设与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